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2020-03-30 10:10张晓欢
中国市场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日益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断增加,文化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结构转型滞后特征,存在区域不协调、行业不均衡、升级困难和市场化改革艰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文化内容原创性不足、文化制造业比重过大、文化事业经济化相对滞后。未来,我国文化经济将进入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势在必行,概念性文化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冲击,文化经济的细分市场亟待深耕,文化经济的国际化进入战略攻坚期。

[关键词]文化经济;结构转换;高质量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5.001

我国文化经济呈現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市场进入爆发性增长期。但与增长趋势不匹配的是,文化经济也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更新滞后,在低端低位徘徊不前的问题。未来必须找准方向,制定科学有效的方略,加快文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为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1 文化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日益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经济之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1.1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即将成为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了持续性的快速增长。2005—2016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9.7%,且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1.0%以上。其中,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之后,几乎每3年都会增加1万亿元,2013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则达到了3万亿元。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012年达到3.8%,2016年则跃升到4.1%。根据以往增速发现,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时期末,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有可能超过5%,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成长为我国新的支柱性产业。见表1。

1.2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迅猛增长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远超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06—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4.8%,且每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2.0%以上,远超同期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其中,201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2016年超过3万亿元。2005—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3.6%,并于2015年、2016年连续突破2万亿元。根据数据分析得知,在文化政策和发展形势的影响下,资本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入正在迅速增加。

1.3 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3—2016年,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6%,远高于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9.2%,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9.0%,见表2。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增幅明显,未来我国文化消费增长空间巨大。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潜力并未得到有效释放,文化消费仍存在巨大市场空间。2016年全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超过800元,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7%,远低于发达国家一般水平。

1.4 数字文化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文化经济起飞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基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基站规模超过200万个,用户突破5亿人次,拥有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11年是我国传统图书、杂志、报纸等纸质出版的小高峰,2012年之后,纸质媒体出版数量断崖式下滑,并直接跌入谷底,详见表3。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文化经济的技术支撑动力,也改变了互联网文化经济的经营模式,大大促进了数字文化经济的发展。

从上市公司数据看,以新兴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为支撑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我国主要上市文化企业中,以市值、净利润总额、总资产额等为主要指标进行排名,前100名文化企业中,属于信息传播行业的文化企业数量达到25个,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数量则达到50个,数字文化企业的数量占到了75%左右,见表4。

2 我国文化经济具有明显的结构转换滞后性特征

我国文化经济结构转换滞后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域不协调、行业不均衡、升级困难和市场化改革艰巨等方面。

2.1 大城市群是文化经济的主要集聚地,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不协调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北京是我国文化企业的主要集聚地。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排名看,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北京位列前五,集中了全国近60%的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也集中了近70%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

根据中西部地区文化经济比重和增长速度看,未来中西部地区难以有大的作为,文化经济相对薄弱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沿海地区大中型城市将仍是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主要涌现地,承载着“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直接决定了“十三五”末期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详见表5。

2.2 中小企业是我国文化经济的主力军,龙头型文化企业引领作用不足

中小企业是文化经济的主力军。从文化制造类企业个数看,中小企业比重高达95%,其中小型企业比重高达78%,中型企业比重接近20%。从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工业总产值看,大、中、小型企业的比重均在30%上下浮动。如果将中小企业加总,则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到了各相应总数额的70%左右,见表6。

中小型企业也是文化服务企业的主力军。规模以下文化服务业企业就业比重接近50%,资产比重超过了40%,见表7。所以,无论是文化制造业还是文化服务业,中小型企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巨大,它们是吸纳文化就业人口的主力,也是文化资产积累和营业收入的主力,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龙头型文化企业的引领性尚显不足,尤其是缺乏以前沿创意设计和高端数字科技为支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领性龙头企业。

2.3 文化制造业比重大,文化经济结构有待优化

文化制造业体量大,仍然处于依靠传统制造业优势发展的阶段。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有三类,即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从营业收入和年末从业人员数量看,文化制造企业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就业人员比重甚至超过了60%。鉴于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网络优势,文化制造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支柱性地位,见表8。

文化服务业效率高,但比重较小,亟待提高。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就业人数仅为文化制造业企业的一半,但其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超过了50%,说明文化服务业的生产效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事实上,文化服务业,尤其是内容产业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动机。未来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促进文化经济内涵式发展和质量型发展,从创新创意上提升文化经济的竞争力。

