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观察

2020-03-31 02:42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腹肝细胞切口

马 沛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473010

肝细胞癌是一种病死率高且发病隐匿的恶性肿瘤,发病受遗传、环境的双重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开腹手术虽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暴露空间大,增加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延缓术后恢复速度[2]。腹腔镜手术具有止血精确、术野良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肝细胞癌患者,旨在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肝细胞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7.01±3.21)岁;肿瘤直径1.9~7.8cm,平均肿瘤直径(3.90±0.42)cm。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7.05±3.18)岁;肿瘤直径1.8~8.0cm,平均肿瘤直径(3.88±0.39)cm。。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肝细胞癌相关诊断标准[3];肿瘤直径<10 cm;全身状况良好,可耐受手术治疗;肝功能分级>B级;签署知情同意书;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上腹部手术史;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内或远处转移病灶;非首次治疗。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在全麻下实施。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取仰卧位,于右肋下缘做反“L”型切口或斜切口,逐层分离进腹,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性离断肝周韧带和肝脏游离,必要时可实施半肝或全肝阻断入肝血流,电凝钩标识切缘于距离肿瘤边缘1~2 cm处。切开肝包膜,将肿瘤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切除,结扎肝断面管道,彻底止血后,置入引流管,将切口关闭。研究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取足低头高的仰卧位,于脐上缘置孔,创建CO2气腹,维持腹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并将腹腔镜置入。分别于肋弓与腋前线交界位置偏下、右侧锁骨中线做辅、主操作孔,确认病变位置和切除边界后,解剖游离肝脏,选择性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将肝实质离断后,超声刀离断肝组织。粗大的脉管用血管夹夹闭,用内镜切割吻合器离断肝静脉或肝蒂,彻底止血后,冲洗创面,置入腹腔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引流管留置时间、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2)分别抽取两组术前1 h、术后12 h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使用ELISA测定IL-6;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高效液体相摄谱法测定肾上腺素;(3)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应激反应

两组术前应激反应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IL-6、CRP、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胆漏3例,出血1例,伤口脂肪液化2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8/40);研究组术后仅出现感染1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13)。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P术中失血量(ml)270.39±31.05 137.70±19.28 22.961 0.000手术用时(min)147.21±23.01 177.54±25.98 5.527 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d)4.09±0.47 2.87±0.26 14.365 0.000绝对卧床时间(d)6.85±0.88 4.52±0.59 13.909 0.000住院时间(d)9.01±1.24 7.24±0.98 7.083 0.000

表2 两组应激反应对比()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IL-6(μg/L) CRP(mg/L) 肾上腺素(ng/mL)tP术前56.34±9.04 56.98±9.12 0.315 0.753术后121.05±18.14 92.30±14.28 7.876 0.000术前1.04±0.43 1.08±0.47 0.397 0.692术后5.69±1.74 4.29±1.48 3.876 0.000术前120.08±12.40 119.87±12.26 0.076 0.000术后242.59±37.30 180.09±29.48 8.314 0.000

3 讨论

肝细胞癌发生率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其发生多与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硬化等关系密切,具有起病隐匿、侵袭性强、转移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等特点[4-5]。开腹手术是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虽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腹腔镜下肝切除技术不断成熟,其具有创伤小、肿瘤组织辨识度高、术中探查范围广、术后疼痛程度轻微等优点,逐渐成为引起临床广泛关注[6-7]。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可能与肝脏位置较深,增加腹腔镜下暴露难度,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有关。研究组手术其他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应激反应轻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细胞癌效果优于开腹手术。腹腔手术操作几乎在密闭的腹腔内实施,有效避免了腹腔脏器在空气中暴露,减少胃肠道浆膜面的水分蒸发,并防止开腹手术双手直接操作刺激胃肠道,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缩短禁食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切口小而分散,术中无需将神经、腹壁肌肉离断,减轻术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有放大功能,可清晰辨认脉管,操作更加精细,可减少误伤,减少失血量[8]。另外,气腹压力可使腹腔内脏器血流量和静脉出血量减少,减轻手术创伤,为术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对肝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对患者的造成的创伤,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开腹肝细胞切口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