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少康 马少坤 周家金
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的文化解析与传承*
解少康 马少坤 周家金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瑶族长鼓舞动作和服饰文化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先后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文章对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进行研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分析瑶族民间舞蹈的成因,探讨其文化要素,包括物态文化、民间信仰、节庆文化等,分析广西瑶族民间舞蹈的价值以及传承的措施,以促进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瑶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及体育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瑶族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云南、湖南等地,其中,广西省是瑶族主要聚集省份,60%的瑶族自治县分布在广西。在瑶族人民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历史长河中,仍保存着完好的民族舞蹈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瑶族民间舞蹈是黄泥鼓舞,也被称之为长鼓舞,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而且民族特色显著。羊角舞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瑶族民间体育类舞蹈,并广泛的流传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该类型舞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承载了该民族流传已久的祭祀文化。这些传统的民间舞蹈原汁原味的展现了瑶族人民独特的风俗民情,然而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之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不乐观。笔者通过实地田野调查,从物态、民间信仰、节庆文化等多方面深入解析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文化内涵,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舞蹈的保护传承贡献力量。
图1 金秀瑶族自治县古陈村瑶族村民跳黄泥鼓舞(图片来源央广网)
图2 恭城瑶族自治县石口村村民跳羊角舞(笔者摄影)
由于瑶族人民居住地分散,且年代久远,笔者走访调查瑶族当地居民,她们也只知道瑶族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由祖辈们代代相传下来的,未知其起源。笔者了解到瑶族的舞蹈大多与祭祀有关,瑶族自古崇拜多神,是一个认为万物有灵的民族。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发现,中原文化在秦汉时期开始慢慢的渗透到南岭地区,“盘瓠”被瑶族认为是创世神,在其历史传说中具有开天辟地的地位,并作为瑶族的保护神而受到瑶族人民世代的香火供奉。在每年丰收的季节,全体瑶民都要举行隆重的“盘王节”来祭祀和酬谢盘王的庇佑,以求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大量的实践表明,一个民族的核心生产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发展。广西地处低纬,山地多、平原少,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对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瑶族分布广泛,支系庞杂,不同地区和支系的瑶族人民在饮食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文化叠合作用下,各个支流的饮食文化同出一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同时,瑶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历史文化信仰。
瑶族地区长期分布在深山密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由于瑶族的生产力水平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瑶族人民立足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发大自然的天然食库,在上山猎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瑶族传统体育及舞蹈文化,例如在羊角舞中就完整的展示了瑶民祈福、猎食过程中发生的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饱受压迫和欺凌,从先秦以后,便一直过着迁徙和游耕的生活,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频繁的辗转,受尽辛苦。在《梁书张传》一文中,首次提及瑶族的名称,而发展到隋唐时期,莫徭的称呼开始流传。在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采取比较野蛮的民族政策,将反犬旁加入瑶族的名称当中,这一具有侮辱性质的名称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沿用。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成立的中央政府实施民族大团结的政策,瑶族才恢复了正常的民族称号。
瑶族支系繁多,在广西瑶族的自称与他称就有四五百种,各自称谓的瑶族都流传着各不相同的舞蹈。贺州瑶族的舞蹈有“盘王舞”,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及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山区,凡是信奉盘王的瑶民都流传着“盘王舞”,通过大跳盘王舞旨在祈求上天赐予风调雨顺的气候,保佑五谷丰登和身体康泰,承载着良好且朴素的民间愿望,在“还盘王愿”仪式中表演,表现的内容有祈求丰收、表现劳动生活、反映战争内容、纯宗教仪式,包括的舞蹈有“启香请圣”“铜铃舞”“约标舞”等等。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瑶族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还愿仪式是瑶族重要的民族活动,盘王舞是还愿仪式中核心环节,该类型舞蹈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瑶族文化特色。盘王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一种舞蹈类型的涵义,而是山地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的综合载体,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瑶族的民族记忆和精神,是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传统体育舞蹈运动。
