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的探究

2020-03-31 18:13汪弟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汪弟虎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环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自我探究。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建立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创新,演化而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04

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是每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归纳了近几年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也结合笔者浅显的教学经验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可整合的链接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一、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是我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人教版”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十个学习专题,分别为“狼、荷、长城、文字、叶、马、广告多棱镜、气象物候和统筹方法,以及我心中的语文”等专题。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所学课文自行设计了一些专题。如结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了“感受亲情”专题;结合八年级下册《苏州园林》,设计了“顺德清晖园”专题;结合九年级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计了“花”专题等。在具体操作上,一些专题,教师给予自主探究的范围。如“鸟”专题,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即:朗读一首与鸟有关的诗,演唱一支与鸟有关的歌,讲一个与鸟有关的故事,评析一篇写鸟的文章。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诗、歌曲、故事和文章,然后进行整理、准备。而一些专题,教师则不限定探究的范围,只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自行确定主题,自行搜索资料,自行进行探究。如“荷”专题,一些学习小组以“赏荷”为主题,在网上搜索关于荷花、荷塘,莲叶、莲蓬、莲藕、莲籽的图片及相关的一些视频片段;以“咏荷”为主题,某些学习小组主要搜集关于“荷”的诗文的语音朗读以及咏荷的诗词,其中有一组共搜集到13首相关诗词;一些学习小组以“读荷”为主题,主要搜集与荷有关的文章;一些学习小组以“评荷”为主题,主要搜集有关对荷的评论的文章;还有的学习小组以“认识荷”为主题,介绍荷的品种及价值。所有的专题探究内容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搜集资料,集中整理、讨论,然后用FrontPage制作成网页或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教师组织交流学习活动,让各小组自行展示、表演、介绍。最后让学生从内容、制作等方面给予评分,评出优胜者,以促进活动的开展。

二、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也是我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这里的“学案”是学生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单元主题、课文内容学习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自主学习方案。语文学习中过程与结果相比较,常常过程更为重要,让学生亲自尝试参与课堂学习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行思考的过程中去想象、去探索、去学会运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技能的目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知识载体的形象性、辅导信息的多样性、学习材料的拓展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外延,对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语文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搜索网络信息的能力。这关系到学习效率高低的问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学生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习软件的使用能力、文字输入与处理的能力以及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整理的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现行的语文学习环境(任务)下,单靠语文课堂的时间,绝对是难以解决的,何况語文课也不能上成电脑课,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最好是从中小学阶段开始。

2.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这关系到评价的问题。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一定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评价方案。所操作的仍是单一的考试,以分数的高低定英雄。新课标强调“重过程,轻结果”,事实上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过去“高分低能”的现象。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实绩、学生的学习成果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改革的热情将会受到打击。新课标将得不到真正实施,课改也会流产。但评价制度不是教师,也不是学校可以解决的。因此,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髓,不仅限于教师、学校领导,更重要的是评价制度的制定者。

3.拓展空间丰富教学场所

教育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与“学”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是不可能脱离的。在信息技术与语文的结合上让笔者开始关注到微课的重要性。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乎意料的学生对微课高涨的热情,原本以为微课是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参与其中,结果恰恰相反,也许是微课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的参与度极高。二是微课强大的包容量,任何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呈现,可以是预习时的前奏,也可以是复习时的查漏补缺。如果在阅读文章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多录制几篇题材与题型各不相同的微课,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来选择。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总之,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学习中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方便生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的协作意识。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并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安家门小学748000)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