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誉,谈存峰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兰州市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气候优势适宜高原夏菜的种植,经过多年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在兰州市种植业中颇具优势和竞争力。榆中县作为兰州市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甘肃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的产加销一条龙的高原夏菜产业化发展格局。随着蔬菜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在收采、加工、运输、销售时产生了大量尾菜,尾菜随意倾倒,其腐烂之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堆积产生的废液严重危害土壤,影响高原夏菜的产出。鉴于尾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对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榆中县进行了工厂化、生物化以及田间堆肥处理等积极的探索,但由于资金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同步、技术操作不成熟,尾菜资源化利用未取得理想效果。农户作为技术的采纳者,是循环利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解决尾菜资源浪费、推动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广泛使用,重点要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梳理出影响农户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意愿的因素,对于推动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设置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农户家庭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任职干部以及经营特征(蔬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二是尾菜处理技术了解和使用概况;社会影响、技术特征、结果展示、采纳条件、循环农业技术易用性、循环利用技术对是否采纳的重要性;农户的采纳意愿。
本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2018 年12 月课题组在榆中县三角城乡、定远镇、清水驿乡的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480 份,其中剔除无效问卷26 份,得到有效问卷454 份,问卷有效率为94.6%。
1.信度检验。信度是衡量问卷的可信程度与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由表1 可看出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9,其中社会影响与技术特征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642 和0.651,虽低于0.7,但大于0.6,可以接受[1-2]。因此,认为本研究的问卷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表1 量表各维度及总信度系数表
2.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指问卷实际所测量的内容与理论上测量的内容两者的吻合程度,是评价问卷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本研究以技术接受理论为依据,参考国内学者研究文献,对于社会影响量表的3 个选项和技术作用量表4 个选项的设计借鉴了谈存峰等(2017)[4]的研究成果,技术特征量表4个选项、结果展示量表3 个选项的设置借鉴了Davis等(1989)[5]、Lgbaria 等(1997)[6]的研究成果,采纳条件4 个选项、采纳意愿3 个选项主要以学者李后健(2012)[7]为参考。其量表被普遍认可、真实有效。课题组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在正式调研之前进行了预调研,结合预调研结果讨论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鉴于对农户采纳意愿和影响因素的调查量表是典型的离散变量,且变量的选项设计在逻辑上呈有序递进,因此本研究选择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即多元有序Logit 模型。其模型表现形式如下:
等价于
表2 模型解释变量说明及统计描述
根据变量的设定,本研究的函数形式为:
本研究利用stata 软件进行多元有序Logit 分析。其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模型1 估计结果
估计结果显示,解释变量中的年龄、蔬菜占家庭收入占比、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以及任职干部对应的p 值均大于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采用条件后退法逐步剔除伴随概率较大的解释变量年龄、劳动力数量、蔬菜占家庭收入占比、耕地面积、任职干部,再依次进行回归,直到所有的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到5 个回归估计模型。最终模型如模型5 所示。
表4 模型5 估计结果
模型5 剔除了所有影响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对其余显著变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4 所示。模型5 中所有的解释变量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数似然比LR 值(808.42)足够大,反映模型和整体回归结果较好。故选择模型5 作为研究高原夏菜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最终模型。
1.影响不显著因素分析
年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不符。可能原因是农业比较利益较低,非农产业收入较高,年轻人基本不进行农业上的生产劳动,自然对于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纳意愿不强烈。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及身体的原因,不参与农业劳动,大多数老年人将家庭决策权交给了年轻人;同时老年人由于信息传递与接受速度间存在较大时间差,对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接受度较低。
蔬菜收入占比未通过检验,与预期不符。可能原因是蔬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低的农户,由于蔬菜种植收入不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尾菜相关问题关注较少,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意愿自然较低。另一方面占家庭收入比例较高的农户,由于尾菜循环利用技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会冲销一部分收入,因此采纳意愿相对较弱。
劳动力数量未通过检验,与预期不符。一般认为,劳动力数量越多,投入的人力就越多,蔬菜的产出就越高,其更加关注高原夏菜尾菜方面的信息,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意愿就强烈。然而家庭劳动力多投入到工业、服务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实际参与劳动的数量较少且大多为留守老人及孩子。
耕地面积未通过检验,与预期不符。一般认为,耕地面积多有利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取得规模经济。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耕地的分散,使得蔬菜种植面积较少,农户对于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关注较少,采纳意愿不强烈。
是否任职干部未通过检验,与预期不符。可能是因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及政府的宣传推广使得农户无论是否担任干部,都能接受尾菜循环利用等新技术。
2.影响显著因素分析
性别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不符。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女性教育程度及地位的提高,家庭不再是单一由男性做主,女性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家庭农业生产并充当决策者的角色。
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一般认为,文化水平越高,其理解能力越高,能及时接受配合新技术的推广。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的教育水平为初中程度,对于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纳意愿较强烈。
社会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农户作为社会人,并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尤其在农村,农户彼此交流密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了解;且随着电视广播及政府的大力宣传,农户接受度也随之提高。
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得从实际出发,榆中县作为高原夏菜主产区,产生的尾菜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生活环境,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当采纳新技术能够带来好处,总是倾向于采纳;同时新技术学习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农户的认可度就越高,采纳意愿就越高。
结果展示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在采纳一项新技术时,农户总是倾向于以最低风险获得利益最大化,当电视广播宣传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农户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最为直接的推动力是村民使用该技术后能够受益,农户才会选择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
采纳条件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新技术推广时有相关指导培训事半功倍,农户毕竟知识面窄,局限于所受教育,对于一项技术的理解需相关专业推广人员的指导;农户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偏好风险,政府进行补贴,既缓解了农户经济紧张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农户采纳意愿;而专业的尾菜处理机构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其处理尾菜的力度要大于农户个体,在专业机构的带领下,农户更愿意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
技术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当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操作简单,原理浅显易懂,农户愿意采纳;当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操作复杂,原理晦涩难懂,农户存在畏难情绪,农户的采纳意愿就大打折扣。
技术作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预期相符。农户基于一定的动机选择采纳一项新技术时,反映在本研究中就是当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投入成本、具有减少污染、保护当地环境的作用、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时,农户采纳意愿强烈。
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大量资金的投入,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大量文化设施尤其是农村公共图书馆闲置,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农村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农户文化水平的作用;同时利用周边高校资源,聘请相关课题组举办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有关讲座,增加农户的科技知识,以此提高对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接受度,进而提高农户的采纳意愿。
政府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等的传播作用,促进农户对循环利用技术的了解,提高农户认知度;打破传统的推广模式,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及时推送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相关信息,使农户学习便利化。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示范,让农户直观感受,以增加农户兴趣,提高农户对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认知。
技术推广员作为农户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桥梁,其指导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户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意愿。因此,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将业务水平与工资挂钩并进行物质奖惩,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考虑到农户的接受度,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操作要简单化,易掌握,从而提高农户采纳意愿。
如前分析,农村乡里关系较为亲密,同村中邻居及亲朋好友采纳循环利用技术的示范带动效应较大。尤其是种植大户,其在村里的影响力较大,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生活在种植大户周围的人,关系上的亲近,可以让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进而提高农户采纳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