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教师
李曙光老师和学生们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是一门语言,更是信息的载体。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思想品德教育应当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个细节中,犹如春风化雨般丝丝沁入学生的心灵。
德育因素包含于英语教材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加以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高二必修五的第六模块Animals in Danger ,主要介绍了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在课程话题导入部分,我给学生们看了一些照片,并描述道:The antelopes were skinned on the spot after being killed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d babies at that time.(藏羚羊在被射杀之后被当场剥皮,有些母藏羚羊还有孕在身,也难逃屠害)。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声情并茂的英文描述,学生们很受触动。我看到他们脸上愤怒的表情,有的学生攥紧了小拳头,有的生气地捶着桌子,有的不由得破口大骂:“真是太可恨了!”图片展示后,我给大家播放了电影《可可西里》中的一个小片段,听着片中哀伤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学生不禁落下了眼泪。这仅仅是课堂的导入部分,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情境,接下来的整堂课,教室都非常安静,学生一起聆听关于拯救藏羚羊的故事,学习效率很高。这节课上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老师们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如果单词是一粒石子、生活是一片湖水,那么德育就是被激起的涟漪。
讲授新单词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尽管每节课要讲解的单词数量有限,但讲解的宽度和深度却有很大空间。因此,老师们可以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例句,让学生体会单词的深层意思,激发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charity(慈善)一词时,我首先给出英文解释:the organization for helping people in need.(给所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的组织),然后用charity(慈善)造句:Many charities sent money to help the victims of famine.(许多慈善机构救济灾民),通过这个句子,学生们对charity 有了大概理解。我问道:慈善的主体只能是机构吗?我们个人能成为慈善的主体吗?大家点点头。我又给出句 子:She showed her charity towards all her friends. 学生们便说出了中文意思:她对以前的朋友很宽容/友爱/仁慈。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出charity 除了“慈善机构”还可解释为“仁爱或宽容”,用来形容人的品行。之后,我给他们讲述了“向日葵女孩何平”的故事:一个品学兼优、乐观开朗的女孩,要养活残疾的父母和病重的弟弟,为了维持生计,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她要打七份工,尽管如此,她依然挤出微薄的生活费捐助失学儿童。我感叹道:“这就是慈善charity。富人做,叫慈善;穷人做,就是圣贤,但意义有本质的不同。”学生们很受感动,并把这个词深深地印在脑子里。默写单词时,这个词很少有学生出错。即使很久以后再提到慈善,学生们都能脱口而出单词charity。
如果单词是一粒石子、生活是一片湖水,那么德育就是被激起的涟漪。单词讲解的深度挖掘,不但可以升华主题,还能激发情感。
英文报纸和英语新闻不仅有助于英语教学,还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感知世界。
我会每两周把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英语新闻标题、简短介绍和图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们观看:APEC 会议、甬温动车事故、伦敦大罢工、利比亚局势等,并把其中的新闻词汇教给学生们,同时还提供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评论。让学生们看到了世界的变化、经济的兴衰、血腥的战争、涂炭的生灵……记得,苹果公司原总裁乔布斯辞世引起全球关注。我考虑到00 后的学生中有众多“果粉”,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英文给他们讲了乔布斯的相关新闻,并摘录了VOA、 BBC 等媒体对乔布斯的评价,以及乔布斯的一些座右铭。如: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生们既学会了地道的英文表达,又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国际意识和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英语正以惊人的速度充斥着各个角落。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英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从中挖掘出深层的德育内涵。
一次,一名学生因去KFC 吃饭,上课迟到了。我打趣道:“你怎么又去吃开封菜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不失时机地问道:“KFC 的英文全称是什么?”居然没人知道。我把Kentucky Fried Chicken 写在黑板上,大家恍然大悟。随后,我给大家讲述了肯德基老爷爷辛勤创业的事迹和永不言败的精神(determination)。短短几分钟,他们记住了四个单词、一个励志故事,还受到了精神鼓舞。其实,我们身边总是潜藏着一些德育素材,老师们只要善于发现,就地取材,灵活运用,就会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找到并确定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但切莫一味说教,防止德育空泛化。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主要探讨了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古代先贤的观点,其中着重讲述了孔子。课上,我截取了一段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片段,衬托着主题曲《幽兰操》让学生们较直观地感受孔子,还摘录了一些孔孟经典语句让学生进行中英文翻译。
比如,孔子最主要的观点“仁政”。我向他们提问“仁”应该怎么翻译?是仁爱?仁慈?还是仁者?学生只有弄清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再如,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句话如果从字面上看很简单,但是要翻译成英语,先要译成白话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然后再探讨君子与小人该如何翻译。
最终,同学们对gentleman(君子)和ordinary man( 小人) 的翻译达成了共识,这种翻译形式无疑加深了他们对古代圣贤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要把握知识讲解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教学和德育相得益彰。
在 A Job Worth Doing(一项值得做的工作)单元中,我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job worth doing?(你认为什么工作值得做?),让学生们讨论。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律师、公务员、教师、老板,等 等。 当 我 问 道:“Why do you choose this kind of jobs?” 他 们 回答:“I choose it because I can earn a lot of money/I choose it for the high status.”让我吃惊的是他们选择理想工作的原因多是为了高薪或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和个人兴趣出发。我问他们,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 (是否愿意去当志愿者?)课上一片沉寂。此刻,我抓住时机,开始了主课文“Human Traffic Signal”的阅读,巴西有个地形险恶的山区,一名普通男青年,为了降低当地的交通事故发生率,长期坚守在这个号称“魔鬼地带”的路段,手持红绿灯双面纸板,充当着人体交通信号……学完这篇课文,我问道:“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 Is this job worth doing? (你对这个年轻人作何评价?他的工作值得做吗?)”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表示:这个青年很了不起,甚至有的学生评价他是Hero(英雄),并奉之为自己尊敬和学习的榜样。提问是一门艺术,引导是一门学问,巧妙设问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合理引导可以升华主题,使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提升。
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因素,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找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巧妙地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这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愿我们播撒的点点滴滴,能在学生们的心田上生出嫩绿的枝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