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声鸟啼旋笔端

2020-03-28 10:53缪士毅
检察风云 2020年4期
关键词:鸟啼黄鹂孔雀

缪士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鸟儿把美丽赐予大自然,使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谁不爱鸟儿,谁不为鸟儿吟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大量咏鸟诗篇。

于是,那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鸟儿不时盘旋于诗人笔端,成为争相吟咏的题材。如天鹅古称“鹄”,诗人阮籍有“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空,须臾万里逝”。孔雀美丽可爱,韩愈咏孔雀诗道:“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丹顶鹤体态优美,鸣声嘹亮,早在《诗经》中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记载。鸳鸯自古被喻为爱情鸟,唐吴融在《鸳鸯》诗中写道:“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燕子活泼可爱,刘禹锡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笔下的鸟儿真是举不胜举,歌咏不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儿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能给人一种声情交融、动静和谐的意趣。难怪诗人们不惜在鸟啼上花费笔墨,尽情倾诉。宋梅尧臣的《黄莺》诗:“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高枝抛过低枝立,金羽修眉黑染翎。”把黄莺鸟动听的鸣叫描写得传神之极。鹩哥鸟不仅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还善于学人语,唐代白居易对此赞不绝口:“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李德裕的“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宋代苏舜钦的“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杨基的“徐行不知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这些诗句所见略同地突出了鸟啼这一特征,绘声绘色,声色俱佳,有动有静,动静相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鸟儿欢快的啼鸣就在眼前,真有物我合一的意境。在眾多描写鸟啼的诗句中,宋代诗人陆游《鸟啼》诗值得一读,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时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闻鸦舅,苗稚忧草茂……”诗人把鸟鸣和农事耕作联系起来,给人以启迪。南朝梁的诗人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林更幽”,道出了诗人对鸟鸣的独到感受,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逢鸟感怀,由于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诗人们所流露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前蜀诗人韦庄的咏燕子诗:“去岁辞巢别近邻,今年空讶草堂新,花间对语应相同,可是村中旧主人?”诗人通过描绘一对燕子归来寻访旧主人的情景,以表达留恋故国的思想情感。唐代李白把鸟视为自由的化身,他所写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描写了大鹏鸟的雄姿和超人的力量,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宋代李弥逊的《春日即事》:“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流露了寂寞忧伤的情感,读来令人同情。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诗人们对鸟一往情深,爱鸟之情屡见于诗句之中。白居易以拟人的手法,真情盼望人们爱护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欧阳修主张让鸟类回归自然,反对笼养,正如他在《画眉》诗中所写的:“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苏东坡牢记其母“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而乐,离群则死”的教诲,一次其朋友送给他一对笼养鸟,他便将这对鸟儿放归自然,并给友人写诗道:“终日锁筠笼,回头异翠茸,谁知声哗哗,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安足恋,鹰隼岂能容 。”

读罢这些咏鸟的佳诗妙句,百鸟啼鸣时时萦绕耳畔。

猜你喜欢
鸟啼黄鹂孔雀
南排邻居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两只黄鹂
问黄鹂
奉节观瞿塘峡
孔雀1
孔雀
春讯
洞仙歌·为爱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