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20-03-29 06:05熊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优良率骨科微创

熊文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湖北 天门)

0 引言

骨科外伤的发生率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意外事故的增多,而逐渐升高。骨科外伤疾病的病因主要有车祸、交通事故及意外损伤等[1-3]。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以往主要采用传统的切口复位内固定术,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大,术后恢复较慢,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微创技术因其切口小、精准度高及愈合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创伤骨科疾病的治疗中。相较于传统手术,微创技术既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又提高了手术精准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4-6]。微创技术是指一种通过最小的生理干扰和侵袭方式,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新技术手段。为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疗效,选取我院110例创伤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创技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创伤骨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微创技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9.3±2.4)岁,按患病类型分,髋关节创伤18例、膝关节创伤16例、肩关节创伤21例;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3.6±3.5)岁,按患病类型分,髋关节创伤20例、膝关节创伤17例、肩关节创伤18例。从年龄、性别与患病类型方面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存在可比性。

选入标准:患者年龄20-65岁;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垫高患者患处,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手术入路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开始,在保护好头静脉的同时,钝性分离组织,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清理压卡组织与淤血,应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透视骨折复后,用螺钉与钢板进行内固定,冲洗切口后进行逐层缝合,覆盖好敷料,进行加压包扎,随即结束手术。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选取置换假体或修补操作。

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技术治疗,微创技术包括经皮穿针固定技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及闭合复位髓内钉技术。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微创技术与手术入路。术前,用石膏或支架固定,再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处理后,切开患者患肢前外侧后,置入内窥镜,有效观察患者软骨、交叉韧带等位置有无损坏与卡压情况,利用动力系统有效处理滑膜与凝血块等物质,在复位患者骨折端时,需确保无菌操作。如患肢伤口部位存在异物,用镊子取出。用纱布进行引流。手术结束进行无菌棉垫包扎,1次/2d,待伤口愈合停止换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肿胀及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将疗效分为优、良、差三种程度,并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9软件分析,年龄等指标用计量资料(±s)表示,死亡率指标用计数资料(n,%)表示,用t与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6.3±2.1)cm、术中出血量(112.3±7.5)mL、切口愈合时间(17.6±1.8)d及换药次数(10.8±2.3)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肿胀及关节疼痛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7.3%,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肿胀及关节疼痛患者10例,

并发症发生率18.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观察组治疗优良的患者52例,优良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例与85.5%,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表(±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n,%)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表(n,%)

3 讨论

创伤骨科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病种类较多,且多发于青壮年人群[7-8]。创伤骨科疾病患者多为四肢骨折与周围软组织损伤,创口较大,且多为开放性[9-12]。创伤骨科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伤害。

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基础上,以生理干扰和侵袭方式,进行精准定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相比于传统骨科手术,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内窥镜的置入,减轻了医生对创伤程度、周边及位置的观察难度;操作流程简单,术后切口愈合速度较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13-16]。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肿胀及关节疼痛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7.3%,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肿胀及关节疼痛患者10例,并发症发生率18.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的患者52例,优良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例与85.5%,P<0.05。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患者,相比于传统切口复位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治疗优良率。

猜你喜欢
优良率骨科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