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构式“迷之XX”研究

2020-03-28 02:30粟静
文教资料 2020年35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构式

粟静

摘   要: 本文探究后发现,“迷之XX”是汉化了的日源表达形式,流行网络后形成的稳固构式,其发展符合模因的形成周期;在构件、语义和语法层面整体表现出高能产性、语义丰富、句法功能多样的特征;该流行构式能适应多种语境,主要有网络语境、标题语境和生活语境。在语用功能上,能凸显主观视点,强化情感和吐槽自嘲。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迷之XX   构式   模因

流行构式“迷之XX”不论在各大网络媒体,还是微博、QQ、贴吧、论坛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上,都保有较高的使用次数和活跃频率。随着该构式的广泛传播与高频使用,人们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对之也有所运用。该流行构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以充任语言动态发展的观察窗口。本文所采用的语料主要来自BCC语料库、CCL语料库和人民网站内检索,其他语料来源还包括网络、报纸杂志等。

一、构式“迷之XX”的形成

(一)探究原型

为了更准确地追溯其来源,笔者查阅了《辞源》《辞海》,并利用CCL语料库的古代汉语板块檢索,发现“迷之”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子墨子曰:‘迷之!反,后坐”。(《墨子·公孟》),但现在普遍认为,这里“迷”是“还”的误用。迷的本义为“迷路,迷惑,分辨不清”。古汉语中“之”多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作动词,表去往某地;作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汉语的“迷”与“之”都只是在语序位置上形成“迷之”,不论在用法还是意义上都与网络流行语“迷之XX”这一构式有着很大不同。

此外,查阅《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后未发现符合该构式的方言用法,通过使用CCL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板块和BCC语料库检索关键词“迷之”,整理分析后发现,在非使用构式“迷之XX”的语料中,大部分包含“迷之”的现代汉语的例句,主要沿用古汉语中“迷”和“之”搭配的用法。通过探究分析,有理由认为网络流行语“迷之XX”既非古汉语用法的遗留,也非方言说法的流行。

据考察,“迷之XX”原是借用日语中“謎のXX”的形式,该表达是随着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尤其是日漫文化在我国青少年群体内盛行而传播开来的。以国内常用的动漫播放平台B站为例,最早能找到这种说法的日漫是1973年《ChargeMan研》(32.1万播放量),第4话“謎の美少年”,再如:2004年《游戏王GX》(1085万播放量),第157话中“謎の来访者”,其他含该表达形式且播放量达百万次的日漫还有数十部。这些说法进入中国后译成“谜之XX”,可以认为这是“迷之XX”的原型。

(二)分析定型

Goldberg(2007:4)认为形式、意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组成成分中得到全部预测的任何语言形式,都可视为构式。由此,结合所搜集的语料发现,网络流行语“迷之XX”这一结构固定,使用广泛且高频,所表达出的整体意义和功能,并不能从该结构的部分成分中完全预测出来,且其整体义并非部分义的简单相加。可以认为该结构经过使用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断使用与再创造,已成为一个可用公因式概括的稳固构式。

上一节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构式“迷之XX”的最初原型是日漫里“謎のXX”表达的汉语直译形式“谜之XX”。但是,该形式与构式“迷之XX”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陆俭明(2016:5)指出:语言事实表明,在演变中产生变异是常见的语言现象,经过高频运用并发生泛化,就可能固定为新的构式。网络上有说法认为,“迷”与“谜”差别不大,仅是日汉翻译的随意性造成的。一种语言的翻译形式存在差异是普遍的,但这种解释并不充分。“谜”和“迷”二者不论在词义、词性,还是用法上都有一定差别。此外,在早期的日漫作品翻译中,仅见“谜之XX”,到2000年的日漫《游戏王·怪兽之决斗》才有译成“迷之XX”的情况,随后的日漫作品翻译出现了两者兼存的混杂情况,但总体仍以“谜之XX”居多。

那么“迷之XX”是如何超越“谜之XX”,流行于网络社交平台,并最终形成新的构式的呢?

这里,用模因论结合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梳理。Blackmore表示“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①(6),她还认为模因类似于基因,彼此之间存在自私的竞争关系。“谜之XX”与“迷之XX”之间正是这样的模因竞争关系,起初,二者混杂的翻译现象仅限于少数日漫作品,未引起动漫观众的广泛关注和模仿使用,但随着动漫产业的壮大,以及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②,“迷之XX”则经由弹幕的方式传播和影响开始流行于日本动漫(画)爱好者之中,而后进入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开始被广大网民接受和使用。且从其产生到成为稳固的构式,并非静止不变的。由于互联网的广泛网民基础和强大传播力,在高频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创造力的相关表达形式与含义,包括“迷之微笑”等图文并茂的表情包、利用谐音修辞的方式形成的“蜜汁自信”“蜜汁尴尬”等。它们在各类网络媒体和主流社交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开始被广泛运用,甚至在如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用语中也多次出现。这与Heylighen(1998:418-423)将模因传播分成的四个阶段“同化—保留—表达—传播”基本符合。首先,该构式引起网络社交群体的注意,并开始被接受使用;其次,保留在群体的用语中至今,并在不断的表达输出过程中发展巩固;最后,各大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促进了该构式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层次的传播。

