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能力素养培育,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0-03-30 03:44李瑛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李瑛

摘 要:立足能力素养培育的语文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侧重点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培育中,要突出学生口头训练与情感表达;在思维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在文化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36-02

在教學实践中,以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许多指引,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立足能力素养培育的语文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感悟,而不同的素养培育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精巧务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教师应该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和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许多教师都认为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核心素养培育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又称之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指学生在课堂和课下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和整合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掌握汉字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对汉字语言的运用规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经验,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思维发展素养。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语言思维的种类和难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初期阶段学生需要对事物有直接和形象思维,随着心智逐渐成熟,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学生需要对所见事物、所阅读的文章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带着疑问学习新知识,同时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三是文化传承意识。语言学科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最主要的载体,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围绕以上三方面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教学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改进,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有效探讨:

一、合理创造文章品读机会,提高语言表达素养

语言表达分为语言文字表达和语言情感表达,前者要求学生能够将心中所想用语言完整表述,语言简洁、精练,意思清晰、明确;后者则要求学生在读懂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语气转变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显然后者要比前者更难。以这两方面核心素养为培育目标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抓准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兴趣爱好,组织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借助听说来表达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

在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在引导学生细心品读文章内容之后,可让其用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表述或者复述,这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文章阅读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了平台。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所表述的“鹦鹉会学人说话……动物真有趣!”的意思,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鹦鹉”“萤火虫”“松鼠”的有趣之处,知道文字中所提及“有趣”的点在哪里;而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要求的第二自然段,明确口语交际内容包括“喜欢的动物”“有趣之处”两个方面。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大自然中各种有趣的动物视频,提出“如果哪位同学一时之间想不到有趣的动物,也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选择视频中的动物作为故事主人翁,为其他同学编段故事”。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的辅助,许多学生开始对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产生了兴趣,同时教师设计的讲故事方式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降低了难度,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组织。

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多以课文阅读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基础上感受每段文字所体现的情感,朗读的时候需要灵活运用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来表达文字情感。

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在山洪暴发的时候,教师加快了语速来凸显当时环境的恶劣;在描写老汉的时候,教师以坚定的语气来表现老汉舍己为人态度的坚定;在描写老太太的时候,教师放缓了语气,语调也随之变低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结尾的沉重感。以示范模仿的方式,学生学习了教师的朗读方法,对语言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可见文字表达和情感表达是语言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字表达侧重于学生张口去说,通过不断实践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让语言表达更清晰而有条理。情感表达则侧重于学生对文字表述的情感体会,主要依靠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学会如何通过情绪把控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进而提高语言情感表达力。

二、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创造,提升语文思维素养

思维是语言的内涵,没有思维的调动,语言表达也会显得混乱无章,因而语言思维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应以学生自己的体会感悟为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可以采用启发法和探究法两种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启发法顾名思义是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来辅助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学生在启发思考的过程中,思维会逐渐变得敏锐和深刻。启发法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基础,依据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提问逐渐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中,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文章大篇幅都在描写雨来平时调皮的样子,但是对雨来被抓时的描写很少呢?教师未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先向该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雨来是怎么逃过鬼子的迫害的?”学生答:“他跳到了水里,他很机灵。”教师又问:“你怎么知道他很聪明机灵呢?”学生经过教师指点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前文对雨来“调皮”的描写是为了凸显雨来聪明、机灵的人物特征,为后文做好铺垫。在教师启发下,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思路,并且可以在写作训练中运用。

探究教学法则是教师为学生留出小组合作与探究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结果,使学生思维在合作中相互碰撞,让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共同讨论文章中的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分析宇航员说出这句话的用意何在、是否有矛盾。小组讨论参考既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也可以应用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素材。经过小组合作,基本上每个小组都能回答出“不矛盾”的答案,但各个小组给出的理由则是多种多样:有的小组从地球资源多样性和地球资源遭到破坏角度回答,有的小组则抓住了本句中“同时”的连接词,说明宇航员在欣赏地球的同时,也为地球正在遭受的破坏而惋惜。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大家的思维很快被打开,回答问题的角度也更多。

可见在学生语文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首先应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主,逐渐拓展学生的思维。当需要思考的问题难度太大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组间思维交流,让思维薄弱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带动下可以活跃思维,提出更多具有創造性的想法。

三、灵活运用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文化传承素养

优秀的中华文化既具备了语言的审美力,又兼具了文化精神的感染力,因而文化传承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在该素养培育中,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文化,感受文化魅力之处,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职责。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中,教师以“清明节”为综合学习主题,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活动一:了解清明节由来。教师以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与重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清明节要去祭奠烈士和先辈,我们应当传承为烈士和先辈扫墓的习俗。

活动二:熟悉清明节习俗。由于许多学生只知道清明节应当扫墓,但是不知道具体流程,因而在该环节中教师以课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扫墓的流程。教师选择了当地的烈士陵园,作为实践地点,为学生先讲解了扫墓须知和注意事项,明确了扫墓的具体流程,而后让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来感受这项传统习俗,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活动三:畅聊清明节诗词。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代文人也留下了许多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为了让学生感受这项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举办了“畅聊清明节诗词”的主题实践活动,由学生互相分享彼此知道的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并且为其他同学解读诗词含义和创作背景。

在该主题实践中,教师紧紧围绕了“清明节”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先对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有较全面的认知,而后又通过实地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为烈士扫墓的庄严神圣气氛,最后以诗词交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近文化、感受文化、了解文化。语文教师除了可以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以“诗词大会”为主题为学生创造诗词交流分享平台,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应把握住课文中体现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指导,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将素养培育目标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在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在教学方法设计环节,都应融入相应的核心素养。可以说,素养培育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环节,依靠的是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的用心体会,这个教学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共同感受语文学科为我们传递的素养理念。

参考文献:

[1]周一贯.“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课堂改革走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6(30):11-13.

[2]王亚芸.小学语文五层次阅读能力层级框架的构建——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评价的思考[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9):68-70.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60-65.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