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2020-03-30 03:44李钦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李钦

摘 要:作图能力是数学各项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学生具备较高的作图能力,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解题突破口,提高解题速度与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先应教会学生如何识图,学会从图形中提取有效信息;再教会学生作图技巧,使学生学会从抽象化题干中分析出有效信息,并将其以示意图方式清晰地呈现,辅助解题;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图能力;数形结合;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84-02

作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迅速、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但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作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们的作图能力逐年下降。有些学生不会运用作图来分析题干内容,或者无法理解数学课本中某些抽象的概念,这也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迟迟无法提升。针对学生作图能力每况愈下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帮学生学会读懂题目,理解图形和题目之间的关系;而后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题目绘图,借助图形来理清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辅助学生解题。具体来说,学生作图能力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图形意义

读图能力是作图能力的基础,许多学生看不懂图片或图形内容和意义,自然也无法借助图形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无法从图形中获取对其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更不用说将题干信息与图形信息整合,寻找解题的正确途径。具体分析学生读图能力薄弱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识别图形能力低、收集分析信息能力薄弱、处理信息速度缓慢等。

针对学生识图水平偏低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学:第一,巩固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题干中常见的信息要素,如果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则可能出现错误理解题干含义的情况。比如,如果学生没有了解梯形中的上底、下底、高等基本含义,此时则无法根据题干内容绘出具体图形,更不用说借助绘图计算出最终答案。第二,提升数形结合意识。该意识是指学生能够从文字联想到圖形,由图形启发思考,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见到图形就能想到具体解题思路的能力。常见的如植树问题,许多学生仅根据文字信息是无法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也很难理解什么情况下间隔数需要加一,什么时候间隔数需要加二。但该类型题目如果与示意图结合,则可以将多种情况以图形方式呈现,辅助学生理解解题中的难点,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意义所在。第三,教师及时指导与评价。学生在对图形做出解读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是否读懂、读全、读准、读透进行评价,比如在植树问题中,有些学生只能从图形中读出部分内容,即只看到了树与树之间的空格,而忽略了两个端点树木两侧也有空格,因而少算了两个空格,这是读不全的表现,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指出其错误之处。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帮助学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完全理解图形的内容,从而辅助其解题。识图能力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这有助于学生打牢作图基本功,让其对数学中的示意图有较早的认知。

二、开展图形转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形结合习惯

图形转换能力是学生作图的必备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是指学生阅读题干之后,能够将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数量关系等信息利用图形反映出来,即将心中所想用图形所展示。在实践教学中,作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读完题干内容之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最为简洁明了的方式绘出示意图,并且能突出题干重点或者题干中的“陷阱”,并且还知道如何根据题干内容变化,对原图进行修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作图多样性、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等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以下三步骤:①建立图形与文字的关联,即将文字信息反映在图形中;②建立图形与表象的关联,即将心中所想直接反映到示意图中;③建立图形与想象之间的关联,即将具体问题抽象化,以简洁明了的要素展示题干内容,建立数学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小学教学中常见的是“线段图”,学生可以借助线段来表示各种题干要素,观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学生来说,直接为他们呈现“线段图”未免过于抽象,许多学生也会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以实物图形为起点,以点状图形为过渡,最终以线段图形将具体表象抽象化,缩短学生的作图时间,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在低年级“加减法计算”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妈妈的购物篮中共有16个水果,其中桃子有10个,雪梨有6个,请问桃子比雪梨多多少个?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实物图来反映题干中内容(见图一);随后,将实物图转化成点状图,如图二所示;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了抽象图,以线段方式表示两者的数量关系(见图三)。

在该案例教学中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教师选用了实物图作为教学开端,这种比较贴合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后续抽象化作图。其次,教师选用点状图作为过渡,既不是很抽象,也不是很具体,为学生留出了想象空间。再次,教师选用线段图,以抽象化的方式展示了题干中的含义,以大括号方式来明确本题干中的问题。学生在经历前几个阶段的思考之后,理解该抽象图难度并不是很大,很容易从示意图中了解到该题是在求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差值,最终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对于低年级段学生来说,一时间很难接受抽象图的内容,也很难作出质量较高的抽象图,这仍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文字、表象、想象之间搭建起桥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三、互相评价作图质量,促进作图知识互通共享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同,作图水平自然有所高低,而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作图,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交流共享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作图技巧,明白自己作图的失误之处,这有助于学生在原有作图基础上稍作修改与调整,逐步提高自己的作图能力。在作图能力评价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清楚哪种示意图是正确的,哪些示意图是错误或者烦琐的,这些示意图需要做出哪些修改或者调整等。当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那他们的作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时候,教师布置了以下一道作图题:请以示意图方式来表示“青苹果个数是红苹果的五分之二”。根据该题目,学生有不同的绘图方式,以下列举三种(见图四):

针对该作图要求,教师以以下三点作为作图评价标准:①完整性,即学生是否将题干中的信息完整地呈现在示意图中。结合本题,即学生是否能以示意图方式清楚地表示青苹果个数、红苹果个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生1的作图为例,他绘画出了5个红苹果,以圈的方式绘画出2个青苹果,但是两者之间关系表述很混乱,而且所画的圈既可以是红苹果,也可以是青苹果,题干要素表达不清晰。②准确性。结合题干,学生是否将两种颜色苹果之间的数量关系清楚表达出来。③逻辑性。透过图形来分析学生的数学逻辑是否清晰且有条理。以生3的作图来看,该学生思路很清晰,以线段来表示蘋果,并且将青苹果和红苹果分开绘图,两者之间数量关系也很清晰。

教师在对以上作图进行分析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指出了生1、生2的作图比较麻烦,需要在纸上画出很多个苹果,才可以理清青红苹果之间的关系;也有学生提出生3的作图非常简洁,通过该示意图,大家对青红苹果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有助于解题。

可见,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示意图的点评,能够了解自己作图的缺陷之处,找到数学作图的途径。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更加有助于学生找到数学自信。同时,以交流的方式学习新的作图方法,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作图能力,促进数学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和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两大核心素养,这将对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产生很大帮助,而这两类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学生作图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低年级段学生抓起,提高学生的识图水平。在中高年级段教学中,逐渐教会学生作图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们从题干中寻找出关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抽象化图形体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与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张 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尺规作图”的实践性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9(1):32-36.

[2]滕衍文.例谈学生数学作图分析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6):47-48.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用水粉画装饰幼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