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空间和育人
——一个教育设计师的思考

2020-04-01 05:53张一名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品牌中心负责人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镇定位育人

张一名/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品牌中心负责人

在当老师之前,品牌、空间和育人,在我看来是毫无关联的三个词汇。以那时的理解,品牌就是说得上来的商标,空间就是装修,育人是专属于教育家和老师的工作。直到我做了老师,亲手参与建造了一所学校,又在整个过程中负责它的品牌和空间设计,慢慢地,品牌、空间和育人这三个词在我的意识中清晰了起来。

在很多老师看来,空间根植于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空间。这是没问题的,但我们不妨从品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这样看更宏观。

先举一个例子,沃尔沃汽车和宝马汽车同属于很受欢迎的汽车品牌,但这两个品牌有着显著的差别。宝马汽车一直在强调自己拥有驾驶的乐趣。广告文案中说自己是“驾驶者之车”,广告画面展示的也是风驰电掣。而沃尔沃汽车从来不强调这一点,强调的是自己是最安全的汽车,驾驶安全,乘坐安全,还有各种安全气囊保护和高科技的辅助。那么宝马汽车就不安全吗?沃尔沃汽车就没有驾驶乐趣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性能全面的车不是更好?回答很简单,他们都要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以占领消费者日趋饱和的心智。这并不是什么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美国营销大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的核心观点。

那么学校需要定位吗?学校当然需要定位。事实上大部分学校已经在做,我们习惯地称之为“校园文化”。但有时我们并没有从“品牌定位”的角度理解和建设校园文化,所以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够鲜明和与众不同。其实定位的过程有点像给自己的贴标签,这种自我标签化的过程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品牌。

那么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定位的标签是什么?龙樾继承了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全套教学模式,比如,走班选课和活动化的课程。我们用两年时间整合所有要素,提出了“未来小镇”的定位。“未来小镇”包含了龙樾对“教育即生活”的理解、对未来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我们给这个词设计了方便识别的标志,在不同场合反复解释它,增加它的曝光率。强化“十一龙樾”和“未来小镇”的关联。

找到了定位,就要用好这个定位——把学校真的打造成一个小镇。这时品牌的影响开始作用到学校空间建设上。品牌与空间之间的这根线连上了。

但是“未来小镇”这个定位无法直接指导空间的建设。需要将它明确。接着我们将“未来小镇”分解为可以用于指导空间建设的三个大方向,即小镇场景、百科全书和社区的学校。

小镇场景

把学校当作小镇,不是过家家,而是强化学生未来的公民属性、创设若干真实的教育情景。由“未来小镇”的理念而陆续诞生的“龙樾法庭”“龙樾Cool”“小镇农场”“Hakuna Matata”咖啡馆、“龙币”“龙市”“龙樾商业银行”等正在龙樾发挥着越来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机构也反过来重构龙樾的教育空间。一间一间教室或公共空间被改造成为了小镇的机构,草坪和屋顶荒地被开垦出来作为耕耘和种植的土地。

来到龙樾到处转悠,可以看到很多小镇的职能机构。在进入学校大门的左侧,有一间无人看守的小商店,这个空间叫“龙樾Cool”。我们在它的窗帘上专门设计了货币的发展史插图,以物换物-汉代的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布雷顿森林体系-数字货币。那么小店要卖什么呢?卖的是课程的产品。小店和平面设计课程相联合,课上制作的胸章、帆布袋、手机壳、鼠标垫和杯子,就可以放到小店里去卖。小店和摄影课程联合,摄影课上优秀的摄影作品制作成明信片,也可以放到小店去卖。小店和服装设计课联合,课上扎染的鼠标垫、扎染的丝巾、学生亲手制作的发卡,也可以放到小店卖。小店反过来又促进了我们的课程,让我们的课程往产品化的方向去发展,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制作出一个作品或电子文件。

“龙樾法庭”,是未来小镇的司法机关。在学校里,时而出现“学生告老师”的事情。前不久就有一起“案件”,起因是学生认为老师给他开的罚单有问题,要求撤销不合理的罚单。这个事情轰动了整个学校。因为有人“起诉”,“法庭”就要受理,受理就要宣判。那么判罚结果可能会影响到老师以后管教学生的“执法”力度,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情。

还有一个负责收藏珍贵“文献”和“艺术品”的机构——龙樾博物馆。龙樾很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可以放得下我们所有的藏品,所以龙樾博物馆的理念是处处博物馆、弥漫式的博物馆。博物馆收藏的物品包括艺术节、技术节的优秀作品,毕业学生奋斗时使用的旧书包,名家大师捐赠给学校的老照片、海报、古籍。除了技术节、艺术节以外,在博物馆的空间中还会为学生举办个展,在个展的同时,我们还会请专家来赏析优秀作品。

在图书馆旁边有一个叫Hakuna Matata 的咖啡馆,这个咖啡馆是学校图书馆的延伸。我们希望学生在图书馆拿到一本书之后,借出来可以到咖啡馆去阅读。因为那里的环境更舒适,那里的灯光更能够让他专心,那里的椅子坐着更舒服。在空间布置上一定不能忘记展示学生作品,在咖啡馆室内树上就挂着技术课上的作品——激光切割的灯具。

