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域林木抚育的地方性知识及其实践

2020-03-30 03:27吴声军
关键词:杉树林农营林

吴声军

摘要:清水江流域苗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传统知识与生态智慧,其中也不乏林木抚育管理传统知识的经验。文章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探讨清水江流域苗侗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对林木抚育知识的把握与运用.从中不难发现传统的林木抚育知识在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林木抚育;地方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2-0133-08

林木抚育是人工营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树木成长主要是“三分栽,七分管”,人工营林除了在苗木定植的环节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苗木定植之后,农林怎样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运用一套营林技术,达到保证苗木成活率,促进幼林快速生长,改善木材品质和提高林木积材量的效果。因而,林农在进行人工营林时,应当了解种植林木的生物特征和生长习性,掌握除草、松土、施肥、驱虫、排水、灌溉、修枝和间伐等一整套的林木抚育知识和操作技术。

清水江流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自明清以来当地苗侗人民就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以杉树为主的人工营林,为兴盛几百年之久的清水江流域木材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材商品。当地苗侗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也积累和掌握了一套林木抚育的地方性知识和技术技能,这些地方性知识可以说是当地人民人工营林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因而早在清乾隆年间的《黔南识略》、道光年问的《黔语》和光绪年问的《黎平府志》等文献的编纂时,这些人工营林操作的技术技能作为林农實践和运用的传统地方性知识被古人收录其中。自清水江文书被大量发掘以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当地苗侗人民人工营林的地方性传统知识作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发掘和传承这些人工营林地方性生态知识,对我们当今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笔者近年来在清水江流域进行田野时发现的新材料,试图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的林木抚育地方性知识作进一步探讨。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批正。

一、林粮间作:幼林抚育的地方性知识

清水江流域的土壤主要以黄壤土为主,有机含量丰富,酸性较强,土层深厚,土体湿润,适宜杉松等多种植物的生长。但这种土壤壤质细密,透水透气性不强,非常不利于刚定植的幼小杉苗根系的发育,从而影响到定植幼苗的成活率。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林粮问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爱必达在清乾隆年问编纂的《黔南识略》就记载:“种杉之地,必预种麦及包谷一二年,以松土性,欲其易植也。”见,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人工营林时,林农主动在林地里种农作物,让农作物的根系使土壤质变得疏松透气,利于杉树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清水江下游锦屏县传统的人工营林中,当地苗侗人民主要是在杉苗移栽后的前三年,在林地套种粟、玉米、荞麦、芝麻、土豆、高粱、棉花、葛薯、赤豆、土烟等作物。在这种营林方式中,林农既获得粮食经济作物,又抚育了杉树,达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目的。这是导致在清代到民国时期,很多湖南、江西等外省农民以及本地附近田地较少的村民来清水江流域锦屏县一带租佃林地,实行林粮问作为生的原因,这也是直接推动了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繁荣和木材市场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清水江流域下游的锦屏和天柱两县,当地苗侗人民的人工营林的林粮问种的农作物品种中,粟米种植最多的品种。不管林地距村落有多远,村民第一年都会在新开辟的林地里种植粟米,因而在租佃林地的契约文书中经常会看到“栽杉种粟”的契约。在《贵州文斗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中收录的近40份租佃林地契约中,基本上全部是“种粟栽杉”。如:

立佃字人平敖寨姜文经,佃到文斗寨相歧、绍祖、绍齐、相连等之山一块,地名井堵,种粟栽杉,限五年杉木成林。以作五股均分,地主等占三股,栽手占二股。如过限不成,栽手并无系分。立佃字是实。

亲笔姜文炫

道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立

这份锦屏县平敖寨姜文经租佃文斗寨姜相歧等人共有林地契中,明显注明了林地用于“种粟栽杉”字样。不难看出清水江流域的林粮间作是人工营林中普遍采用的地方性知识,种粟栽杉的种植已经成为清水江流域林粮间作的标签。由于粟米是喜温怕涝植物,山岭稍陡且有岩石的林地,是清水江流域的林农必种粟米的地段,这种地段的粟米往往比其他地段种植的粟米长得更好,因此清水江民间流行一句谚语“岩石旮旯好粟米”。

