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绿色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弘扬继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促进中国民族永续发展的重任。针对目前高校绿色教育存在的困境,对策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高校绿色教育;推进直接体验式拓展活动,提升大学生绿色实践能力;创新学科互动机制,培育新型绿色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绿色教育;价值;困境;对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绿色发展,提出要“开展绿色学校行动”。建设绿色学校需要绿色教育,随着绿色大学队伍的逐步壮大,实施绿色教育是高校用来培养新时代绿色人才的必然选择。
积极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习近平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有学者主张“教育必须通过环境起作用”, [2]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学校是特殊的环境”。[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大学生接受绿色教育的主阵营。自1988年首次提出“绿色大学”这一全新办学理念以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始创建“绿色大学”队伍,展开绿色教育发展意识,在近二十年时间里,绿色教育理念得到了较好的推进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创办绿色大学发展理念的全面推进,绿色教育也随之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何谓绿色教育?论其根源,绿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4]也有学者认为它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质量的关爱。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表述“绿色教育”为“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并强调要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5]
一、时代价值:高校大学生绿色教育的价值意蕴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于民族未来的长远之计”。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是对国家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所作出的回应,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弘扬与继承,是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培育高素质绿色人才。
1、弘继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关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都有所表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6]儒家用“天人合一”的思想阐释了人与自然就如同这天地万物一样乃为一个本源。又如道家学派代表,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7]道家思想所阐述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与儒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都意是表达人与世间万物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顺应规律的体现。正应先哲所提到的生态思想,与当下的绿色教育理念相契合,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正是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的。
2、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应时代之声,秉承生态文明理念,重视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绿色发展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与消费所遵循的旨意。以高效率的绿色教育方式培养出拥有良好生态素养与生态意识的高密度绿色人才,承担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力量。
3、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观是当今时代的绿色主题,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发展阶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需要能将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到实践中的绿色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直至今日,久经磨难,我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与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息息相关,新时代只有注重人才策略,推陈出新,用新理念灌养新型人才,才能在发展上取得更优秀的成绩。绿色人才是我国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梦的中心力量,为此,高校需推进绿色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绿色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培育出攻坚力量。
二、现实困境:推进高校大学生绿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自绿色发展理念被确立为“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以来,中国的各高校开始积极开展绿色大学的建设,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到高校教学当中,让绿色教育成为一种共识,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绿色教育的推进仍面临着困境。
1、高校绿色文化宣传凸显“浅绿化”
高校绿色文化宣传活动是绿色教育中便捷和简单的传达方式,同时也能够直接体现高校绿色教育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绿色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和学习,目前,很多高校在绿色文化宣传工作的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惯性”和“机械性”的问题,忽视绿色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一味地发展绿色文化活动,未真正做到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入到绿色文化活动的范畴中。导致形成了一种“口号亮,行动缓”的“浅绿化”风气。
2、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关注度较低
生态道德教育是绿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高校增进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关注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的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水准仍停留在浅显层次上”。[8]据此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监督力度方面较为欠缺,有些高校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对生态道德方面的知识不太看重,认为教育者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较小。对此,高校的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关注度有待加强。
3、对大学生绿色行为能力的培养方式滞后
建设绿色大学,致力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教育的实施,除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绿色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本身的素养以外,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宣扬绿色发展理念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绿色行为的能力。目前来看,高校的绿色教育比较侧重于在理论上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传送与疏导。鲜少开展有关培养大学生绿色行为能力的实践课程与活动,导致绿色教育對于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化,久而久之会使得绿色教育倾向于形式化与表面化,使后续的有关大学生绿色行为培养计划难于走向普及化与持续化。据此来看,高校对大学生绿色行为能力培养方式落后,使得理论与实践呈现分裂的现状。理论上,阻碍了大学生对绿色教育观念的接受研习;实践上,大学生的绿色行为能力难以得到充盈的培养。
三、实现路径:高校大学生绿色教育建设中的路径选择
高校在完善绿色教育实施状况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绿色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之后,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求达到在绿色教育建设之路上的进步与突破。高校在推进绿色教育理念时,既要对绿色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也要对当代绿色教育的发展形势有个较为全面的把握,最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将绿色教育的理论知识与高校办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出科学的有关绿色教育的实施路径。
1、贯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高校大学生绿色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体现其主要的生态哲学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有着深刻的论述,他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自然辩证法》中具体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和资料。”[9]马克思恩格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人们证实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指导作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绿色教育”这一概念,但他们的生态哲学思想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实践有着根本理论溯源性的指导价值。
2、推进直接体验式拓展活动,提升大学生绿色实践能力
强调将直接体验式绿色教育融入高校绿色教育实践的行动过程之中,微观方面,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综合全面的健康发展;宏观方面,是推进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目前高校绿色教育不仅需要向大学生灌输正向的生态观念,更需要拓宽实践渠道,提升大学生将生态环境知识应用到社会活动中的能力。这就需要发挥直接体验式绿色教育的积极作用,将生态文明理论直接应用到解决环境损坏问题的实践行动之中。在校区域,引导并组织学生组建低碳、节能型校园协会,开展和推进绿校园可持续发展活动。善于利用网络、杂志、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方式,宣传有关绿色循环低碳的有效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将再回收的废物品和闲置品进行再循环利用等典型的生态保护常识。在校外区域,设立校外模拟绿色社区,配有立体化实时场景,能够让学生在此感受大自然的灵气,激发学生爱自然的情怀。直接体验式的拓展活动的构建与推进,为学生营造出与生活和社会相结合的生态体验区,帮助大学生提升进行绿色实践的能力。
3、创新学科互动机制,培育新型绿色人才
如何培育一代能够肩负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新型绿色人才,是我国高校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和开展绿色教育的首要目标。从创新学科互动机制来看,近年来,中国绿色大学的联盟成员江南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创新学科互动机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设立有关绿色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还推出与各个学科相关的节能减排和资源互补性的绿色教育课程,不仅增强了各个学科的综合实力水平,还充分发挥了创新学科互动机制的渗透作用。通过努力推进系统性的互动绿色教育模式,完善各学科互相渗透式的教学渠道,协助大学生将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致力于培育出能够自觉成为能够承担建设美丽中国和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绿色人才。
四、结语
高校绿色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与环节的相互有效的配合。推行绿色教育,高校应在积极探索的绿色教育路径中,始终坚持适合我国世情、国情、党情的绿色教育发展之路,秉承着不断创新的绿色教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行为,培育新时代高尖绿色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几年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27/c64094-23052930.html.人民网.
[2] 康永久.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J].教育學报,2011.7(06)59-65.
[3]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甲亮主编.大学生绿色教育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08.119.
[5]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4)8-12.
[6] 怀仁.天道古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1.
[7] 李季林.道家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2.15.
[8] 李志强.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困境与改进路径[J].高教论坛,2018(03)122-124.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作者简介】
解晶童(199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