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实践

2020-03-30 03:19苏海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立体化多元化

苏海英

摘要:推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从而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文章中介绍了课程立体化教学思想,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处理、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实践。实践证明,“立体化”教学实践符合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立体化;校企协同;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1-0169-03

1概述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采取班级化教学;老师作為教学的主体,特定的老师对特定的学生,传授既定不变的间接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缺少交流与互动,所拥有的学习资源主要就是“老师+课本”,教学资源匮乏、呈现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对学生课程的评价采取“平时考勤+作业+期末考试的方式”,学生课程的参与度不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教育司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到“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并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受高校办学体制和教师经历的限制,高校人才的培养往往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及经验。为此,展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借助企业提供的先进的、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对现有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采用MOOC/SPOCs和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的“实用化”目标。

2立体化教学思想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推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从而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因此课程的改革思路是落实教育部、省教厅相关文件精神,推进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课堂一课外一自主学习一实践一多元化”模式。融合现代企业思想与资源,构建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展开立体化教学,采取多元化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注重思维与技能的培养,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立体化教学是在立体化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立体化教学环境是一种学习空间多维化、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内容个性化的不受学习时间限制的教学环境。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习一实验一考试”的学习模式,并向立体化的“课堂一课外一自主学习一实践一多元化”模式转换。通过课内外融合、虚实融合,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3立体化教学实践

3.1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为纸介质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碎片化和虚拟化。

(1)教材改革与建设

教材以计算思维及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为主线,结构上由基础知识、应用知识与实践案例组织而成,约占比例分别为25%、35%、40%;加强知识性、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介绍,突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基础、信息安全与学科前沿知识等部分。每部分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任务解决、总结提高、综合实验与思考练习等模块组成,结构层次清晰,描述简洁易读。

2018年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教育部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省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总体改革思路及落实学校相关要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以学为主,强化应用为导向重新编排教材。图1所示是改版后的《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材目录。

(2)课程平台建设

构建了基于SPOCs理念课程平台。提供全天候、碎片化、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两大资源: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教学视频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交互性资源。如:案例库、优秀学生作品、素材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网站链接、文献规范档案资料库。目前《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是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省级“基于清华在线平台混合学习行动研究”的试验课程,网站中有与教材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微视频资源、操作素材等,全部教学资源可线上获取,并可互动答疑。目前大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建立了题库,实现了考教分离。《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建立了在线自测系统。图2所示是自建的课程平台与测试平台。

(3)校企协同育人教学资源

目前,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在围绕着以提升“网络素养与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物联网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教学,优化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技术,达到人才培养的“实用化”目标。目前与思科公司合作,联合开展以提升“网络素养与计算思维”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对思科公司网院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本地化,思科网院1TE课程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部分融合,教学中嵌入思科公司提供的资源与仿真软件进行教与学,对思科公司提供的“计算机组装”及“网络连接”两个仿真实验根据本校的学习实际进行了改造,实验过程增加了配音及增加两个校区互联处理,完成仿真实验及思科公司提供的作业与测试,动员学生参加思科公司提供的技能认证考核。图3所示是思科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3.2立体化教学处理

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展开混合式学习。课程内容模块化处理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把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如在《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中,就把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本安排如表1所示。

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也能发挥在线学习辅助的优势;使课内外有机分配任务、时间等;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水平、改进学习的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实现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立体教学处理。课内:采取讲、练、做相结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课外:采取网络+辅导答疑方式;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用网络资源参与教学,在课上,案例或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导言、先测、后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和自建的SPOCs平台等,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扩展课堂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自主建立的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线上交流、线上线下学习、实践。融合优质课程资源,加入教学互动元素,形成一个紧密的教学组织,实现了从课件(Courseware)到课程(Course)的转变。

3.3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从结果考核逐步向过程考核倾斜,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个过程,真正深入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质量。通过阶段性、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改革,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期末考定终身”的情况,实现由“知识”输出转化为“能力”输出的考评。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中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考评与期末考评结合。通过课程题库建设、课堂在线测评,课程论坛等,实现了考教分离,加大学生课程教与学的参与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专业结合的应用实践考评强化了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的归属感及知识获取成果感。如:

《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采取的评价方式为:

本课程成绩为学习过程考评与模块综合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60%学习过程考评

学习过程考评=10%考勤+10%作业+10%状态+50%模块1考核+20%思科考核

第二部分:40%模块综合考核

程序设计类课程采取的评价方式为:

本课程成绩为模块化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2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模块化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30%程序基础+40%程序设计+30%应用实践);

第二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勤30%+学习状态10%+作业30%+技能30%)

4结束语

“立体化”教学实践在本校30多个专业,推广应用,其改革理念、思路和相关措施得到充分肯定,并落实到相应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实践证明,立体化的“课堂一课外一自主学习一实践一多元化”教学实践,通过课内外融合、线上线下融合、虚实融合,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改变了傳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期末突击冲刺的不良习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课程内容中引入企业最新、实用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立体化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