清水江林地的粟米种植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亦即在林地杉木苗定植之后,林农一般是采取免耕撒播的方法,把粟米种子均匀地撒在林地,不用动土把粟米种子覆盖。由于林地是刚焚烧之后的林地,草木灰肥料充足,粟米一般生长非常好。粟米出芽长到5~6厘米后,村民只上山除杂草就行,不用再施肥。到了农历六月底七月初,村民青黄不接时,村民便可以上山收摘。虽然林地适应粟米生长,但林中鸟类、野禽、虫类较多等原因,对粟米的产量有影响,因此一亩林地大约可产脱粒后的粟米40~60斤左右,对山多田少的清水江流域两岸人民,特别是外地来佃地栽杉的林农,粟米是充饥的重要食物。

因此,粟米历来就是清水江流域林农人工营林的附带产品,虽然产量不高,但在粟米生长的过程中只除草两次,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少。由于一些村落地处高坡,田少地多,且大部分林地位于陡坡地段,杂交水稻没有出世之前,粟米成为村民水稻之外的一个重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集体时代,粮食短缺,村集体每年都要种植大面积的粟米并精心护理,除了被小鸟食用一小部分外,粟米从不用追肥杀虫就能够有一定的收成。种植面积较广的农户还经常在过年时用粟米制作糍粑,并作为行亲走客所携带的礼物。

在清水江流域,村民种植粟米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病虫害特别严重的年份(1969年5~6月份),WD寨一带出现一种被村民称为“螺虫”的虫子,最大的长约2厘米,全身为青色。这种虫子专吃村民在乌斗溪林地里种的粟米叶子,数量特多,几天时间粟米就被虫子吃得仅剩下主干。那时农药还没有普及到该村,一些村民认为螺虫是天上下来的神,用肉给它们吃后就会走。于是村里决定全体劳动力放下其他农活,全体参与用肉汤灭虫。于是,屠户屠宰了集体喂养的两头100多斤的大肥猪,把猪肉砍碎后用大锅熬成肉汤,然后村民用水桶挑到粟米地里,用草把粘上肉汤撒到粟米叶上。村民一边撒肉汤,一边大喊:“粟米是人吃的,是用来救人命的!你们吃肉吧,今天我们来送你!”“你们是天上下来的,吃了肉就走吧!”

至于以肉汤灭虫的效果,村民说肉汤撒到粟米叶上后,虫子照样还是没有减少,当年的粟米收成少了六成,只在林地边收获了少量的粟米。因正值青黄不接,很多村民干脆直接到粟米地里捉虫,一天一人可以捉到2.5公斤左右,有些村民还拿回家煎熟当菜吃。在调查访问中,几位老人讲到此事时露出尴尬无奈的表情,甚至有些老人还不愿意更多讲述这件事,可以看到村民对人工营林种植粟米的感情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后来,笔者到毗邻WD村的YW和PA两村调查时,他们的粟米地也同样撒过肉汤灭虫。1966年5月,PA村在抱界哑的新造杉林地种植的100亩粟米叶上出现大量的茧米虫,村民看到粟米苗一天天被虫子吃掉,开始就用石灰水去灭虫,但没有一点效果。村民于是认为虫子是天上的神派下来作祟的,于是村民就决定发动村民用荤食敬给虫子吃,让它们回到天上。因当时的生产大队集体没有养猪,于是村民下农田捉鱼灭虫,但他们没有用火把鱼熬成汤,而是先把鱼用菜刀砍成小块,再用石碓把鱼块舂成肉泥,然后带到山上用水兑成鱼肉汤,再用草把撒到粟米叶上。在YW村,村民林地里的粟米遭受虫害严重的1953年和1969年,也曾两次屠宰肥猪熬成肉汤,撒到村落对面的母猪坡造林的粟米地里。在这两个村调查时,村民谈到此事并没有特意隐瞒,而是很高兴地与笔者谈起当年村民一起进林地灭虫的故事。

清水江流域的林地第一年种植粟米之后,从第二年开始就种植玉米、土豆、高粱、土烟、葛薯等作物,因此民间有“林粮混栽好,一山出三宝,当年种粟米,二年栽红苕,三年枝不密,再撒一年荞”的林谚。同时,林农也有山歌唱道:“正月里来是新年,过完元宵往山行。栽树季节到来了,男女上山喜盈盈。山坡必把杉来种,要把荒山变金银。旧年已把土整好,新年栽树得一轮。不能让地生杂草,种上杂粮心也甜。头年撒上黄粟米,二年玉米后跟行。三年杉木长大了,十年之后杉成林。”

