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
摘要: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一潮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目标发生了转变,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数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注重关注学生。因此,如何使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好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课;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62
学生学习效率偏低、学习兴致不高,是初中数学课堂常见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能力难以提升的因素。在新的时代,数学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媒体、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改进教学,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将在下文中予以展开论述。
一、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设计良好的导入,在导入时便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的。首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关注导入新课的环节,根据该节课的课程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新课导入时,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并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启迪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興趣被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也要联系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点,开场白要和重点、难点相关联,为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如在学习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的导入时,以往的教学通常是由教师示范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再模仿一遍,这样的设计,看似也重视了让学生有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仅仅是照搬教师的操作,并不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任何的提升。教师不妨转换一下思维,运用语言的力量,感染学生,开阔学生的思维。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程中,包含丰富多样的数学结论、定理、公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形成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中蕴含了缜密的数学思维。在传统的课堂中,一般是由教师进行数学概念讲解,学生再依据教师的讲解去理解和消化,但是这样的讲解时间一长,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教师讲解了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理解了。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还课堂于学生,组织一些重点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学生通过知识的发现,不仅会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探索、发现概念的方法,为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注入了强大动力。
尽管这样的知识生成教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自己探索发现概念原理的过程,把公式、定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组织化,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依据不同数学知识,设计有差异的自主学习方式,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教师引导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灵活地运用在数学问题中。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习是学生的学,教师只是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可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学生是主体意味着学生意识到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如今的教学倡导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学生和教师对于数学问题可以进行平等的讨论,分享交流各自的见解和知识。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要以“情”动人。如关爱学生,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也表现在对学生生活、学生个体的关心和关爱。用真心对待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做良师益友。
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相互配合
教师在教学前对课程要学的知识进行分解,确定重难点,设计恰当的教学层次,让学生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中,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开动大脑想,由易到难,在感性学习中抽象出理性的数学概念原理,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配合,把枯燥、晦涩的数学概念变得灵动有趣,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激发自我的求知欲。
如当教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一课时,学生没有学过几何,这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内容。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三角形,上课时,学生动手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涂成不同的颜色,再用剪刀剪下来合在一起,通过这样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得出辅助线的四种引法。这样,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有助于智力的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五、坚持练习,熟能生巧
当把定理、概念都掌握了之后,就要开始进行练习,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范围不限于书本上提供的练习题。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
如,对练习册上的数学题进行改编,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开阔学生思维,设计开放性的习题等等。当然,题目的设计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习题是学生能够解答出来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事实证明,充满思考性的练习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等的掌握和应用。在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练习都对课堂效率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熟练的教学实施能力来使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殷吉海.新课程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25(25):109-110.
[2]张炳元.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工作思考[J].新课程(下),2017(7).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二初中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