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其中的数学教学,担任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任务,而这些却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针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教学任务并不算重,因此,成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惯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进行机械的被动学习,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氛围沉闷,很容易降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甚者还会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获得发展和提升,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凸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最终使教师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教师对先进教学理念缺乏正确认知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或是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等,对先进教学理念缺乏正确的认知,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其中的实质,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法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限制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三)课堂教学的内容严重缺乏个性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数学教学来说,造成了更大的阻碍,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又乏味的事情,进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越来越低。因此,在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丰富自身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竞赛答题、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构建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有效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要做好课前引导工作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先学后教”,因此,预习环节意义重大,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引导工作,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自主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时,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顺利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此来加强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实践体验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時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在实践教学中的真实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让学生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要营造活跃的氛围
在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时候,教师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五)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领新技术深入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成了目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复制工具,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粉笔+黑板”的单调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中的抽象知识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新课改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更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等方式,将教学问题融入日常生活中,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对班级中男女生身高、平均身高达标率等进行具体的统计,另一组对所在地区近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平均气温的走向进行计算和统计,然后在课上对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时候,需要将教育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出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实际的学习需求,有效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因为先天性格、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而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为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效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首先向学生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础图形的特征,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张由多个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其中的几何图形进行寻找和标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五、 结语
總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就是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进行引导和启发,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平.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OL].学周刊,2019(31):82.
[2]薛振国.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80.
作者简介:
文丽秀,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新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