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庄光宾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模式与特点
(一)现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是金融指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彼此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网络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理财三种模式。网络支付是指客户在向第三方支付机构注册虚拟账户后,机构根据客户的指示提供在线和离线支付渠道,完成从用户到商家的在线支付、资金清算等其他业务流程。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是便捷性。以网络支付为例,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的部分功能时,必须使用安全工具进行身份验证,程序冗杂且速度较慢。但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仅需设置自己的账户并绑定银行卡,所有支付交易都可通过账号密码完成,操作便捷。这对于网络融资和理财而言也是同样的。
二是高效性。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效率更高。从网络融资模式来看,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和搜索引擎标准化,互联网最终能形成一系列资金供需等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这是传统银行无法为用户提供的。互联网金融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提供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使全行业的运作更加高效。
三是大众性。传统金融服务存在很大的金融排斥性,众多低收入群体和小型企业无法良好享受金融服务。但互联网金融迫使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用户只需凭终端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如今大多数金融服务不再是旧格局的 “精英专属”,這使用户群体更加大众化。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现实业务的影响
(一)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传统储蓄存款业务的运行。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最终将以各种形式返还给银行,对其存款总额的影响甚微,但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为其造成资金流动性压力。这些分流的资金主要存留在两个地方。一是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和支付宝的 “零钱包”。这部分资金多是网上小额交易结算的结果,且随着网上交易领域的持续发展,此类资金占比逐步增大。以支付宝的沉淀存款为例,数据显示,近年来支付宝的日均沉淀金额已达约 100 亿元。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二是存留在第三方平台的理财业务中,这些平台的理财业务往往能为客户提供高于银行水平的利率与资金回报率,譬如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这将吸引一些出于投资目的的定期存款客户,对银行存款结构产生威胁。
(二)挤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担保、承诺、交易和咨询等。利率市场化和直接市场融资的发展导致银行利差缩小,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不可小觑的利润来源。然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严重挤压。一是对银行卡结算、代理收付等业务的挤压。与网银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优惠力度更大,且由于其便捷性、高效性的存在,更易为人们接受。其二,互联网金融逐渐渗透到代理基金和保险理财领域。
(三)冲击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依目前形势,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难以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严重威胁,但未来可能因为互联网发展与用户需求变更,信贷模式发生转变,影响银行的贷款业务。传统银行通过纳入大量资金和发放贷款获得更多利润,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互联网融资在信息处理上具有优势,更适合中小企业短期急需的小额贷款,且产品类型较多,更吸引普通客户与中小企业参与,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将有更多市场空间。但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公民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借款人很容易制造虚假信息来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会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互联网打破了原有金融交易的模式和空间,迫使传统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局面。以第三方支付为典型的机构在运营中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数据,且凭借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削弱了银行曾经在支付结算和金融衍生品销售方面的垄断地位。正如前文所写,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存款储蓄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贷款业务都产生了冲击。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银行正是凭借着这些业务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用户与金融活动的中介方,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导致银行不再是用户参与金融活动的唯一途径,这就是去中介化的趋势。
(二)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会被改变
传统银行的运作模式是基于资金流设计的,大多是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是参考客户的交易行为来开拓市场,其运作模式与产品是基于客户需求来设计的,且在客户交易的过程中,能发掘用户潜在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从而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银行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习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于客户需求的挖掘,但这又牵扯到客户消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问题。显然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在未来不适用,面对海量数据,如何对其更高效全面的利用,值得银行在改革经营模式时深思。
四、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一)重心逐渐转向 “消费者业务”
“消费者业务”的说法源于华为公司,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以品质为核心的手机、移动宽带和家庭终端业务,后在互联网行业广泛流传。对于银行而言,亦可参考这一概念在传统业务上进行革新。大多数银行运营下去的关键在于 “钱生钱”。根据二八法则,80%的存款主要来自 20%的客户,客户大多是大型企业等存贷款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组织。但在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趋势的挤压下,普通消费者的小额存贷款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亦十分重要,这笔资金会影响到小银行的生死存亡,更是大银行是否能争取到普通消费者理财选择的关键。结合我国目前内部消费动力欠缺的状况,拉动内需以改善经济疲软是重要的举措。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支柱,银行无论是为了自身前景还是国情需要,都要侧重发展以消费信贷为典型的消费者业务,让普通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定量的可支配资金,才能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介入电子支付产业链,拓展 “信息服务业务”积极融入电子支付的潮流是银行发展的明智选择。我国电商的崛起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下零售产业的分散和低效,电子支付产业链随之以摧枯拉朽之势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当下,银行如可推出自身的电子支付系统,就能扩大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渠道。像市面上现行的 “云闪付”app 则是银行电子支付中颇有成果的初探,在推广银行电子支付时可适当为用户让利,提供优惠规则,以改变用户消费习惯,增强黏度。“信息服务业务”是说银行利用自己的掌上 app 或其他线上方式主动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其核心业务,还可包含日常资讯、城市生活服务等。在信息服务业务的拓展上,招商银行可以说是我国银行界的典范。其开发的招商银行掌上生活 app 功能强大,用户不仅可以查询账号的基本信息,办理基础业务,还可以利用 app 查询部分商家(主要以餐饮为主)的优惠活动情况,并可以享受用餐折扣、电影票优惠等多方面的生活资讯,非常便利。可见招商银行的 app 吸引了部分消费群体并使之产生依赖,还能将自身业务很好的融合到消费者生活中,是银行界革新相对成功的代表。
(三)加强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
对于银行而言,互联网科技公司是对手更是伙伴,加强合作才能双赢。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公司的信息技术,可以弥补银行在信息挖掘上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建立在客户信息共享上的合作。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偏好,银行才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灵活制定方案,主动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此外,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大多与小微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掌握着其销售、信用等重要信息。银行如能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就可以推出适当的营销策略来吸引小微企业,为信誉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直接吸引新客户,实现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