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琼 副教授 刘陈丽(、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重庆巴南 400056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 86)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诸多产业结构问题逐渐显现,高库存、高杠杆风险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影响到我国新常态下的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梳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难发现集中在对两个角度的协调:其一是对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情况的协调,其二是对区域内部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情况的协调,由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经济水平及区位优势相联系,在短期内实现多产业均衡并不现实。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指明了一条道路,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商贸流通业具有商贸交流、信息交流和市场交流等诸多职能,并在市场实现供需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进行区域之间的贡献率对比和动态规划,有助于发挥商贸流通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桥梁作用,实现我国总体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我国学者对于商贸流通业及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存在一批具备启发性和预见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业对我国总体产业升级的分析上,例如戚英华(2016)以商贸流通业对产业发展的贡献间研究,采用贡献度评价模型,并对我国进行东西部两区域分类,研究发现东部的贡献值小于西部的发展贡献值。夏伟华(2017)采用DEA方法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主要针对商贸流通业所产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效应进行了测算,该研究认为:商贸流通业效率水平的提升,不仅显著提升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该效应对高级化的影响更加明显。黄玥(2016)的研究认为,商贸流通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利用贡献度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主要从产业升级渠道发挥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此外,亦有学者探索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发展的差异,并综合判定了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核心因素。丁绮(2018)基于就业视角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区域产业人力资本变动的作用,认为我国存在就业保障、就业规模和薪资的三个主要问题,商贸流通业需要从问题角度解决人力资本的缺陷,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于丞(2018)直接从商贸流通业本身的发展出发,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距,利用区域间的动态比较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石峰等(2018)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开放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认为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累积效应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和全国依次递减的差序格局。叶蜀君等(2018)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结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效应,发现该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在东部有推动作用。
结合上述研究的内容,本文将把集中于全国层面的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首次引入区域分析层面。试图从各个区域的贡献率比对中分析商贸流通产业升级的波动情况。
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中,商贸流通业能够直接推动产业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构建。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产出的提升和利润的增长,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单一产业的运营成本,在多层次的产业集群结构中,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不仅能够快速降低运输仓储成本,还能够实现发展条件的改善。在区域内部实现同质化竞争和异质化发展的互补,可以在微观上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让企业的运营更加有迹可循。对监管部门而言,统一监管不仅降低了本身的监管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制度下更低的制度成本,总的来看,商贸流通业能够帮助各类企业在同一区域间和谐共生,目前我国大量涌现的商贸服务功能区,为我国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也将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养料,更是企业实现转型的根本动力。利用管理上的模式创新、产品上的科技创新及市场的营销创新,可以帮助产业跳出当前的低效结构圈,通过建立更高附加值的结构模式,实现产业总体盈利的增长。但技术创新的过程是相对漫长的,厂商为保证竞争力一般会实行技术保护和垄断措施,试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这对行业整体的均衡性产生了挑战,合理的技术转让可以帮助行业实现整体突围,多个厂商的技术研发合力能够促进技术由量变引发质变,对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助力,而商贸流通业恰好具备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效果。从信息角度来看,商贸流通业对技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行了有效抑制,加强了厂商间的技术沟通,从研发角度来看,商贸流通业创造的全产业价值链可以实现多个厂商间的技术沟通,推动技术的发展变革。
