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莉
摘 要:阅读是学生语文文字的形式,认识世界,形成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讲授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获得思想的启迪,增强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本文从合作教学、角色扮演以及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简析。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學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顺着标准答案的思路,开展语文阅读学习,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定势,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着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他们个人的看法以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运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思辨思维
“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真正从多角度,开展语文阅读的授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有标准答案,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们独有收获,真正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增强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合作教学法的角度,利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古诗,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例如,在讲授《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你们对如何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可以结合诗中内容,亦可以从多个角度探析。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打造更为开放的平台,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授课,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的讨论中,针对“卡壳”的小组,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这句话在古诗中,强调的是初春时节。我们小组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小鸭子只有在水中游荡,才知道春江水的冷暖。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打破文本中的思维定势,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二、使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阅读理解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开展语文教学的授课,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运用他们的思维诠释文本中的人物,并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人物,“搬到”现实生活中,真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授《陶罐和铁罐》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的表演更为真实,教师和学生一块阅读本篇文章,并让学生勾画他们挑选的角色,为下一步的研读,分析角色特点,做准备。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研读角色,并走进学生的角色探究中,适时地指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错误,或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学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丽和小华的表演。小丽说:“陶罐你是个没用的东西。你一摔就碎了!哼!!”小华说:“我们都是盛东西的物品,没有多大区别呀!”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询问小丽:“你喜欢铁罐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小华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人,他太骄傲了。他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各个角色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假如文本中的人物,在生活中出现了,你会喜欢他们吗?对此有何看法?”等问题,真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深度。
三、巧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分析文本与实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火烧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观察落山前的夕阳,让学生在欣赏晚霞的过程中,体会火烧云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对晚霞进行描绘,并让学生对比书本的描写,真正提升学生的美景观察力和文字观察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简要介绍。小陈说:“我最喜欢霞光照大地的场景。我看到有粉红色的霞光找到小泥洼上。小泥洼中有很多水,在霞光的映衬下变成了一朵朵粉红色的羽毛。我之所以喜欢文章中的句子,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整个美景更加的形象和生动!”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欣赏美丽的景色,也让学生欣赏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体验思考,从实际的实践思考,从交流中思考,真正打破原有的阅读教学思维定势,真正地从思考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品读能力的增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翠翠.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
[2] 孟庆霞.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