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芸,罗彦妮
(1.宜春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宜春336000;2.九江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江西九江332000)
牙列缺损主要指部分牙齿缺失所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和辅助发音,还会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引起咀嚼功能障碍〔1-2〕。目前,临床上已有许多方法用于治疗牙列缺损,如固定义齿、覆盖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等,这些方法均可修复缺损牙列,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但常规修复方法易受残余牙和牙周组织影响,固定与支持效果与天然牙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患者语言、咀嚼等多方面功能恢复欠佳〔3〕。口腔种植修复以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制备人工牙根,并植入牙槽骨中,可有效地恢复牙列完整性,并减少基托,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口腔种植修复人工牙结构与天然牙高度相似,可产生良好应力,避免疏松和萎缩等现象发生〔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28±3.65)岁;体重 45 ~67 kg,平均体重(54.36±3.47)kg;缺损原因:19例外伤、15例牙周病、9例龋病;患牙部位:10例前磨牙、14例磨牙、12例前牙、7例下颌;文化程度:15例大专、20例高中、8例初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3.31±3.67)岁;体重44 ~67 kg,平均体重(54.33±3.45)kg;缺损原因:20例外伤、15例牙周病、8例龋病;患牙部位:11例前磨牙、15例磨牙、11例前牙、6例下颌;文化程度:14例大专、21例高中、8例初中。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伴随牙缺失、咀嚼功能降低、发音障碍等症状;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接受正畸治疗者;种植区域骨量不足或附着龈少;伴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器质性病变者。
对照组予以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完善相关检测,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口腔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清除患牙残留体,3个月后复查,待创面愈合后,制作与缺损处咬合良好的义齿,并指导患者佩戴,叮嘱日常注意口腔卫生,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分期手术,第一期按常规消毒,于牙槽嵴顶做弧形切口,分离黏膜与骨膜,将骨面充分暴露,完成孔道定位后,使用一级裂钻扩孔,达到预期深度后以二级裂钻扩展,扩大种植窝上口,种植窝预备完成后,生理盐水降温,并注入种植体,待顶部螺丝置入后,再缝合伤口。第二期手术:置入基台,牙龈创口两侧环抱式缝合,7 d后拆线,取牙颌石膏模型,制作义齿,完成种植义齿修复。两组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龈沟液,离心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咀嚼功能: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咬合力分析仪测定两组咬合力,并予以患者2 g花生咀嚼,测定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残留固体)/咀嚼前重量×100%。(3)并发症:刺痛、核桩脱落、感染。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 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ng/L)
表1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IL-6TNF-α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 15.34±2.15 26.13±3.05a 2.33±0.31 3.68±0.42治疗前 治疗后a对照组(n=43) 15.42±2.18 32.41±3.29a 2.38±0.33 4.37±0.49a t 0.171 9.179 0.724 7.011 P 0.864 0.000 0.471 0.000
两组治疗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都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咀嚼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咬合力(kg)咀嚼效率(%)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 39.25±3.65 60.35±5.87a 55.68±4.97 90.17±6.38治疗前 治疗后a对照组(n=43) 40.08±3.68 53.14±5.59a 55.79±5.03 85.32±6.12a t 1.050 5.833 0.102 3.597 P 0.297 0.000 0.919 0.001
对照组出现3例刺痛、2例感染、3例核桩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出现2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074,P=0.000)。
牙列缺损多由外伤或牙周病所致,可引起患者的肌肉神经、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的退行性变化,使咀嚼功能大幅降低,且影响美观,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负担〔5-6〕。目前,固定义齿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其将缺牙间隙两端的天然牙作为基牙,于其上制定固定体,连接人工牙,从而形成整体,修复牙列缺损〔7〕。固定义齿固定性和稳定性好,不会存在较强的异物感,且对患者正常发音无影响。但固定义齿戴入后难以随意摘取,且主要依靠两侧基牙承担牙合力,容易引起基牙的牙体牙髓并发症,美观程度亦不够理想〔8〕。
IL-6、TNF-α属于常见的炎症因子,其中IL-6主要由T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组成,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增强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并可诱导炎症细胞聚集,扩大炎症级联反应,引起口腔牙龈组织损伤;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诱导炎症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合成,激活体内炎症反应,提高破骨细胞活性,损伤牙周组织〔9-10〕。当种植体植入后会诱发细胞免疫反应,改变口腔局部微环境,促使IL-6、TNF-α升高。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表明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效果显著,可减轻口腔微炎症反应,促进咀嚼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口腔种植修复在治疗过程中可精准控制种植体植入的角度、深度和位置,植入完成不会增加黏骨膜张力,与骨质形成牢固、紧密的嵌合,从而避免食物残渣、细菌等入侵骨内环境,引起感染等不良现象〔11-12〕。术中钻孔和固定处理有利于吻合度,提高种植后的稳定性,促使种植体可良好承受咬合力,并达到下颌骨,刺激附近骨组织,以维持牙槽嵴稳定,更好地恢复牙齿的咀嚼能力。另外,口腔种植修复对邻牙无损害,比传统修复更舒适、美观,深受患者欢迎。
总之,口腔种植体修复可减轻对牙龈组织刺激,降低局部微炎症反应,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