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龙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美国等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而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才刚刚起步,在相关施工技术、结构性能、行业规范以及推广政策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使得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实际开展中面临很多推广应用障碍,因此,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策略,来更好地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助力建筑行业完成改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引言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以城镇化快速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既符合我国国情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政府对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具体的探索应用。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先进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关系,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我国现实可行性和战略前瞻性的装配式建筑推广路径与实施对策尤为重要,这将对有序引导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为政府制定相关发展路径与阶段性规划与政策提供了有益思路和科学依据。
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实现装配式建造的基础和前提,相对于现浇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这就要求构件在类型、尺寸和材料等方面尽量保持一致,这不仅可以极大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成本和造价,也可以方便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极大地保证构件的施工质量。
(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造的核心特点就是工厂化生产。构配件作为建筑物的基本零部件和组成部分,其生产和制作过程都极为重要。它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由工厂实现统一生产和制造,不仅具有批量与高效的特点,而且相对于现浇结构,构配件的生产质量有很大程度地提高。
(3)施工装配化
施工装配化是指将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装配的过程。与传统现浇式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装配化的显著特点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现场工作量小、作业人员数量下降且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与建筑垃圾的排放,而且极大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扰动。
(4)管理信息化
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相对于建筑物的工业化生产和安装,建筑物的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应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互联网、BIM等)进行建筑物的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设计、施工、运营方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能极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制约因素
(1)政策标准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政策制度不完善。完善的顶层设计是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的保障,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较晚,各项政策和标准规范都属于探索期,目前缺少一套成熟完善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地方政府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也未能及时出台适合自身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推广政策。②体制机制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的监管和推进机制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推进速度,由于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建造方式,需要变革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而目前的监管和推进机制还未能及时适应这种新型的建造方式。
(2)经济激励体制不健全
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初期,因预制构件价格机制不透明、前期投入较大以及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等原因,成本问题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的重要障碍,因此,政府前期的政策导向非常重要,应建立如优先保障用地、加大信贷力度、税收优惠、奖励容积率和建筑面积等方面的经济激励体制,来刺激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实施。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推进装配式建筑,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经济激励体制。
(3)社会意识不强烈
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装配式建筑的态度和认识的集中反映。突出表现在以下主体:①政府。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态度和认识关乎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实施的力度,政府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和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目前,存在有些地方政府对装配式建筑持观望态度,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地推进。②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部品生产单位、施工和监理单位、装修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形成了对传统建造方式的依赖,转型意愿不强烈,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装配式建筑推进困难。③消费者。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安全性能、抗震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认识不足,致使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不足。
3 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制度
(1)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目前亟需出台一套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政策及制度,来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任务分工、政策措施和整体推进方案。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顶层制度框架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装配式建筑实际的推进工作。(2)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有些建筑企业习惯传统现浇方式,转型意愿不强,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装配式,对于适合使用装配式的建设项目,应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明确规定强制性推广和应用的领域、项目以及具体的推进方案;此外还可以规定强制性推广实施的地区,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或者产业基础较强,应对装配式进行探索尝试。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才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完善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往往需要变革旧的工程管理模式,传统现场湿作业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条件,比如现浇混凝土时采取旁站模式,而裝配式则是部品部件在工厂预制生产,这时需要出台生产质量的监管措施;施工过程亟需检验重点部位或构件连接节点,这与传统现浇过程也不相同,这时需要出台施工过程监管措施;再比如装配式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时应考虑预制构件,现有的计价模式也应变革更新;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积极探索新的项目管理体制,因此,应在传统的现浇湿作业的基础上去更新一套与装配式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机制与手段,才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顺利推广与有序开展。
3.3 健全技术支撑体系
(1)研发成熟适宜的技术体系,即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抗震性能且施工工艺、工法娴熟的通用体系。(2)完善标准规范。目前亟需出台一套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包括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与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及维护阶段相匹配的标准规范,才能更好地贴合实际,使实际操作有理论支撑。(3)加强基础技术研究。由于装配式处于试点探索期,对材料和产品性能、构件节点连接以、高层框架结构或全装配式结构等各项技术的基础研究不足,都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实施。(4)加大科研投入,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建筑企业建立产、学、研平台,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4 结束语
本研究对国外发达国家理论成果的了解不够透彻,包括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以及推广模式。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完善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继续自己的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 石帅,王海涛,王晓琪.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15):16-29.
[2] 吴水根,柏建韦.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的质量评价[J].建筑施工,2013,35(02):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