此外,笔者从语料库、官方媒体、搜索引擎三个方面分别对包含“谜之XX”与“迷之XX”的语料所出现的次数进行了收集统计,但由于这三个方面所包括的范围太广,笔者仅分别选取BCC语料库、人民网和百度搜索作为代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上述三个角度来看,尤其是百度搜索上,“迷之XX”比“谜之XX”的运用和传播更广泛,而后者作为流行构式“迷之XX”的原型,出现时间更早,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使用和传播,且至今还未完全消失,但多留存在与日系动漫、游戏相关的用语中,与本文讨论的对象并不等同,在此不再赘述。

二、构式“迷之XX”的基本特征

(一)构件分析

构式“迷之XX”包括构件“迷之”和“XX”两部分,前者是固定成分,后者是一个变项,可由不同词性,不同音节数的词语充当,甚至部分短语、数词和英文单词也能进入“XX”的位置。该结构在变量构件上表现出包容性强、范围广的特点,整体则形成表征上的一个偏正结构。

整理分析现有语料后发现,进入构式“迷之XX”的词汇的词性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类,例如:

(1)突然发现很多三次元同学的日常都开始从自拍转向迷之炫富了。(BCC)

(2)他一直对义诊有着“迷之热衷”。(中国日报网2019-10-8)

(3)制片人尼拉结·潘迪则谈起了对中国电影的迷之喜爱。(新华网2018-4-23)

进入构式“迷之XX”的动词既包括行为动词,如例(1)的“炫富”,也有心理动词,如例(2)和(3)的“热衷”“喜爱”。从搜集的语料来看,进入构式“迷之XX”的动词以表达主体感受的心理动词为主。

(4)他像你在火车上時常能遇到的海侃中外局势的迷之大叔,亲切,有料。(人民日报2016年08月04日)

(5)迷之王凯!到底谁才是你的“靖王妃”?(芒果TV2015-12-3)

能进入该构式的名词数量较多,其中以普通名词居多,如例(4)的“大叔”,也有专有名词出现,如(5)的“王凯”。

(6)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说自话的“迷之自信”。(人民日报评论2019-9-5)

结合搜集的语料分析发现,目前,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基本为性质形容词,如例(6)的“自信”。

从进入“XX”的音节数量来看,以双音节词居多,例(1)-(6)均是双音节词。但由于最初日漫用语翻译的影响遗留,以及该构式的广泛流行,也存在单音节与多音节的形式,如:

(7)Z时代迷之奋斗观。(新民周刊2017年第18期)

(8)迷之声:快醒醒,它只是在舔你手上残留的鱼片干的味道。(BCC)

除了以上词类外,还有一些短语,少数英文单词与数词也进入了该构式之中,用于在具体的语境之下表达特定的含义,例如:

(9)补完《银之匙》,每一集都迷之治愈和感动,真不愧是牛姨。(BCC)

(10)不管是存钱罐张佳乐还是密集的大神杀手莫凡还是绚烂的百花。迷之好好看。(BCC)

(11)校园网的迷之下载速度。(BCC)

(12)迷之bug,广州的台风雨夜!(BCC)

(13)梦见突然有迷之三十万在我卡上,于是我跑去买了一辆电动车回来。(BCC)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进入该构式的短语类型主要有联合短语和偏正短语,具体来说,(9)的“治愈和感动”为联合短语,(10)的“好好看”为状中短语,(11)的“下载速度”为定中短语。

总体上,进入该构式的词汇限制条件比较宽松,这是该构式流行的语言原因之一,也是随着该构式广泛使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随着该构式的继续流行和发展,可能进入的其他词性的词或其他类型的短语会更多。

(二)语义分析

由于构式“迷之XX”在整体表征上形成一个偏正结构,因此该构式的构式义主要是由构件“迷之”凸显的,整体语义是由构式整体及特定具体的语境呈现的。对现有语料分析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三层语义表达:

首先,该构式没有完全脱离原本作为日漫用语时所表达的含义,表示“神秘的,莫测的”这一语义,如:

(14)整个儿魔法世界的感觉?随处可以拿到武器的传送口,两国的斗争,长着兔耳生活在大马车中的迷之一族。(BCC)

