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以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1]。而进展性脑卒中主要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一定时间窗内呈渐进性加重,且时间窗多为72 h与7 d[2]。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脑卒中病人发生进展性脑卒中的概率为22%~40%,病人往往病情变化迅速、治疗难度较大,且普遍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导致病人残疾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3]。因此,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病人,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是降低病人致残率、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丁苯酞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消旋体药物,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丁苯酞已被列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指导用药,而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多项研究试验中均得到认可。随着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新型药物开始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其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提供一种有效手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1~78(56.32±6.3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4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2~79(56.40±6.35)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5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①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进展性脑卒中;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治疗;③入院时NIHSS评分中的意识水平评分≤2分,发病48 h内任意1次意识水平评分相比入院时增加≥4分;④年龄≥18岁;⑤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者;②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③存在出血性倾向疾病者;④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⑥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所有病人家属已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予以自由基清除剂、溶栓、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以及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静脉输注治疗,使用剂量为25 mg(100 mL),每日2次,每次输液时间均≥50 min,2次输液间隔>6 h。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80)治疗,使用剂量为30 mg,将其加入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血清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总分0~34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神经功能越差[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则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康复效果越好[7]。血清BNP、D-D水平检测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两组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1.4 疗效判定 根据NIHSS评分进行评估。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NIHSS评分减少50%~89%;有效:NIHSS评分减少15%~49%;无进步:NIHSS评分减少<15%或无变化;恶化:转外科治疗或死亡[8]。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299,P<0.05。
2.2 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NIHSS、BI评分对比(±s) 单位: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2.3 两组血清BNP、D-D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 BNP(ng/L) 治疗前治疗后 D-D(mg/L) 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1133.2±40.843.0±8.12.0±0.40.7±0.1对照组51132.9±41.467.8±9.52.0±0.51.3±0.2t值0.037-14.1860.000-19.162P0.971 0.0001.000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单位:例(%)
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见病,具有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对病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进展性脑卒中,相比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病人预后较差,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丁苯酞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化学合成药物,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可。其可通过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从而有利于改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9]。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单独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已无法满足病人需求,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现代药理学表明,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与银杏内酯具有降血压、抗衰老、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功效,在心血管疾病、感染、损伤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均较明显[10]。其中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银杏叶提取物之一,其具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氧化以及抑制自由基生成的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同时有利于抑制海马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继而促进神经修复,进一步发挥脑保护的作用[11-12]。此外,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BI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同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究其原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抑制缺血半暗带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释放,从而降低细胞外能量代谢,进一步减轻了缺血、缺氧对病人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促进病人早日康复[13-14]。另外,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较对照组低。BNP、D-D是临床广泛用以预测病人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发生的指标。因此,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预后较佳,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通过对磷酸酰氨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进行拮抗,进一步达到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治疗方式不会增加病人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有关[15-17]。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有利于改善血清BNP、D-D水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