2.4 文化服务业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任务艰巨,文化事业经济化改革相对滞后

文化服务业事业单位所占比重较大。文化服务业机构可以分为两类,即文化服务业企业、文化服务业事业和其他单位。其中,文化服务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占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比重约为25%,与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就业比重相当。文化服务业事业和其他单位资产比重超过10%,见表7。可见,无论从文化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还是从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供给质量提高来讲,我国文化服务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市场化空间巨大,这将是未来我国文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3 新时代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经济将处于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势在必行,概念性文化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冲击,文化经济的细分市场亟待深耕,文化经济的国际化则进入战略攻坚期。

3.1 文化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在一定时间内文化经济将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04—2016年,我国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从31.79万个增加到了130.02万个,增加了3倍多。其中,文化服务业企业个数增加最多,达到了近95万个,自身增加了3.8倍,而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的企业个数处于先增长后下降的状态。见表9。

3.2 新时代文化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文化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文化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时代文化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文化企业内部结构看,在2004—2016年,文化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占到了文化企业总数的73%。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占总体文化企业的比重均有所下降,文化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速度快于文化批发零售业,2016年数据分别降为14.1%和12.9%,见表10。

3.3 新兴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与应用势在必行

文化经济需要新技术、新创意和新模式。目前,在我国上市文化企业中,互联网文化服务、影视制作、新闻出版是文化企业的三大支柱性板块,见表5。新闻出版行业基于行业惯性和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而占据重要位置。互联网文化服务和影视制作的崛起与现代新兴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影视装备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某种程度上引爆了现代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和影视制作产业。

3.4 概念性文化企业将面临较大市场冲击

不断推出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在目前的上市文化企业中,不少企业,比如群兴玩具、暴风集团、粤传媒、西安旅游、博瑞传媒、欢瑞世纪等均处于亏损状态,它们分别属于文化制造、互联网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和影视制作行业。

上述企业的亏损,有的是因为没有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方向,有的是因为对新兴技术应用缺乏深刻认识,有的是因为所处城市环境存在短板。但是,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优质的概念创意与企业自身资源相结合,催生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单纯的文化概念或创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

3.5 有产业空间的文化经济细分市场亟待深耕

随着新时代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发展,在培育文化企业时,应深耕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细分文化行业,而不是泛泛地谈运营维护。细分类别众多是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特点,笼统地讲如何发展文化企业往往会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

从目前我国上市文化企业名单看,主要有文化体育娱乐、信息传输、文化制造、商务服务、文化设施管理、教育6大类和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文化艺术、广电信息传输、印刷媒介、文化用品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教育10个细分行业。事实上,按照我国现行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120个文化产业小类。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产业小类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尤其从文化产业角度来看,有的产业小类与文化产业相关性不大,甚至已经划入其他行业,不建议对一些过于边缘性的行业进行盲目开发。

3.6 文化经济国际化进入关键性战略攻坚期

虽然目前我国文化进出口处于顺差状态,但未来形势不容乐观。从表面看,我国文化经济一直处于顺差。从文化贸易看,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2011年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顺差额近500亿美元,2014年近1000亿美元。但是,2015—2016年,我国文化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均出现了负增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仿佛又回到了2011年、2012年的文化產品进出口水平,未来颓势比较明显。见表11。

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内容产业形势严峻,国内外资企业过于强大。

第一,从文化产品贸易类别看,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占据主导地位,其总量超过了文化产品贸易总额的75%,文化专用设备出口占近20%,出版物出口仅占约5%,也就是说内容类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极其薄弱,见表12。

第二,从文化产品贸易方式看,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为786.6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为354.49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到了出口额的45%,见表13。

第三,从文化出口产品企业性质看,2016年我国外资企业出口额达到了334.90亿美元,占到了出口额的42.6%,国有企业出口额仅为4.74亿美元,占出口额的5.3%,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的出口额反而占到了出口额的51.1%,见表14。外资企业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过于强大,国有企业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过于孱弱,仅靠民营经济与国际文化企业十分不利于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唐向红.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赵咏.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D].济南:山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旅游、城乡融合、产业金融等。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