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01 03:42陈雪钧
科学咨询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经管类开放式研究生

陈雪钧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重庆 400074)

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和行业精英,其素质状况对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高校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技术革命、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共享经济兴起、人才培养协同化等外部和内部环境深刻变化背景下,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研究生创业人才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开放式创新理论打破传统封闭式高校边界,提出高校内部创新与外部创新有机融合的全新范式,有效适应了新时期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已有研究缺乏将开放式创新理论运用于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同时,国内高校有关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理工、农、医等学科研究生为主,缺乏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因此,从开放式创新理论视角研究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Chesbrough(2003)教授提出,它是创新理论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开放式创新理论革命性地改变了封闭创新的传统模式,强调创新主体间的相互渗透与借鉴,建立更加广泛的创新平台,适用更为便捷的创新共享机制,并建立更为合理的创新受益分配方法[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时期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指导,构建具有典型动态开放特色的新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为目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高校通过整合与配置高校内部和外部教育资源,最大范围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同构建开放式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指导。高校在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开放共享式教育理念,打破与社会间的物理与制度界限;在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放高校组织边界,促进多方社会力量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创业人才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配置,以形成多主体协同、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第二,基于“利益共享”机制。高校通过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协调高校、政府、企业、学生(家庭)、社会组织、中介结构等多元社会主体关系[2],以形成创业教育的利益共同体;在联盟网络中,每一个主体都可以满足自身的利益,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贡献;多主体之间通过动态的对话和协商机制来协调各方关系和实施协同合作的行动策略;多元主体全程参与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的完整培养周期,参与方式是深度嵌入式参与创业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第三,整合与共享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效应。高校要根据经管专业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整合与共享校内与校外的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以搭建线上教学平台+线下教学平台、课内教学平台+课外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创业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等创业教育平台体系。

第四,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包括创业理论教学、创业实践教学、创业第二课堂、创业实训实习、创业实战实践等创业教育环节;而且每一个创业教育环节又包含诸多教育活动。各个创业教育环节和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图1 开放式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要素

(一)开放式培养理念。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以“开放创新、共享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新时期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树立开放式办学思想,采取开放的运营方式与多元外部社会群体互动合作,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纽带促进高校与社会各方广泛而深入的资源共享融合,激励社会力量全方位、深层次参与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3]。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应基于市场需求导向实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家庭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高校应实施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开放、组织管理开放、课程内容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培养过程开放、场地与时间开放等[4]。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高校应搭建与社会之间的师资融合、资金融合、物质融合、信息融合等多元合作办学平台,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资源协同互补与优化配置。在人才评价方面,高校应构建学校自评、用人单位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政府官方评价等360度全方位评价机制。

(二)开放式组织体系。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应由校创业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校创业教育委员会应向社会开放,由高校与社会组织共同组成。这样既保证高校的主体地位,又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具有效率和灵活的双重优点。在委员会内设经管类研究生创业教育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政府职能部门官员、企业高管与技术人员、行业协会高管、科研机构专家、其它高校专家等组成。它可以为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咨询、专业指导以及资金、物质、场地等支持。高校与顾问委员会之间属于松散型的开放式合作关系,并没有严格的组织隶属联系;双方基于“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合作办学。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实行动态调整,以保持组织的效率与活力。校创业教育委员统筹协调学校内部的研究生院、经管学院及其他院系、创业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具体实施经管类研究生创业教育活动[5]。

(三)开放式课程体系。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一是课程内容要丰富与拓展。首先,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植入到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探索创业教育课程与经管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例如,教师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中讲授著名创业者的典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在讲授商业案例时,融入创业法律法规、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投资、创业财务等知识点。其次,高校可以开设更多门类的创业课程。高校应根据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开设创业能力素质、创业知识、创业精神与意识、创业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每一个创业课程门类设置数量充足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二是课程形式要灵活与自主。高校应探索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新形式,将互联网与传统创业课程融合,开发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创新交互式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例如,利用互联网开发远程在线课程、微课、定制课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6]。这样,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实现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塑造了无边界开放式课堂。

(四)开放式实践体系。基于开放式创新理念,高校优化整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打造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实践平台,以构建开放式经管类研究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高校应破除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壁垒、经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造课程创业实验、专业创业实训、综合创业实践平台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应体现开放式特征:一是平台建设应体现开放式理念。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优化与互补配置实践平台建设的资金、人员、设施设备、场地等资源,构建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完整实践平台;二是平台运营管理应贯彻开放式理念。高校和社会力量应探索“共享、共用、共管”的实践平台运营管理方式,各方均将自己拥有的实践平台共享给其它合作方使用,同时自己也可以使用其它合作方的实践平台。这样,各方在科研合作、人员交流、技术转让、服务咨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7],以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开放式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高校应基于开放式创新理念,整合校内、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渠道的师资力量,以打造多元化的开放式师资队伍。一是开放师资来源渠道。高校应根据经管类研究生创业课程要求,从校内、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渠道筛选和聘请专业人士授课。比如,政府部门官员、企业高管、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创业企业家等。二是开放聘用形式。高校应根据聘请教师的情况灵活采取兼职教师、讲座教师、论坛专家、沙龙嘉宾、校外导师等多元化方式与社会各界的创业师资建立合作关系。三是开放师资培养机制。高校应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机制,通过委派教师深入新创企业、创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挂职学习等方式丰富其创业实践经验;委派教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修,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等方式提升其创业教学理论水平。

(六)开放式评价体系。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它是人才培养的终端环节,又是完善人才培养的起点环节。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应基于开放式原则,除了传统的高校、政府教育部门以外,还应涵盖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媒体、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在评价方式上,高校应从不同评价主体角度实施校内自评、用人单位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政府官方评价等360度全方位评价机制。

三、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在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人才培养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及其运行方式。影响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包括需求拉动、供给推动和环境支撑;微观环境因素包括参与主体(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教育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宏观环境因素的功能方面,需求拉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用人单位对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的需求。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源动力,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和目标;供给推动是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各高校之间竞争与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它是高校适应环境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其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现路径;环境支撑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保障条件,如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等。它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保障动力。在微观环境因素的功能方面,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宏观环境因素影响下基于“共享共赢”利益纽带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资源共享方式实现了资金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教育资源的互补配置与优化利用。宏观环境因素与微观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及运行方式促使经管类研究生创业人才培养不断自我完善与更新,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经管类开放式研究生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小学作文课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探究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