从这些有关粟米种植的故事、民谚和歌谣可以看出,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以粟米为主要农作物的林粮间作已经成为当地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中一个重要的操作环节和营林技术规范。通过田野调查,林地中种植的农作物并不是按照在专门种植的土地的标准去种植,而是有如下三项特殊的技术操作规则。

第一,作物种植的间距有一定的讲究,作物不能距杉苗太近,至少相距10厘米以上。种植在较陡坡地的粟米,不能让其过密生长,否则在遇到干旱天气时会枯死。过于密集的粟米产量会不高,因此在两次除草的过程中要拔掉一部分长得不健壮的幼苗,保持一定的密度,一般是行距保持在5~6厘米,要保证山中的成年大野鸡能通过。玉米和高粱等高杆植物则要保持较大的行距,一般在15厘米左右,要确保林农下雨穿蓑衣时能通过,作物行内间距则可稍密。因此清水江村民的林地杂粮种植有“粟米通公鸡,玉米通蓑衣”一说。

第二,不需要特意给作物施肥,焚烧过后的林地里草木灰含有大量的钾磷元素等无机肥,特别是第一年种植粟米,如果再施肥则出现烧苗现象。在林地里种植土烟时不能再施肥料,特别是化肥更不能用。在林地里自然生长的土烟质量好,且容易接火燃烧,而施过化肥时收获的土烟,吸烟时则不太容易接火,必得一边点火一边吸。因此,林地种植的作物不会特意施肥,而是使其保持自然生长状态。

第三,作物收割后,一般不会砍倒,而是尽量让其就地枯死腐烂,如果在第二、三年再种植的地段则砍倒原有的植物杆,并堆放在林地使其成为林地的有机肥。

由于林农开山造林是在人为改性的自然环境中给杉树创造一个适应其生长的生境,而林粮间作就是为在杉苗前期生长人为地创造了适合其生长的自然環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林木在长周期性生产中林农的部分粮食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对杉林培育过程进行合理组织,使人工林培育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有序地进行。杉树是喜阴性植物,其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杉苗更是不能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在林地间种植短期成熟的农作物,其实就是为杉苗郁闭成林建造一种人为的复合生物群落,形成了一种多方面促进对杉苗生长的生境,清水江流域林粮问作的杉树林,一般在三四年之后就会郁闭成林。通过分析,林粮间作促进苗木快速生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林粮间种的杂粮在林地形成了微域小气候,人为地提供了适应杉苗生长的温床。由于刚移栽定植的杉苗长势比间作的作物长势较慢,农作物可以在炎热的季节给杉苗的生长遮挡强烈的阳光.以降低光照强度和地表的温度,减少地表水分的无效蒸发,从而为杉苗的生长提供阴湿的环境。在雨季可以为杉苗的生长截留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为杉苗的生长提供湿润的环境。同时比杉树成长较快的农作物为杉苗的生长抵挡风寒。根据林业专家的观察研究:间种玉米的杉木林地就可形成一种可减少73.3%的光照强度,气温下降1℃,提高相对湿度3%的微域小气候。

其次,问作的农作物控制了其他杂草的生长,提高了林地的肥力。林农为了杉苗和作物的生长,人为地对生长迅速的蕨类、茅草等禾本科类植物进行拔除,同时也对种植的作物进行了适宜的密度清理。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林地的通风度,而且清除的草类植物及落叶腐烂形成的腐殖层也会增加林地的有机肥料。不同的农作物在换茬之后,会不断腐烂,可为杉树的生长补充有机肥,其地下的根系腐烂所形成的通道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同时也防止土壤自然板结,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增加了水资源的涵养能力和缓释功能。

其三,林粮问作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侵袭。种植的粟米、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可以吸引多种鸟类和动物类来觅食栖息,动物的活动既可提高林地下层的通风度,也可以吸引动物吃害虫。由于杉树是浅根植物,不同作物根系腐烂后所形成的地下网道的透气性,以及地表上多种动物觅食形成的通风性和干燥性,可以使对杉树生长有害的厌氧性微生物难以发展和蔓延,因而在这种生境里对杉树生长有害的微生物较少。

