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从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识死亡的角度,阐述了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审视结论,探讨了伊壁鸠鲁死亡态度的哲学意义。认为,幸福在于拥有善良的德行和灵魂的安宁;贤者既不畏惧死亡,也不厌恶生存。因此,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的生活,在死亡到来时不惧,这就是我们要从他的哲学中汲取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伊壁鸠鲁;死亡哲学;幸福观
如何追寻幸福是几乎所有古希腊哲学家持续关注并思考的问题,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幸福生活的终极目的,是追求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精神上的无纷扰。但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担忧和恐惧使人们无法达到真正的幸福,因而消除对人们死亡的恐惧至关重要。要解读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就要从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入手,探寻他的生死观在当代的哲学价值。
一、从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识死亡
1、物理学与死亡哲学
要探究并解决生死问题,就得了解我们是在何处生何处死。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哲学。他继承了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认识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一方面,他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事物是由原子组成;另一方面,他又在继承原子论的基础上,指出原子具有偏斜运动。这些都为他对于死亡的探索有了新的思路。
伊壁鸠鲁认为,任何事物都由原子构成,消散之后又复归于原子,再由原子组成新的事物,事物的形成是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结果。放在个人身上,也就是一个人的生死就是原子聚散离合的过程,但是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人,单纯从原子的离合无法解释。于是伊壁鸠鲁引出了原子偏斜理论。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互不接触的运动无法解释事物的产生。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做偏斜运动,才使得大地上的生物有着自由意志。伊壁鸠鲁也因此将原子偏斜运动引入到了人类社会,指出了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他有不受神和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人可以靠自己而获得幸福。
2、准则学与死亡哲学
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呢?伊壁鸠鲁在他的准则学中有相关表述。他认为,真理的标准是感觉、预想和感受。在他哲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标准,也就是必须完全遵循感觉,即直接印象。而感觉之所以可靠就在于我们的感觉来源于“外部事物连续不断地向我们发来印象”,所以我们对于死亡的种种感觉是来自于死亡的印象,可是伊壁鸠鲁对灵魂的种种观点否定了我们可以接收到来源于死亡的影像。他认为肉体是感性生命的基础,灵魂只能寄存在有生命的人身上,才会产生感觉。死亡之后感觉就消失了,也就无法获得关于死亡的影像。
3、伦理学与死亡哲学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他指出人们畏惧死亡是达不到快乐的原因之一,要获得快乐,就要引导人们换个思路去看待死亡。从原子的聚散离合认识生命的有限性,就不会再畏惧死亡了。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真实的,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感觉主义者,他认为最高层的苦与乐不在于肉体,而在内心,以实现“身体的无痛苦和靈魂的无纷扰”。一方面,他引导人们去追求更持久的更有意义的精神上的快乐;另一方面告诉人们,畏惧死的生,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生和死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只要在它们来临时泰然处之就是最大的快乐。
二、伊壁鸠鲁对死亡的审视
1、没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是感觉的消失,是对感觉的剥夺。死亡不仅是肉体的感觉丧失,也是我们感知能力的丧失。因而我们不可能获得关于死亡的感觉,我们之前对于死亡的认识不过是一种错觉或者想象。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为人们往往将死亡和感性生活联系在一起,伊壁鸠鲁认为可以通过研习哲学克服这种恐惧。人的生是由原子集合做偏斜运动形成的,而且我们的感觉也都是通过外界给予我们而获得的,那么这种生就与我们的感性生活无关,甚至与我们自身无关,因为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而作为对立面的死也就无关于人生的意义。伊壁鸠鲁同时也对感觉的来源进行探索,他认为灵魂是感觉的重大原因。如果灵魂不被有机体的其他部分包住,就不能进行感觉,肉体消散之后,感觉自然也就消失了。可见,一方面灵魂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感觉,另一方面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的死亡会导致灵魂的消失,由此沉重的打击了灵魂不灭学说。