虽然由于长期的迁徙,瑶族人民分散的集聚地,无法像壮族、维吾尔族、回族等省市一样形成大型自治区,也无法形成由少数民族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不可否认,瑶族以其坚韧的民族性格延绵不绝,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民族之林具有一席之地。无论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还是风格独特的瑶族文化,都在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对于丰富我国文化宝库具有重要意义。
瑶族长鼓舞根植于民间,而其舞蹈动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刚健与粗犷,鼓点明快、清晰,极具体育运动性与舞蹈艺术性。最基本的动作是表演者横向持鼓,左高右低,右手手指和手掌排挤鼓面,左手用竹片或者木棍敲击鼓面。右手则通过手掌来拍击右端的鼓面。腿部的动作是双膝进行弯曲成半蹲或者是全蹲状态,上身微微向前倾斜,目视前方,双膝有规律的颤动,伴随重拍会有呼喊声。表现了瑶族人民的日常生产劳动中所使用的跑、跳、蹲、越,乃至砍树枝的动作,其中跳式共分为两种:文打和武打。武打是排瑶的大长鼓舞,其动作在表演的时候粗犷有力而且比较复杂。文打指的是过山瑶的小长鼓舞,其动作比较柔和、舒展,动作也较为轻便,动作极其丰富。上述两者长鼓舞在歌词、曲式、调音、节奏等方各具特色,存在其特殊性。反映出瑶族人们的辛勤劳作,给观众一种有力的推动感和原始的生命能量。然而在广东,粤北连南瑶族长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是一种以男性为主的舞蹈。舞蹈在动作的表现上比较粗犷,勇猛之中带着奔放,主要是对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进行模仿,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在长鼓舞的表现过程 ,需要声音和肢体语言的紧密配合,以便塑造真实的场景感,比如在表现狩猎的时候,舞者的动作刚劲有力,长鼓的敲击声音也比较大,再配置以舞者的嗨嗨声,一幅瑶族勇士狩猎图便清晰地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在动作表现方面,鼓手持鼓要进行重复性的翻转,而右手配合节奏进行击鼓动作,击鼓和舞蹈动作同时进行。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可以将八仙桌作为舞台,边打边跳,并通过锣鼓、唢呐进行变奏,以营造活跃的氛围,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唱盘王歌来增强气氛或者辅助节奏感。
长鼓舞的表演程式高达72种,可由单人表演,还可以由双人表演或者多人表演。在动作风格方面,具有勇猛、粗犷、洒脱等特点,在细节方面,具有“起堂”、“移堂”等范式动作,很多动作和瑶族人民勇敢、坚强、刚毅、热情等民族性格高度契合。在长鼓舞的很多动作中,可以反映出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生产场景,例如建造房屋,农业生产等,甚至会对动物特色动作进行模仿,体现出浓郁的原生性与体育性。
先祖崇拜是瑶族盘王舞的文化之源,和上古传说息息相关。瑶族人民的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活动大多有比较集中的时间,通常在开春的农历三月初三、仲夏的农历六月初六、仲秋的农历八月十五和盘王节的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有很强的周期性,“还盘王愿”也分为大年和小年,每隔十二年还一次大愿,每隔三年还一次小愿。如果是还小愿,则需要进行三天三夜的舞蹈仪式;而如果是还大愿,舞蹈仪式则需要持续七天七夜,可见,瑶族的祭祀舞蹈已经渗透到瑶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结婚要打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葬礼也要打、生子要打、过生日也要打、祭祀活动要打、节日庆典也要打,甚至结社告状也要打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助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在的瑶族人民在国庆、春节以及一些其他的庆典活动之时也会打起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跳起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
长时间以来,瑶族的祭祀舞蹈便和瑶族的节庆风俗、文化信仰、宗教仪式等存在密切关系,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已经和整个民族的性格和信仰融为一体。
建国以前,由于瑶族人民常年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大山之中,这就造成了文化的相对封闭,受外界影响较小,使得原汁原味的瑶族文化能够得以完整保存。现在的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不仅是本民族祭祀、庆典所需要的,更成为了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其内容带有强烈的瑶族文化气息,其已经成为整个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文化。
对于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来说,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经过千百年的继承与发展变化而来的,这既是瑶族人民精神风貌的一种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发展继承以及相互之间融合的一种历史再现。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瑶族人民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升华成了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一提瑶族,人们脑海之中浮现出的便是瑶族盘王节祭祀舞蹈,这充分地显示了瑶族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以及其继承与发展的活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祭祀舞蹈也成为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1.1艺术价值
长鼓舞,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还是观看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是一种美的享受。长鼓舞的音乐具有节奏鲜明、古朴典雅的特点,让人听起来感觉音乐非常优美,能够带动起观者和舞者的情绪,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的律动动感非常强烈,参与舞蹈的人众多,服装是瑶族统一的民族服饰,色彩艳丽,视觉感强烈。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舞者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将现场所有的人都吸引到表演之中,感受到舞蹈之美。
4.1.2旅游文化价值