该语义主要是用于表达各种漫画、动画、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或事件。例(14)的“迷之一族”是描述漫画《驱魔少年》中的角色,指一个神秘的族群。

其次,随着该构式流行于网络,其语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引申,从其最初语义推演出表达“捉摸不透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的含义,例如:

(15)海南文科状元考了930分?这位学霸的迷之分数是怎么来的?(央视网2017-6-26)

例(15)的“迷之分数”,并不是表达神秘的分数,而是说高达930分的分数让人吃惊,感觉难以理解。

最后,该构式在广泛运用中不断被创造性地用于多种环境,随之其语义逐渐泛化,获得了程度深的含义,用来表达主观上的某种较强烈的态度和情感。例如:

(16)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考计算机了!迷之紧张!(BCC)

可以看出,以上例句的“迷之XX”并非表达“神秘不可测的,或者难以理解”之类的语义,因为句子中给出了先决条件或补充说明。例(16)的“迷之紧张”是由于即将来临的考试导致的,相当于说“我非常的紧张”,这里是说话人紧张感受的主观强化。

(三)句法分析

1.充当句法成分

“迷之XX”作主语

(17)天津女闹海南高铁站朝民警吐口水,迷之提问让人怒。(商丘日报2020-2-5)

(18)迷之数据梅西看哭了。(新浪体育2019-10-24)

(19)别骂老男人了,“迷之自信”与年龄无关。(大家-腾讯新闻2016-11-4)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构式“迷之XX”充当句子主语,与“XX”词性无特定关联,如例(17)的“提问”为动词,(18)的“数据”为名词,(19)的“自信”为形容词。

“迷之XX”作谓语

(20)热刺被追罚点球,穆帅迷之微笑。(新浪新闻2020-2-3)

构式“迷之XX”整体表征为偏正结构,而能充当谓语也是其自身具有一定谓词性特征的体现。

“迷之XX”作宾语

(21)另外,微博的水印图标好像是不得了的迷之入口……(BCC)

(22)拿什么拯救这迷之滤镜和面瘫演技啊?(新浪娱乐2019-5-4)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该构式充当宾语时,限制性条件较少,既可以放在行为动作动词后面,如例(22)的“拯救”,也可以在判断动词“是”后,如例(21)。

“迷之XX”作定语

(23)这位迷之少女的真正身份究竟是什么呢?(BCC)

(24)现在听起Because of You,就想起那个迷之感动的实况啊!(BCC)

构式“迷之XX”作定语时,通常后面带有助词“的”,且它既能起限制性作用,如例(23)的“迷之美少女”,又能起修饰性作用,如例(24)的“迷之感动”,但从语料总体看,表修饰性的更多。

“迷之XX”作状语

(25)迷之幸运地被选上,走上了之前从未想过的路……(人民网2017-10-19)

构式“迷之XX”作状语时,通常后面加助词“地”,但就现有语料来看,构式“迷之XX”作状语这一句法成分的例句较少。

2.独立成句

(26)迷之相似!王彦霖意外撞脸陶俑引爆笑。(环京津网2019-11-26)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③(88)。构式“迷之XX”独立成句时,就属于此类。从例(26)可以看出,该构式独立成句多表达强烈的态度和情感,虽然形式简短,但是能凸显语义,对前后句子,起到了总结强调或者补充说明的作用。

三、语用分析

(一)语用环境

网络平台是实现语言演变与创新的特区(徐杰,覃业位,2015:20-31),该构式最初盛行于网络语境,随后适应了广泛的使用环境,包括新闻广告、影视娱乐等多种行业,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中。

1.网络语境

网络流行语“迷之XX”最初限于日漫爱好者圈内使用,经由网络平台的传播,得以发展和盛行,网络语境自然成了该构式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语用环境。

例如:在人民网的站内检索,搜索到约880条包含构式“迷之XX”相关的新闻,通过对微博话题进行搜索,仅“迷之微笑”一项,就有着高达48.7亿的阅读次数,278万的讨论次数,相关的话题讨论量和发布次数都在实时递增。在BCC语料库的微博板块对“迷之XX”进行搜索,出现四百余条相关语料,用百度搜索“迷之”,有高达约100,000,000条的相关搜索,而具体实例,如“迷之自信”约22,000,000条,“迷之角度”约20,300,000条。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名称及旗下产品运用该构式命名,如游戏公司“迷之游戏”,某化妆品公司旗下产品:迷之自信咖啡磨砂沐浴盐等。该流行构式的受欢迎程度和极强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2.标题语境

通常来说,标题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主题,构式“迷之XX”自身字数较少,表意丰富,表达形式独特,具有吸引力和流行性,与新闻和各类文章的标题需求不谋而合,例如:

(27)“重建中国”?美国迷之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0-15)