2、向神祈求人自己可以办到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
伊壁鸠鲁虽然没有否认神的存在,但是他的“神”并不是要人们顶礼膜拜那种,既然原子构成了万事万物,那么神也就不具备了造物功能,他笔下的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并且神不会干预现世人们的生活。“幸福和不朽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也不给别人带去操劳,因此他不会感到愤 怒 和 偏 爱,所 有 这 些 情 绪 都 是 软 弱 者 才 有的。”宗教上的神造成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既然灵魂不是不朽的,死亡并不能被我们感觉到,神也不会干涉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呢?伊壁鸠鲁通过此种对死亡的审视,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
三、伊壁鸠鲁死亡态度的哲学意义
伊壁鸠鲁通过对灵魂和肉体、原子和虚空,生与死的探索,建立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研究哲学的目的在于老年人在不断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能像年轻人一样行事,保持善良,而年轻人应该不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达到内心的安宁,进而无惧未来逐渐成熟,而这种丰富阅历和满足精神的方法,则是学习哲学。
1、幸福在于拥有善良的德行和灵魂的安宁
他认为既然死亡是必然,而我们又无法感知死亡,也就无需为无法阻止的事情而担心,只管关注当下就好了。身体上的痛苦虽然使我们无法感受幸福,但精神上的折磨更是会让我们丧失感知幸福的能力。与传统的快乐主义主张人们及时行乐纵容欲望的观点不同,伊壁鸠鲁认为人们应该在保持清醒的基础上找到真正的幸福,他反复强调最大的善就是明智,将德性和快乐相联结,主张人们过一种有德性的快乐生活。他希望人们过好当下,无需计较生命的长度,生存也并不只靠运气,作为个体的人仍然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通过在明智的指导下获得幸福。
2、贤者既不畏惧死亡,也不厌恶生存
伊壁鸠鲁认为明智的贤人应该坦然面对生死,既不惧怕死亡,也不厌恶生存。他一生都在践行他的主张,临死前仍然淡定和从容。他提醒人们不要盲目的追求死亡,要用理智来看待生活,消除那些对灵魂造成纷扰的想法和事情,是一种劝生哲学。
在他看来,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才有了现在的充满活力和未知的世界,没有人能一直幸福,身体的痛苦和灵魂上的纷扰总会出现,但是不管是怎样,他仍然认为通过死亡来摆脱这些痛苦是不妥的做法。如今的21世纪,时代是在进步的,同样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从中年到青少年,内心都很难寻得安宁。我们无法阻止人类社会继续向前,能改变的只有我们对于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看法,在自身中寻得安宁,找到自身的价值。从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智的思想,精神上的快乐对我们的重要性,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持自我。在快乐消费时代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享樂的沼泽中无法自拔。保持自我,不被社会的大浪潮所吞没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也只能通过如此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避免了许多因为短暂快乐而带来的更多的纷扰。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心理疾病成了世界第二大疾病,甚至很多人在对于生命都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随便选择了死亡,伊壁鸠鲁反对通过这种做法来摆脱纷扰。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的生活,在死亡到来时不惧,这就是我们要从他的哲学中汲取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伊壁鸠鲁,(古罗马)卢克来修.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刘玉鹏,王纬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解西伟. 伊壁鸠鲁哲学的生死观[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解西伟. 伊壁鸠鲁的生死哲学论析[D].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廖显华.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探析[D]. 西南大学.2013.
[5] 施海平. 伊壁鸠鲁和庄子的快乐观之比较[D]. 江西师范大学.2017.
[6] 王晓华. 古希腊美学中的主体观和身体意象[D]. 文艺理论研究, 2012.
[7] 包利民,曹欢荣. 伊壁鸠鲁论神[D].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8] 高志凯 罗云平. 伊壁鸠鲁哲学中的“生死”问题[D]. 甘肃高师学报, 2011.
[9] 曹欢荣. 营造快乐的伊壁鸠鲁自然哲学[D].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10] 杨鹏.伊壁鸠鲁对死亡哲学的考察[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作者简介】
徐 萌(1995—)女,汉族,天津武清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