长鼓是民族特色十分显著的民族乐器,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长鼓舞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阳刚和阴柔之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千百年来,瑶族先祖一直将自己的子民留在身上之中,与外界交流较少,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瑶族传统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的神秘之感牢牢吸引着众多的游人。瑶族的节庆日众多,而在这些节庆日必然会表演长鼓舞、羊角舞、芦笙舞、龙狮等等民间舞蹈,当地人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开发了一系列的旅游产品。
4.2.1 加大瑶族舞蹈的保护宣传,开展多元化文娱活动
瑶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创造出了具有艺术型和文化性的文化财富。它是瑶族人们的精神依托、生产劳作的力量源泉,也是瑶族同胞相互交流的工具。针对大家对瑶族传统舞蹈的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应加大力度宣传保护与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宣传推广渠道和措施,加大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力度,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部门还可以积极倡导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文艺机构,共同联合各单位的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学瑶歌、跳瑶舞的文艺活动。国家老年化越来越明显,在国家总人数中占有十分高的比例,我们应该把中老年人这个社会大群纳入到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体系中。修养身心、延年益寿是大部分中老年人需要追求的生活目标,在广场上我们会看到很多中老年朋友在唱歌跳舞,他们都很喜欢文化娱乐。瑶族传统体育类舞蹈可以给他们带来娱乐,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更能增强体魄,强身健体。各单位和相关部门可以派传承人或文艺工作者开班授课,大力推广,在教授技艺的同时引导中老年人主动向年轻人传播。
4.2.2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传播教育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在网络上已经是畅通无阻,资源的共享极为方便,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在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不但能够节省大量资金,还能够扩大教育范围、增加教育对象。
为实现广西瑶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有必要对将其和现代表演形式相融合,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欣赏要求,并实现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只有为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体育价值与艺术感染力,才能实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推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长鼓舞等瑶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体育性、民族性和艺术性而被更多的人们接受喜爱,在广西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也作为民族啦啦操的体育竞赛内容出现。使得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隔阂也逐渐消失,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我们往往会追求新潮的事物,而却渐渐忽略和遗忘了历史遗留下的物质文化。广西瑶族长鼓舞是其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全国舞蹈表演比赛中也获得过许多出色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在接受新时代的多元化的同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对于广西瑶族典型的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要通过深入的了解后进行资料整理,保留精华的部分,并且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编创新对其进行推广。这样不仅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而且也能促进它独具特色的体育价值与舞蹈艺术的进一步融合,逐渐融入现代的生活当中,被现代人所接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1]张发荣.连南油岭村瑶族长鼓舞传承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7 (16):33-35.
[2]高莎.瑶族长鼓舞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7(7):104-107.
[3]向水针,李亚男,李林.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传承研究[J].运动,2016 (18):147-148.
[4]付宜玲.广西瑶族长鼓舞文化内涵变迁[J].大众文艺,2016 (13):48.
[5]杨晋越.广西瑶族长鼓舞的审美探究[D].广西大学,2016.
[6]王桂忠.粤北瑶族长鼓舞的文化力量与发展路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6 (1):8-12.
[7]王桂忠,陈星潭.粤北瑶族长鼓舞文化传承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 (4):46-50.
[8]何兰金.广西田东瑶族金锣舞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9]李晓婷.瑶族黄泥鼓乐舞的信仰禁忌与双重变迁[J].铜陵学院学报,2014,13(2):96-98.
[10]覃晓宁.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艺术态势生成性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34-37.
[11]黄小明,陈利敏.论瑶族“还愿”仪式中“长鼓舞”的多元文化性——广西恭城瑶族民间舞蹈现状田野调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3):67-71.
Cultural Analysis and Inheritance of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Dance of Yao Nationality in Guangxi
XIE Shaokang, etal.
(Yulin Normal College,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解少康(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解析与大众健身舞创编应用”资助(项目编号:2019KY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