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郁如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西湾小学 广东深圳 518000)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第一课。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而且容易控制,所以本单元第一课安排研究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同时认识我们最常见的力——重力。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一)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到足够的力,才会运动;
2.理解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
(二)科学探究
1.会用小车、线绳、垫圈组装一辆“小缆车”,测量使小车运动需要的力;
2.学会使用数字计时器测量小车通过一定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并解释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三)科学态度
1.注重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取准确的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2.乐于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测量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更方便地进行测量。
在实验室上小缆车一课时,一般使用的是学具里材料,如图1、图2。
图2 小缆车在拼接实验桌上运行
很多教室和实验室的桌子都是拼接而成的,如果直接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会有以下问题:桌面不平整,有缝隙,小车运行的时候缝隙会对小车产生障碍;小车的绳子和桌子以及桌子边缘摩擦;小车容易掉下桌子损坏,且难以计时,实验误差大。因为这些问题,有些小组通常要重复好几次实验才能完成,且实验存在很大的误差。因此,我重新设计制作了小车的跑道,如图3。
图3 改进的跑道
新的跑道由表面光滑程度适宜的长条木板做成,跑道的起点和终点都设置了挡板,终点挡板上加装了滑轮。
与桌面比较,这一跑道有以下几个优点:
1.跑道平整,减少阻力;
2.滑轮和小车系绳子处高度一致,减少误差。跑道的终点让绳子绕过滑轮,这样可以确保小车在跑的过程中不会跑偏,还能减小棉绳与跑道接触产生的摩擦,从而避免因摩擦力过大导致小车停止运动的问题;
3.跑道的起点和终点都设置了挡板,避免小车摔坏;
4.有了起点和终点,学生可以用秒表准备计算时间,实验更容易操作。
(一)谈话引入
师:在今天的课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车、吊绳和一些垫圈。借助这些材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挂上垫圈,让小车运动起来。
师:垫圈为什么可以拉动小车呢?
师:垫圈的重力通过绳子转化成对小车的拉力。
师:重力这个词用得真准确!哪位同学有了解过重力?
生:……
师: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简单举例说明)
(二)展开探究
1.多大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垫圈的重力转化成对小车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因为小车容易掉,黄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个跑道,跑道前后有挡板,尾部还有一个滑轮,绳子可以从上面经过,方便小车运动。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小车挂上一个垫圈,你们猜猜看小车运动情况会怎样?
生:一小段距离、不动、动起来。
师:诶,小车没动,为什么?
生:不够重。
师:那要继续挂才行。你们觉得要少挂几个垫圈,小车才运动起来呢?我们一起来预测一下。
生:3个、6个……
师:一会儿每个小组都有一套材料,我们想要知道各组的小车要受到几个垫圈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可以怎么做?
生: 一个一个挂上垫圈,看多少个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师:大家同意吗?他说到了重点,看探究一记录表,要一个一个挂,那多大的拉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各组数据出来后,请组长把小组数据写在这个总表上,对探究一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没有的话我们就开始实验。
师:看到这些数据,有没有什么想法要跟同学们分享?
生: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重量,一定的拉力。
师:是啊,小车要受到足够的力才会运动。小车受到足够大的力才会运动起来,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想一想,看还能列举出哪些事例?
师:看来,不光小车,各种物体都必须受到足够的力才会运动。
2.小车运动快慢与受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刚才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完成探究一之后,又进行了更多尝试,比如增加了垫圈的数量,好像有新的发现,有谁愿意分享一下?
生:加越多的垫圈,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师:你们组呢?你们呢?看来很多小组已经注意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你们说物体受到拉力越大,运动越快是怎用什么发现的呢?(板书:物体受到拉力越大,运动越快)
生:用眼睛看。
师: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在这个探究中,仅用观察就得出结论,是否严谨呢?那要怎么才能获得可靠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我们胡猜想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做?(实验测量、收集证据)
师:是的,我们还需要测量工具——秒表,想想可以测量什么?怎样测量才能保证公平性?也就是说在做这个对比实验室,我们要注意哪些条件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那怎么测量才能保证准确性呢?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生:下面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再分享你们的方案。(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说说你们的初步方案?有没有什么建议要补充?
生:不变的条件:行驶的路程、跑道光滑程度、小车运动方式、小车重量;
改变的条件:垫圈的数量。
实验过程要注意小车和秒表计时要同时。
师:集体的力量真大,这个实验方案大家已经考虑得很全面,下面有一个操作视频给大家参考。(播放视频)对于这个实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中途有不明白的可以查阅实验指南,并举手问老师,请组长上来领取补充材料,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研讨:
1.你们小组的数据呈现的变化趋势和其它小组相比是否相同,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2.如果有不同?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10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有共同的规律,现在要给这个探究下一个结论,可以怎么说?
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越快。
(三)引出新的探究问题
师:你们看,小小的一辆车里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这节课用垫圈的重力作为拉力让小缆车运动起来,其实啊,还有其他的动力也能让我们的小车运动起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一)实用性。新跑道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外形美观,可重复使用。
(二)科学性。使用学具里的小车做实验,学生只能凭感官来判断小车运动的速度快慢,即使用秒表计算小车运动时间,因小车容易冲出桌面,导致难计时,实验操作不便,也会导致误差。使用新的跑道,起点终点固定,学生容易操作,便于及时收集有效数据,也让学生明白测量会有误差,我们要尽可能控制误差,取得的数据才是可信的,要让孩子们有这样一个科学上的要求,让他们对科学测量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也是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从而让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更深入一些。
(三)高效性。这个实验学生需要多次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值,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将数据绘制在折线图上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用原来的桌面和小车实验,一节课无法完成这么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使用新跑道值周,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提高,有利于教学推进。
(四)启发性。使用新跑道,效率提高,完成实验的小组会继续探究,他们尝试加大绳子的拉力,看小车运动速度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个改进的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适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交流。
本次材料改进的重点在跑道上,而本单元“运动和力”多次用到小车,第2课时,用弹力驱动小车;第3课时,用反冲力驱动小车等,今后将在小车的性能上进行研究,将小车改造成多功能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