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03-31 13:21任甜甜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路径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红岩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分析了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红岩精神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的基本路径。要将红岩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红岩故事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融合,将红岩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红岩精神;融合路径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伟大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铸就了具有时代内涵和民族特点的革命精神,比如说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万花丛中一朵,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抗战和建立新中国的关键阶段孕育出来的崇高革命精神。新时代,要把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生动的人物事迹、高尚的革命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不断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鞭策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一、红岩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红岩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驻地。南方局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派驻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代表機构,是中共中央在大后方和国统区的前哨阵地和战斗堡垒。从1939年1月在重庆建立到1946年5月东迁南京,在近八年的时间里,以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入住红岩村,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了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解放战争后期,曾经在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捕的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多数被集中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他们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生壮歌。

1985年10月14日,周恩来的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原南方局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视察重庆,重上红岩这片热土。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邓颖超同志忆古思今,感慨不已,挥笔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 在重庆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邓颖超是正式提出“红岩精神”概念的第一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从此,红岩精神得以冠名,并传扬开来。[1]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精神,主要包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崇高神圣的使命担当、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刚柔并济的斗争哲学、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修养。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英烈的实际行动,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讲好思想政治课的根基和土壤,必须要坚持学习红岩精神、研究红岩精神,把红岩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

二、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红岩精神是一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担使命创造的精神财富,既是历史记忆和事件发展的深刻映现,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刻表达。学习和研究红岩精神,是学习党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必然要求。但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红岩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资料挖掘不够、教育教学融合不够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历史厚度和精神滋养,对学生的教育和启发效果有限。

1、对红岩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革命战争年代崇高精神和行为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学资源。把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红岩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生动素材,是铸魂育人“最好的营养剂”。艰难的环境锻造坚强的革命战士,艰难的斗争孕育了宝贵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反映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为险峻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斗争的悲壮历史和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是时代的印记,更是红色政权最深沉、最恒久的旋律。把红岩精神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有利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革命传统,有利于回击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爱党爱国,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为民初心和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2、对红岩精神挖掘和理解不够充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令世界瞩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日益趋向多元,一些思想导向问题易发多发。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时代,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媒介方式多样,了解到的信息鱼龙混杂,课堂学习情境与课后生活情境的反差,使得学生观念容易摇摆不定。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用透彻深刻的理论去回应学生的问题,用理论强大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进行纠正,立足本土,发掘优秀的革命文化,把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理论强大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对红岩精神的认同感,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以应对错误价值观念的冲击。

3、教育教学实践与红岩精神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实践必须从学情出发。当前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而热衷于参加实践活动,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度高,同时也容易受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限于时间和活动经费的制约,不能充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相关实践课题调研,另一方面长期课堂教学对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缺少关注,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反应淡漠,并在教学方法改革缺乏有效改进的举措,使红岩精神长期处于边缘化、虚无化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其对学生思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真正起到引导和塑造作用。

三、红岩精神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的基本路径

红岩精神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既是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坚持红岩精神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就是要在本质、内容、效果上实现有机统一和协同推进。

1、将红岩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动力和支柱。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信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把国家兴亡放在肩上,顾全大局,凝心聚力,共赴国难,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崇高神圣的使命担当,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和旗帜鲜明的民主追求为核心内容的理想信念体系。在这一理想信念体系的感召和影响下,在南方局机关工作过的人员中,始终都没有出现一个变节者,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了“千秋红岩”这一精神之果。南方局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愈挫愈勇,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忠贞,用生命守护理想和信仰,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程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受住这些考验和抵御各种风险,作为肩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年人,要像红岩志士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无限忠诚,满怀激情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今年,国务院做出了高职扩招一百万的决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理想信念之花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红岩精神作为重庆本土的革命文化,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历经革命英烈鲜血淬炼和实践检验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为大学生补“精神”之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岩精神密切相关的革命传统资源、文化产品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

2、将红岩故事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融合

南方局共产党人在重庆大地上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素材。“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是革命者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颂歌。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渝,“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用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1949年在重庆快要解放前夕,江姐被特务杀害,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1941年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南方局领导下的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在湖北恩施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难不苟,还赋诗一首,谱写了《狱中歌声》。敌人先后十次利用其亲属到狱中劝降,1941年11月17日,在赴刑场的百余级石板路上,国民党当局承诺只要何功伟回头就不会被杀,但他义无反顾,昂首向前,高唱着《国际歌》慷慨就义。面对各种诱惑和险恶,革命烈士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今天大力弘扬。还有那段红色历史中,我们难以忘记冒死传递“狱中八条”的罗广斌同志、被残忍杀害的“小萝卜头”,也更不会忘记那种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民族崛起的使命,而这些正是今天我们需要的爱国爱党的价值核心。[3]这些鲜活的革命故事都可以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育,对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红岩历史教育,使青年大学生了解历史事实,铭记革命先烈,激发爱党爱国的强烈感情,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如此一方面感召学生自觉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先辈的事迹和高尚品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3、将红岩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的优秀代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支柱,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活水之一。[4]红岩精神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是一致的。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岩精神都是教育和激励青年大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作用,就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开发利用其中蕴含的深厚革命传统资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更为有效的精神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地方优势资源、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才能找到更好的更为有效的生长点。红岩精神中集中体现的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团结一致、忘我工作的尽职操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道德力量,坚守原则、讲求策略的斗争智慧,对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行为示范、道德警示和精神感召等意义。通过讴歌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青年,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培育优良的公民道德,引领社会思潮,激励大学生们放飞青春梦想,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英顺.红岩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J].学理论,2017(01).

[2] 石晨.红岩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9).

[3] 金绍荣,吴玲玲,刘子鋆.红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

[4] 马静,刘玉标.论红岩精神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作者简介】

任甜甜(1994—)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法学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路径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浅析乡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破局与建构中迎接融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