二、间伐代抚:成林抚育的地方性知识

由于各种原因,杉苗移栽之后未成林的前三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被石头、大型动物损伤,杉尖折断、被虫蛀枯死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大大地影响杉树的长势而降低经济价值。因而林农会重新补苗,而没有杉苗去补时则会采用压枝法让杉树重新萌发新芽。这种方法是利用杉树已经成活根系营养运送通道,让杉树的根茎部重新发出幼杉。清水江流域的林农具体操作要领是,人工先把杉树弄弯,再用石头压住杉树梢,或用藤草之类的绳子一端捆住树梢,另一端捆在其他物体上使杉树弯曲,让杉树的上部不再发新枝生长。由于整株杉树并没有死亡,其根系还在继续生长,不断地向树茎输送水分和养分,这样植物生长的向上性就使杉树的根茎部重新发出许多幼苗来。然后林农就把老的杉树主干砍掉,保留一株长得较旺盛的杉苗,再在树底堆一些土壤,这样处理后再生的杉树往往会比移栽的杉苗长得更快更壮。

林地经过三年的农作物间种后,杉树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林中的杂树和杂草仍然在生长。杂树主要是五倍子、梧桐树、泡冬瓜、枫树、麦高树、米栗树、野漆树等木本植物生长较多。地表草本植物主要是蕨类、茅草、铁芒箕和鱼腥草等长势非常快。藤类植物有猕猴桃、葛藤、金刚藤、血藤等植物,这些藤类植物能缠绕杉树,妨碍杉树生长。林农每年要清除杂草杂木两次,第一次草木生长旺盛是在5~6月份,这时候除掉这些杂草杂木有利于保持林地的肥力,促进杉树等植物的生长。在山洼及平坦的地段一般用铲锄清除地表的杂草,而在陡坡地带则用燔刀清理。第二次在9~10月份,这时不是杉树的生长期,用燔刀对杂草杂木全部清理后,让其过冬腐烂形成一层腐殖质。

经过五年的抚育之后,林地的林木完全郁闭,间种树种的落叶和杉树更新的落叶在林地铺上了一层腐殖土,地表上的杂草的生长受到抑制,村民不再需要上山砍草。但随着林中树木的不断生长,怎样解决混交林中的通风、光照、土壤板结、病虫害以及风雪灾害等问题,使人工林生态系统形成一种以杉树为主生长的生境。林农在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则以刀砍来解决,正如林农所说的“只要砍得好,树才长得好…‘杉林越砍越发,不砍不发”。通过林地现场踏勘和分析,林农所讲确实有一定道理。

首先,在混交林中,林农对长得较密的杉树枝和长势不良的树枝进行修枝,杉树长到10年以后,其下部的老树枝都会向下倾斜,对主干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这时林农会对其进行砍伐。砍伐时不是向一个方向动刀,而贴近杉树主干从上下两个方向动刀砍成画眉形,这样就避免了砍到杉树主干的树皮。几年之后,杉树皮会从四周向眉心再生起来,因而对杉树没有造成较大的伤害。林中难免会没有不受病虫侵袭的杉树,对于受病虫害感染的杉树则进行整株砍伐。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杉树林的通风性,为杉树的快速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阳光,而且还切断了病虫害向其他树株蔓延的病源。

其次,林农对被杉树郁闭后的油桐树进行砍伐,对树枝较大的松树等其他混种树种的树枝进行除枝和过密的杂树进行间伐,使杉树的光照、通风性、温湿度得到一次适当的调节。同时高低参差不等的树冠不易积雪,可以减少大雪时压湾或压断杉树。另外,在林中适当的间伐,留下的树墩及其根系腐烂后可以给土壤松土,并留下了通气和排水通道,可以防止了林地土壤的自然板结。特别是松树,其根为直系根,能穿透到土壤深处,对其进行间伐后,腐烂速度快。这样就在林地土壤中留下许多直通土壤深处的通道,增强了位于浅层土壤的杉树根的透气性,减少了根部染病的概率。

