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胜 陈娟
摘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多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践,结合文献研究,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类型、驱动力和目标导向,并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路径。该研究结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主要问题;目标导向;成功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4-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4.08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al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 Path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ina
MA Guo-sheng,CHEN Juan(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8)
AbstractVigorously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peasants for many years and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peasant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types and target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peasants in China were innovatively put forward.The successful path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peasants was given by combining case studies.The research results had stronger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i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New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ion situation;Main problems;Goal orientation;Successful path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推进落实[1-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3]。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又在千千万万的农民。然而,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大幅减少,农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十分普遍,农业后继乏人日趋严重[3-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句话有2个层面要求:一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要能自己解决。这就涉及到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就是粮食数量安全问题。二是饭碗里装的要是自己的粮食。也就是说,饭碗里装的粮食不能是从外国人那里来的。这就涉及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也就是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中国人的地,既要自己种,还要种出高产、优质的粮食,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发展规模,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类型、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最后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路径。
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发展规模
1.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办公厅2012年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描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7]: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就是新型職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3种类型:①生产经营型,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②专业技能型,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③社会服务型,主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2015年6月,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进一步将新型职业农民调整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8]。
1.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规模
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及务农人员总量不足、文化素质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8月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后,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2012—2019年,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要求。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已超1 500万人。根据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9],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超过2 000万人。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类型与驱动力
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类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总体上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学历教育型,包括全日制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普通研究生教育以及非全日制学历提升等形式。学历教育型又分为政府主导型定向委托培养、企业主导型订单式择优培养、学生自主型专业学习培养、院校主导型学历提升培养等形式。政府主导型定向委托培养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委托院校合作,采取“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的方式进行培养;企业主导型订单式择优培养主要是企业主动介入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中期介入、双向选择、分班培养、协议实习、择优就业”的方式进行培养,可以是一家大型企业订单,也可以是多家企业众筹。第2种是职业培训型,包括短期的技能培训、中短期的职业岗位培训等形式。职业培训型又分为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2种形式。第3种是证书认定型,包括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培训、涉农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核培训等形式。证书认定型又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院校主导型3种形式(图1)。
2.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驱动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驱动力主要有考核指标驱动、优惠政策驱动、企业需求驱动、升学就业驱动和招生任务驱动等类型,又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院校主导型和个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主要是考核指标驱动,包括政府下达给地方的考核指标驱动、基于政府自身政绩的考核指标驱动;企业主导型主要是生产经营需求驱动和优惠政策驱动,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工知识技能更新、骨干员工能力水平提升、企业人脉沟通与发展提升等;院校主导型主要是招生指标和继续教育任务驱动;个人主导型主要是个人学历提升和升学就业的需求驱动(图2)。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 401万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 704万hm2。从数量上看,即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量达到2 000万人规模,也仅占乡村常住人口3.6%。若2020年维持粮食种植面积不变且新型职业农民中直接种植粮食人数达到50%,则人均种植粮食面积11.7 hm2,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10],全国有2.3亿农户,户均经营规模0.52 hm2,经营耕地0.67 hm2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距离我国农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无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3.2新型职业农民申请认定条件苛刻
全国各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限定太多、要求太高,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过少,无法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求。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明确提出,各地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以职业素养、教育培训情况、知识技能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为参考要素,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然而,在具体认定时,有些地方不仅对申报对象在学历、教育培训、生产技能上有限制,而且在年龄、经营规模、收入来源、资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了解国家政策等方面还有限制,不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的小农户[10]难以参与认定。
3.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生动力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往往是官方考核指标驱动,作为培育对象的经营主体没有强烈需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任务,想尽一切办法凑人数。有的地方通过发放礼品或误工补贴来吸引农民参加培训;有的地方直接用外来人口或非农人口充当培训指标;有的地方在毕业前对在校生进行几天专题讲座培训,然后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实际上,将外来人口计入本地培训指标会导致异地重复计算,将学生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导致培育数量虚假膨胀,因为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会从事农业工作。
