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
[摘 要]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所有权归属国家,使用权在各级单位,由各级政府实行监督,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模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也不断增加,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严格。文章分析梳理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高效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5.102
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 行政事业单位平稳运行的需要
相比美国、英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起步较晚,管理水平略有差距,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每一步操作都合法合理,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规范、透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健运行。
1.2 保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防止行政行为盈利化和公共权力利益化,有利于政府职能“归位”。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市场化”管理,即按照市场化原则经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资本运作水平,提高资产的社会贡献力[1]。
1.3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不同于企业,一般需要遵循“单位申请,部门审批”的流程。《新预算法》实施后对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无采购预算,无法列支。因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细化部门预算,提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1.4 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的需要
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在建工程结转不及时等。因此,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掌握真实的财务信息,明确资产管理职责。
2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界定不清晰,相关职责难以落实
行政单位固定资金的管理工作通常需要政府的多个部门互相协同,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财政局以及国资管理部门等。但是,在很多地区,这些部门的职责并没有较清晰地划分,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是由本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批,而资产处置则是由国资部门审批,两部门之间的审批相互独立,这样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脱节,从而造成资产的闲置以及浪费。此外,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制定,但是,具体的资产管理实施工作和监管工作却是由国资部门进行,这就很容易造成制度和规定无法切合实际,也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2.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信息失真
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机制[2]。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地区,国资部门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记录。在许多情况下,基层单位在购置和处置固定资产等情况下不会及时反馈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或者单位的财务将购置和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之后,没有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对接,这就造成了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滞后,进而导致国资部门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致使整个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2.3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这也间接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够重视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普遍要遵循“单位申请—财政(国资)审批—单位购买”的流程,在审批环节,财政部门或者国资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申请单位固定资产的详细概况,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提出申请前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仔细进行核实,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也要对是否需要购置新资产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很多单位都是热衷购置新资产,忽视了新资产的保管、入账、保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上并不合理,没有明确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最终导致本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如《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应当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监督监管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常规化、持续性的动态监管,利用多种方式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潮流,地方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应当为行政事业单位配置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系统转化成动态管理模式。同时,利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盘活闲置资产,最大限度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此外,加强数据库建设,建设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体应当包括购置方式、存放地点、配置使用、保养记录、处置核销等内容,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和细致。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归根结底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环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转变资产管理的观念,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同时,强化对本单位资产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了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资产调配使用、申请许可、监督检查、提质增效等作用。
3.4 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
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通过制定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和处置的全程监督、相互制约,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合法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同时,充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由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
4 结语
从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一次机遇性的变革,完成信息系统试点的验证工作,将信息系统投入到了实际工作中。这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需要财政部门权衡管理任务,转变资产管理方式,由静态的资产管理过渡到动态的管理中去,以灵活的结合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管理,并确定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以最为万全的姿态做好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戴春莉.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革初探——以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2]何碧萍,齐守印.公务性国有资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方向[J].中国财政,2018(2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