三、不营纯林: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性知识

在清水江流域大规模人工营林种植杉树之前,当地苗侗人民砍伐出售的林木主要是自然生长在原始森林的杉树。在物种多样化的原始森林中,成千上万的物种生存都有着激烈的竞争,经过物种间相生与相克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下,生存下来的每一种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態属性和生态位。清水江流域的杉树也一样.是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下的物种,在没有人工种植时的森林,杉树一定是生长在多种生物群落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生境中。清水江流域木材市场兴盛之后,当地人民规模性人工种植杉树用材林,必须涉及杉树与其原性生物群落相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水江流域传统的工人营林中并不是种植纯杉木林,而是实行多种林木复合种植,其他乔木树种一般所占比率只有15~20%。这种复合造林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杉树原始生长的生态系统,有意识地提高人工营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这种人工营林仿生森林生态系统的做法,清水江流域当地村民有非常生动的比喻。2015年9月22日上午,笔者在锦屏县文斗苗寨板泞黑林地踏勘时,正好遇见年近八十的村民龙JB在抚育林木。老人家告诉笔者,人生活在人世间有亲朋好友相互关照,杉树的生长与人一样也需要其他植物作“伙伴”,才能长得健康、长得快。根据清水江文书的内容和现场踏勘,清水江流域苗侗族人工林中除了造林的前二三年套种粟米、玉米等农作物之外,同时林地也会种植油桐树、松树、油茶树、杨梅、木姜子树等伴生乔木。

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地经过人工整地焚烧后,原有的植被生态系统已经破坏,林农在造林时,除挖穴移栽杉木苗,撒播粟米等作物外,其他复合种植的乔木,只有油桐树是采取直播的方式种植,即择地挖穴种下精选过油桐种子,一穴下种一粒桐籽。其他复合种植的乔木树种则是在林地里靠飞播,或者是靠飞禽走兽带来种子在林地而发芽生根,这些种子在林地里会自然萌芽生长。为了给定植的杉苗在多种木本植物竞争中有生长优势,林农在林地里除草时,不是全部清除其他木本植物苗,会适当地清除一些,营造多种植物并存的混交林。

油桐属落叶乔木,生长速度比杉树快,最高可达10米,三年之后便可以挂果,收益较快。清水江流域的油桐树分为两种,一种是肉皮油桐,一种是铁皮油桐。两种油桐开花时天气都会变冷,且相差1个月左右,收获时间也相差一个月左右。肉皮油桐一般在每年的4月开放,按清水江流域村民的经验,等到铁皮油桐花开完后,天气将变暖和。肉皮油桐开花时,村民开始到农田播种禾秧,因村民有“油桐花开下早秧”的农谚。村民一般会在山洼地或山岭的平缓的林地种植,因油桐一般到了6~8年后杉树的生长态势会影响到油桐树的生长,甚至在与杉树的竞争中慢慢枯死,于是村民便砍伐掉油桐树,再让油桐树干生长木耳等菌类。

松树在杉林地里生长主要靠飞播的种子发芽生苗,周围的松树种子飞播到焚烧过后的新造林地里出芽率非常好,特别是在半坡山岭地长得非常茂盛,村民在除草时根据不同的地段拔除松树苗。因松树是耐贫瘠的植物,松苗在山洼山冲长不好,而在山岭陡坡土层较浅的地段却长得较好,因此村民会拔掉山冲和山洼里的松树苗,而在山岭上均匀地留下一些松苗。由于山岭土层贫瘠、阳光较强,松树的长势比杉树快,使林地形成了两层林木,松树可以给杉树防风和遮阴,当松树过于密集阻挡杉树适宜的阳光时,村民则会给松树新间伐或给松树适度地打枝,以促进杉树的生长。此外,松树对林农而言,其应用价值并不小,在煤油灯、电灯还没有普及到清水江流域的村寨之前,村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松树。从松树上砍下带有松脂的松树片,因取材方便,燃起来火光明亮,于是成为村民家中主要的照明燃料,白天做饭的引火燃料,夜晚下河捕鱼、看守木排的主要照明燃料。因而,松树片是清水江流域村落社会村民家中必备的物资。

木姜子树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萌芽性强,但其种子休眠期长,在林地里一般在第二年生长得非常好,林农会相应地在林地保留一些。木姜子树长势较快,三年就可以结果,也可给杉苗的生长遮阴保湿。到了第四、五年后,林农会对木姜树进行砍伐,大多保留林边地角的木姜树,避免影响杉树的生长。重要的是木姜子的茎叶果含有一种柠檬醛等化感的香精物质,并能释放出来,对林地间作的玉米、棉花、豆类等植物的害虫有较好的熏杀作用,从而减少林地的病虫害。同时这种物质对环境没有污染,也不会影响到种子的萌芽,还对人的身体有保健作用。村民肚痛、消化不良、呕吐时吃木姜子很有效,也能防感冒和咳嗽气喘。每年的7月份以后,村民常常进山采摘木姜子直接作为调料品食用,同时可以晒干后常年使用,也可以加工成木姜油。

