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摘 要】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小学教学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依赖教师,很难切实提高其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核心任务,如何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成为了每个教师最关心的话题。鉴于此,只有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核心要务,才能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布置自学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和指路人。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教师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而是需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自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准确拼写“鲜艳、早晨、打扮”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生的幸福生活,感受课文中洋溢的赞美与自豪之情。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所体悟,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自学任务:(1)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民俗等资料,如服饰、风俗习惯、居住的环境特点、饮食等等。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对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会随之深化;(2)结合课文插图,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儿童的服饰判断其所属的民族,可以查询互联网、图书馆,并写出判断依据;(3)初步预习课文,提前学习生字词,不懂的生字词用工具书查询,画出段落,看看每一段讲了些什么,思考文章哪些语句可以表现窗外安静。通过自学,不仅奠定了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获得了相应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深入探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二、鼓励表达观点,开放教学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性地将教师视作权威,即使对教师的观点并不认同,即使自己有诸多设想,也宁愿埋藏在心底,不愿意在课堂上分享。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必将趋于闭塞,师生间的隔阂会日渐加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开放自己的胸襟,用平等交流的态度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学《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奇思妙想以及文章中童真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美丽的花儿们,它们的地下学校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呢?花儿们有没有自己的妈妈?如果有,它们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呢?花儿们会不会也有自己的老师呢?它们的老师又会是谁呢?在问题的启示下,有的学生提出花丛中盛开得最美的肯定是花朵们的妈妈和老师;还有的学生认为,花儿的妈妈或者老师肯定是花丛中最大、最迷人的。接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的画面,想一想花是怎样的?花香又是如何的?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花的世界里飞舞。在此期间,学生不仅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也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是没有话语权的,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学习模式不仅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开放课堂,鼓励表达自我。
三、强化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沟通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是讲台的主导者,更是知识的引领者。课堂仿佛只是一场由教师个人领衔主演的“独角戏”,所有的学生都只是陪衬。语文教学如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还应该允许学生表达。鉴于此,教师需要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打破师生壁垒,用情感代替威严,用温情代替冷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节课时,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隐喻的写作手法,用恰当的方式来描述美感。鉴于此,教师不妨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讨论,同时给学生出一些阅读思考题:文章中铺满水泥道的“金色巴掌”指的到底是什么?这样描写的好处在哪里?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能不能指出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小组发挥创意,自行研究喜欢的部分。比如有的小组为了研究文章的写作手法,特意将一些修饰性语句以及修辞去掉,看看“净化后”的文本和原版有哪些差异。还有的小组试着模仿文本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写下了对生活的观察。总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拉近师生的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符合新教育趋势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既能強化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也会有更多元化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深度素养的形成。
四、鼓励学生创新,促进读写融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答案告知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答案。俗语有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但仅供一时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仍会挨饿;另一种是教会捕鱼的方法,虽然前期困难,但是后期能实现自给自足。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如果教师图省力,不考虑学生的未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必定受到局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走向深刻。比如,在学习了《牛郎织女》这篇文本后,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神话故事改编。学生可以选择扩写课文,也可以选择改编结尾,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牛郎织女》,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除此以外,学生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篇神话故事的看法。在这一开放性学习任务引导下,学生先是回归课文,在反复阅读中,很多学生放飞想象,写出了完全不同的版本。有的学生认为牛郎织女的爱情也感动了银河,自己消散了,牛郎织女得以重新在一起;有的学生重写了一篇故事,在他的故事中牛郎受到了织女的帮助,不仅日子越过越好,甚至还娶了一位自己真正喜欢的娘子,从此和和美美;还有的学生将自己设想中牛郎和织女的对话进行抒写,将爱情故事渲染得更加真挚、感人……总之,学生站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改写这个传颂千年的神话故事,给学生带来更为多元化的认知碰撞,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求知,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案例中,教师并未局限学生的想象,而是鼓励学生联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爱上阅读。
总之,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开放教学环境,鼓励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走向思维深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思考。
【参考文献】
[1]乔桂梅.任务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9(34):114+116.
[2]陈卫.传承传统文化,优化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