(28)黄渤出演女排教练再现陈忠和迷之微笑(北青网2019-12-18)

(29)迷之冰川,迷之美(《西藏旅游》2016年第12期68-69)

从例(27)-(29)可以看出,构式“迷之XX”形式精炼,适用于各类标题语境。其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标题之中,也是其语言经济性的体现。如将例(27)的“迷之自信”换作“不知从哪里来的自信”,例(28)的“迷之微笑”换作“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很明显,前者形式更精简且新颖,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生活语境

网络语境下成长起来的流行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同时网民掌握着话语主动权,这使得网络流行语从虚拟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变成可能(彭彬,2014)。笔者对流行构式“迷之XX”进入生活语境的判断,主要基于三点:其一,该构式广泛流行于网络平台,青少年网民是受众主体,他们有着求新求异的普遍心理,因此,在现实表达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融入生活用语中。其次,该构式即使脱离网络语境,在生活语境中也能完整地表达语义。最后,该构式形式简短,含义丰富,又能独立成句,符合口语化表达的特点,适应于日常生活用语。相较于网络语境和标题语境,口语交际是生活语境下运用该构式的最普遍形式。例如:

(30)你觉得我的声音和你的声音比,谁的好听?

你的这份迷之自信从哪来的?(摘自央视新闻视频2019-2-3)

(31)我感觉我们快了。哈哈,迷之自信。(摘自腾讯视频2019-12-25)

(30)是央视的人工智能交互产品AI康辉与真主持人康辉的对话实录,是一种即时性的对答。(31)是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鄧冰莹与同事在私下交流时使用的话语,是说话人在其生活工作中的不自觉表达。由于口语交际稍纵即逝,难以留存,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即时语料获取难度大。以上例句虽借助网络平台得以保留,但与网络语境下的使用并不等同。

(二)语用功能

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构式“迷之XX”的多种语用功能是在具体的真实语境中得以体现的,结合语料分析发现,该构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语用功能:

1.凸显主观视点

主观视点是言语运用中说话人观察的角度和切入点(姚双云,2012:13)。说话主体通过运用构式“迷之XX”这一语言形式和相应的语言内容,起到了放大主观视点的作用,突出了句子的焦点信息。例如:

(32)迷之剧情走向,也让观众更加期待今晚节目的播出。(光明网2018-10-12)

(33)迷之操作!女子疑在药店买双黄连时被感染,官方回应……(中国新闻网2020-2-16)

以上例句中核心的語言信息通过构式“迷之XX”这一语言形式都得到了很好的凸显,例(32)(33)中的“迷之剧情走向”和“迷之操作”,突出了句中的信息焦点,即剧情出人意料的走向和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吸引读者关注,随后再做出具体解释,进行补充说明。

2.情感强化

构式“迷之XX”这一流行构式,在形式上新颖别致,含义丰富。在描写客观事实的同时,言者的内心情感或者主观想法往往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得到更强烈充分表达,该构式就有着这样的特点(李强,2015:74-75)。

(34)只要是白色能喝的都会喜欢吧!所以我的味觉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迷之喜爱!(BCC)

由以上例句可看出,构式“迷之XX”在句中能起到放大说话人主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例(34)中,从“喜欢”到后面“迷之喜爱”独立成句,单独结尾,主体感情得到了明显的强化。

3.吐槽与自嘲

不论是吐槽还是自嘲功能,构式“迷之XX”都体现出一定的礼貌性,委婉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本意。

(35)此外,大众迷之信服的保健品也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伤害。(世界医疗网2019-3-14)

(36)到底是怎样的迷之自信,让我认为裱花很简单?(新浪微博2020-2-18)

例(35)体现了该构式的吐槽功能,“迷之信服”是对大众对于保健品的盲目且泛滥使用行为的不赞同,但语气上显得更缓和,而例(36)“迷之自信”则是对自己裱花前莫名自信的调侃。

四、结语

“迷之XX”是吸收日语表达形式后本土汉化,经网络广泛传播后形成的固定构式,并且进入该构式的词汇限制条件较宽松,语义丰富,有着很强的能产性,句法功能多样。此外,其能适应多种语境,语用功能多样,使用频率高,范围广,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而其之后的发展仍需时间的考验与见证。

注释:

①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2020[2020-11-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第六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Adele E Goldberg.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第六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强.网络流行语“A了个B”的形成及其传播机制[J].合肥学院学报,2015(4).

[4]陆俭明.对构式理论的三点思考[J].外国语,2016(3).

[5]彭彬.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现象和机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徐杰,覃业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学修辞学,2015(4).

[7]姚双云.“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报,2012(2).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2020[2020-11-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9]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0]Heyligh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A]. In R. Jean(ed.). 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C]. de Cybernétique: Namur. 1998.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模因构式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