杨梅树作为一种能直接结果食用的植物,其果实成熟之后.除了村民直接采摘食用之外,还能吸引鸟类等动物来觅食杨梅,同时也可以使鸟捕捉林地的害虫。因此,林农在林地总会保留少量的杨梅树生长,一般是在林地边界保留较多。

油茶树是一喜光、喜温、怕寒的木本油料植物,一直以来是清水江流域人民主要食用油的来源,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油茶林。因用于点灯时比桐油灯发的光要明亮得多,一些富贵人家也用油茶作照明燃料。由于这种作物与杉树林生态系统可以兼容,自清水江木材市场兴盛之后,当地村民在种植杉树时也栽培油茶树,实行了一种林、油、粮混合种植的模式,实现一林多收。在文斗寨现世的契约文书中就发现不少有杉、油茶混种的买卖契约。如下一份买卖油茶树和杉木的契约:

立断卖山契人中房姜宏章,为因家中要银用度,无处得出,自愿将到本名所栽油树杉木一块,土名坐落冉路卡,今凭中出卖与下寨姜绍齐名下承买为业。当日凭中议定价银拾两叁钱整,亲手收回家中应用。其油树杉木任凭买主管业,卖主弟兄不得导异言。其山界限:左凭田,右凭冲,左凭岭,下凭上口,四至分明。今欲有凭,立此卖油山、杉木存照。

凭中:姜昌基

中房代笔:姜显宗

道光十一年三月初七日立

在清水江流域村民会根据自家林地的情况适当种植油茶林,他们的油茶林大多种植在离聚落较近一带的坡地,有新开垦种植的杉油复合林,也有林地复垦更新时种植的杉油林。杉油复合林在前三年与杉树林一样操作抚育,由于所种植的油茶树为本地所生品种,油茶树到了三至五年便可挂果,六七年以后杉树和油茶树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两层林。上层的杉树呈冠形舒展,树干也通直,因此长大后的杉木是村民建房、做家具等自用的首选木料,同时村民也会打草标,蓄留品相较好的两三株杉木作为寿木。

总之,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是以杉树为主的多种植物混合种植,最初几年生长较快的油桐树、松树等树种与杉树等混合种植物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林层结构,根系生长也不会发生激烈的竞争,而且为下层的杉树的生长阻挡了强光的照射,创造了适宜杉树生长的温度、湿度等理想的生态条件。随着杉木的郁闭,杉树、松树等各种不同树枝和树冠高矮使林地形成了多层结构,使浅根性的杉树在大风时得到多种树木的庇护,并充分地利用阳光的折射,更好地发挥光合作用促进树木的生长。

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实行多种林木复合种植的是当地苗侗族人民在长期的营林实践中,仿照杉树原生森林生态系统而采取的营林结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这种营林结构中其他乔木占用了杉树的生长空间,但这种结构尽可能地利用了不同植物间相生的化感效应,避开物种之间的相克,使人工营林中的优势树种能快速健康地生长,同时也维护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况且这些乔木本身具有经济价值,也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当地人民的生存智慧。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清水江流域苗侗族人工营林中林木抚育知识,是他们在长期的营林实践中积累的地方性传统知识,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态技能与生态智慧。清水江人工营林中的林粮问作、不营纯林和间伐代抚,其实就是苗侗族人民对整个人工营林中物种的结构进行了仿生的调整与定型,使以杉树为优势物种的人工林在人为建构的一种生态环境中快速生长。首先,杉树幼苗定植后,伴随其一起生长的农作物,为林地早期幼杉苗的除草、肥料、驱虫等提供了保障,让幼杉苗在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的微型生态环境中茁壮成长。其次,林农在长期营林实践中,选择的多种物种种植的复合林,物种间能起到相生的化感作用。再次,树苗郁闭成林后,复合林通过林农选择性的砍伐,不仅防止了病虫害的传播,而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林相,有利于树木的光合作用,达到增加林木积材量的目的。

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人工林的抚育中,不仅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促进和保障了长期利益的实现。这种林木抚育的操作体系是一种严密有效的农业耕作系统,虽然其内在结构复杂,但操作简单,不仅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有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价值。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传统木材种植的一整套知识体系,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的地方性知识,对我们当今清水江流域苗侗林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现实意义。在学界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2020年1月19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将清水江流域传统的人工营林知识“贵州锦屏杉木传统种植与管理系统”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杉树林农营林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
妈妈的“跟屁虫”
杉树
林农的林下经济
大受欢迎的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