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020-03-31 03:01黄小新
科研课题成果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欣赏能力古诗能力培养

黄小新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词、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元曲,其问有不少传世之作。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在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欣赏能力;古诗;能力培养

从诗经到乐府再到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元曲,中华古诗词的的确确是中国古典文化之瑰宝。其诗词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情愫之真挚、意境之深远,真的是美不胜收。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那么。在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的作用。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首先,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来进行范读,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的心灵交流的桥梁;其次,可以指名诵读,展现学生的才华,调动学生的文化积累、生活经验、思想素养的二度创作的成果,展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再次,可以进行全班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轮流诵读、男女混合诵读等。根据古诗的特点,进行灵活应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義统一起来。一首诗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野度无人舟自横”的“野”是整首诗的诗眼。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因为此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的赞叹,脱离人世的脱俗感。野可以写出官场上人的放纵野、自然和谐的狂野。“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孤独自傲的人生态度。“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表现出诗人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各是两句的诗眼。

三、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

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滁州西涧》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庐山瀑布夸大成有三千尺属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把瀑布比作银河。)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景色,体现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脱俗的精神面貌。

五、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如《望庐山瀑布》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六、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是“图”,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总之,培养小学生欣赏古诗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必备能力,为以后鉴赏古诗时所做的知识储备。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段青山.怎样对小学生古诗文教育[J].考试周刊,2002.

猜你喜欢
欣赏能力古诗能力培养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增强高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