在负一层的地下空间,我们继续强化小镇场景,几乎为每一个教室都设计了个性化的班牌和独特的门头。

百科全书

我们希望龙樾是一本打开着的百科全书,到处都是开放性的知识,到处都是可以学习的内容。走进每一个空间都可以学习,并且这些知识是跨界、多样、融合的,它们自然地融入在龙樾的每一寸空间里。“崔永元电影海报展”,龙樾博物馆,荷赛、普利策进校园,老北京胡同文化长廊都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展现。在龙樾大厅使用的灯具、会议室中习以为常的转椅,都有可能是未来某位工业设计大师的杰作。

我们在建筑之初就考虑所有的空间不吊顶,学生可以看到空调冷热水的走向、新风是怎么吹进来的,空气又是如何净化。学生会认为整个建筑跟自己息息相关,而不是仅仅在里面学习,放学之后离开。

在2016 年开学时,崔永元还给龙樾捐赠了一批中国电影在国外上映的电影海报,这就是我们生动的微电影课程。

在一些空间的标识上,我们尽量采用图形化的设计,比如在每一处直饮水点,我们并没有直接写温水、开水或凉水,而是用图形化的小浪花、小太阳和小冰山表示,同时在旁边写上出水温度的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这样三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做设计规划时,我们尽可能不浪费每一面墙的作用。在摄影课的赏析环节,让学生赏析普利策和荷赛的获奖作品,并对每个作品进行分析,选出优秀的作品,悬挂在校园的空间当中。

陶艺课程会请到做紫砂、陶艺的青年设计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艺术品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楼梯台阶我们都没有放过,写上了英文让学生去记忆。在厕所的洗手台,为了告诉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没有直接贴一张纸在旁边,而是找到插画设计师,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在玻璃上印了一幅关于洗手的线描画。

在龙樾很多角落,可以看到一些老物件,关于它们的年代、材质、产地和一些风俗习惯我们都会标注在旁边。它们称不上古董,但也着实为龙樾这个新学校增加了许多厚重的气息。陶艺课程的大门,就是一件民国时期产自山西的老木门。

社区的学校

这个词经常被人们理解为小区的配套学校。但是龙樾理解的社区学校是这样的——社区的每一位公民,不管是不是龙樾的学生或学生家长,都是龙樾应该服务的对象。龙樾更像是一个社区的文化高地,她不仅迎来和送走一届一届的学生,她还为社区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

从地图上看,龙樾周围全部是高楼林立,很少有休闲空间。但是龙樾在建校之初,就致力于建一所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退让红线,在西侧红线以内并没有立起一堵围墙,而是把本应该属于学校的范围和市政空间连为一片,作为一个不是很大,但很实用的小广场。这是学校的“银杏广场”。这个广场的利用率非常高,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场景:上午爷爷奶奶会在这个地方带孩子;中午会有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饭后坐在这里休息;放学时家长可以在这里一边等孩子一边聊天;到了晚上还会有跳广场舞的大妈。他们在给龙樾免费“看校门”。于是王海霞校长提出,何不做一个公益书站?把我们的一些图书放到广场上,让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能够得空看一看。如果感兴趣他们也可以拿走,但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还回来。

这个提议太棒了!我们就真的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跟学生一起探讨公益书站的执行方案。在开始做“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学生问了许多问题。比如,书丢了怎么办;这样的行为是不是要交税;怎么避免有人藏在书站里做违法的事;城管来管怎么办……都是非常真实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就去做了实验,学生做了一个非常简易的书箱,在上面写清楚借书的规则,放在小广场上,一切看起来非常符合期待。

但是仅仅放了一天就发生了意外。我们的一整箱书被人拿走了。监控画面显示,有一位跛足的拾荒老者在凌晨三点拿走了书箱。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对这个挫折反而表现得很兴奋,他们继续想办法,想着想着脑洞就开了。甚至有人想到为每一本书上保险,他们想日常向保险公司缴一点钱,等书丢了,保险公司就可以赔偿,拿着赔偿金就可以补充新书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而且很大胆。我就鼓励学生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咨询,他们拨通了所有市面上主流保险公司的电话。保险公司也非常耐心地和我们的学生谈业务,如果客服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还会找到自己的业务经理去解决。聊到最后保险公司发现参保的书不是什么文物和古籍,而是几本非常普通的书,他们都不出意外地拒绝了我们的学生。但是公益书站的事情并没有结束。我们的学生继续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我为他们找来了学校旁边科技园里工作的设计师,教学生如何建模,教他们如何做一个书站的建筑结构。一直到现在公益书站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

未来不仅仅有公益书站,学校还计划开放更多的空间给社区,会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其中。让每一处空间发挥育人的价值。空间和育人这根线也连上了。

从品牌到空间再到育人是我在龙樾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我的身份时而是设计师,时而又切换到老师。学校给予了极大的施展空间,这一切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小镇定位育人
安安静静小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定位的奥秘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小镇(外一篇)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