3.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针对性不强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培育类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均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切合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10]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因此,从培育对象来看,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应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小农户并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
从培育类型设置上看,多以快速完成考核任务的短期培训和证书培训为主,多数地方没有将学历教育型、职业培训型、证书认定型结合起来考虑。学历教育型主要解决的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证书认定型主要是部分解决当前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职业培训型主要解决的是当年至未来5年内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只有将这3种类型统筹考虑,才能解决当前以及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来看,大多以大班授课为主、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主、经验传授为主,现场教学少、实践操作少、前瞻性技术少、个性化培训少、信息化手段少,重视培育数量忽视教学质量,甚至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路径
4.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导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说到底是一个教育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面临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这个根本问题。
4.1.1培养什么人。
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导向也应当是培养我国农业农村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爱农业、懂农业、能在农业工作岗位就业并将农业作为长期事业乃至终身职业的人。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此,应当将占农業经营主体98%以上的小农户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可以每1~5户培养一个新型职业农民。
4.1.2怎样培养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需求导向、分类培养,当地本土、产销融合”的原则,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首先,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表和路线图,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其次,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实行分类培养。对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培育体系;对传统经营的小农户,应逐步纳入培育体系。根据各类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安排培育类型并建立3种培育类型的自由转化通道,才能既解决当前又解决长远问题。此外,在培育内容和人才结构上,应当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职业农民统筹考虑,经过培育后要能组建产销一体化团队。
4.1.3为谁培养人。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当然是为乡村振兴培养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考虑到当前乡村人才流失的客观现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坚持当地化、本土化培养,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人,实现当地农民的职业化和职业农民的本土化。
4.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路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有多种,全国各地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有效经验和做法。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探索实践的“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就是一种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成功路径[11-13]。
2009年,学院就开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工作。2010年专门召开为农服务大会,在基层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课堂教学和农民社区学院相关培训工作。2012年,与太仓市政府合作,确定共同举办“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班”。2013年,三线并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深入探索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重大命题。此后,又陆续与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多年的创新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放培育和新型农业生产者专项培训的有机耦合路径(图3),将青年职业养成、中青年职业提升和职业农民终身学习有机耦合,形成“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通过分类培育和后续培养,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和开放培养,既考虑到现有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者的培养,又将青年高中学生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不同培养对象培育路径及其职业岗位的相互转化渗透,既解决当前又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现实问题。
该模式被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十大典型模式”,并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研究成果自下而上被各级政府吸收采纳,为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2018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一等奖第一名,也是参与竞争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6个代表性成果之一。2019年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学院考察调研时对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示教育部要对该模式进行研究,突破区域限制,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果。
5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今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3],也是当务之急。2019年發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有较大差距,其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应当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更加注重被培训者的有效需求。
最近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的提法似乎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高素质农民。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也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哪些人是职业农民?哪些人是新型职业农民?如果未职业农民,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过去的农民只是身份农民,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都被人叫“农民”。进入现代化建筑企业或工业化生产车间等工作叫“农民工”,自己当老板叫“农民企业家”,从事艺术工作叫“农民艺术家”,生个孩子叫“农二代”“新生代农民工”。我国目前农民还不是一个正规的、体面的、令人向往的职业,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职业农民制度。
农民必须职业化,不能身份化,更不能标签化,也不能用素质高低来衡量。无论是新型职业农民,还是高素质农民,农民都应当成为一种有体面的职业。唯有如此,我国的农业才有更好的未来,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唯有如此,才能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才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装自己的粮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A/OL].(2019-02-19)[2019-04-2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A/OL].(2018-02-04)[2019-04-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4] 马国胜,李振陆,邱学林.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苏南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72-75.
[5] 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6] 陈娟,马国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厅[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269-271.
[7] 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A/OL].(2012-08-20)[2019-04-20].http://www.moa.gov.cn/nybgb/2012/dbaq/201805/t20180516_6142259.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A/OL].(2017-12-02)[2019-04-20].http://www.moa.gov.cn/nybgb/2015/qi/201712/t20171219_6103734.htm.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A/OL].(2017-02-20)[2019-04-20].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erq/201712/t20171227_6131209.htm.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98%以上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EB/OL].(2019-03-02)[2019-04-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3/02/content_5369853.htm.
[11] 陳娟,马国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232-234.
[12] 马国胜,干方群.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的研究思路探析:以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太仓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56-258.
[13] CHEN J,MA G S.Analysis of principle orientation and entry poi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C]//STRIEKKOWSKI W,CHENG J Q.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VOL.125.Paris:Atlantis Press,2018:3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