商贸流通业位居经济循环的中心位置,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均需要依赖商贸流通渠道发挥作用。实际上,商贸流通业本身就是市场的载体,发展商贸流通业,就是发展区域内部的市场。由于我国市场分割的情况十分严重,城乡之间的二元市场,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多元市场,以及不同区域间的消费市场,这些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着统一标准的建立。商贸流通业的目标是实现诸多市场价值机制的统一,从宏观层面来说,多元市场价值机制统一可以强化产品价值品质,建立厂商信誉,并实现消费者福利的规范;从微观层面来说,多元市场价值机制统一对商家和个人都会起到一视同仁的作用,避免了以往产生的“价格歧视”现象。市场的规范将帮助产业实现规范,而产业的规范就是对当前情况的优化。
根据上文机理中叙述的三个角度,不难发现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可以从三个渠道进行量化计算,分别是区域集中渠道、技术推广渠道和市场价值渠道,如图1所示,针对三种渠道可以进一步建立量化指标。
第一,区位集中渠道(GS)。区位集中渠道是产业地理和结构层面集聚的表现,由于商贸流通业的便利性和引领性,相关的生产性产业会尽可能的服从流通渠道,建立更加便捷的产业链连接,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大量后续服务性企业进入时,会主动与生产性企业形成集聚,从而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形成了区域集聚的情况。区域集聚有助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对整体产业产出敞口的控制更为精准,在实现多产业联结的过程中具备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区位集中渠道可以由区域内产业数量(n/km2)、企业对应物流点(个)和总贸易规模(集市贸易总额)三个变量加权得出。
第二,技术推广渠道(TD)。商贸流通业能够引导企业间的技术传递情况,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生产突破的根本原因,但小幅度的管理、生产和营销创新往往集中在某一企业内部,对于整个行业的贡献具备滞后项,商贸流通业致力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息间的流动会加快技术交流和交换过程,对行业的整体技术推广产生作用,商贸流通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技术推广渠道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由全要素生产率(%)、批发与零售额占比(%)和技术工人占比(%)三个指标加权得到技术推广水平。
图1 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的贡献渠道
表1 方差分解判定结果
表2 各省商贸流通业的贡献值
第三,市场价值渠道(MV)。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引导区域内部市场规模的增加,并调整市场供求的稳定性,对于产品价值价格的保持具备较强的作用,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厂商为了缓解库存和设备维护压力,需要向外配置一部分资源,流通产业可以帮助厂商实现库存压力和资金的转换;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商贸流通业通过价值渠道向上传递,实现了厂商与消费者的信息和需求对接,从而完善了市场协调机制。鉴于此,本文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和CPI(%)两个指标加权得到市场价值水平。
第四,为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的量化指标,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故引入三次产业比例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计算方法为:
式(1)中,IS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指数,该指数包含各个产业加权比例,产业次数越高,权重越高,IS越高则区域内产业结构越优。
根据上文分析,假定产业结构升级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三种渠道的函数:
根据函数(2)可以得出对应量化回归模型:
由式(3)可见,区域i中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可以由三个回归值得出,本文设定总贡献为:
本文的数据时间为2000-2017年,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部分缺失数据由各省统计局官网公告补充得出。
实证回归在Eviews 8.0软件环境下进行,模型总体拟合率为87.65%,高于临界值70%;各个变量间不存在虚拟共线性,可以采用方差分解判定各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判定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常数项F值为20.852,远大于该F临界值的概率为0.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回归系数为0”,说明方程(3)的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纳入各省数据分别进行回归计算,并对系数加总,表2中展示了各省份的结构升级贡献水平。
本文利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水平的理论机理分析,分别得到了三种具体的贡献渠道:区位集中渠道、技术推广渠道和市场价值渠道,并采用了我国2000-2017年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三个渠道效应的实证分析,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如下三个结论: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所有区域的影响效应加总均为正值,其中最高为甘肃0.619,最低为山东0.113。说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水平,以改善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情况,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贡献作用,集中于流通基础产业较差的西北部区域。商贸流通业贡献率低于0.2的区域包含广东、河南、湖南、山东、上海和浙江,均是经济基础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完善的地区;而高于0.5的区域包括甘肃、海南、新疆和西藏,这四个区域均为我国的边境区域,其产业发展和产出对商贸流通业有较高的需求。总体来看,商贸流通业在地理位置相对恶劣的区域,其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更为明显,而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效果相对较差。
第三,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助于梳理我国已有的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形产业发展结构,实现区域间的动态均衡。由于经济发展中显著存在的区位优势,我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总量的阶梯排序,完善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是改善产业结构的最终目标。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效应与经济总量排序完全相反,对于西部、边境区域的促进使得商贸流通业具备经济调理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实现区域间总体产业、经济的动态均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