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朝云(广州工商学院 广州 510850)
流通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衔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随着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产业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功能化方向延伸。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使得地区间制造业分布差距出现缩小态势,而现代流通产业区域差异则出现扩大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262亿元,同比增长9.4%,比上年增长10.2%。这一数据表明现代流通产业迅猛发展,对我国生产和消费具有引导作用,可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提升。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流通产业受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交通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进而会呈现出不同空间状态下的一种依赖。由于现代流通产业的区域依赖与空间异质性的发展态势,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研究现代流通产业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利于把握各地区流通产业间的互动关系,加快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李晓慧(2011)通过实证检验流通业的作用发现,流通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袁平红(2012)实证分析中国海岸城市群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得出商品流通规模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Yener(2013)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差异性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行业间知识溢出与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性。李书勇(2014)研究发现,流通产业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对产业内部结构、产业对劳动力供求两种渠道进行调整,可以对产业的一系列经济指标产生影响。俞超、任阳军(2017)实证检验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差异性显著,且空间溢出效应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差异。翁欣月(2017)通过模型检验长三角地区流通业溢出效应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该地区流通业有显著正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则有显著负影响。同时,流通业增加值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影响周边地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现代流通产业在资本和劳动密集的区域,可以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快速发展,而非资本和劳动密集地区的发展则相对落后,由此产生空间异质性(张忠华等,2011)。余臻蔚(2017)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对不同地区产生差异化影响。邓军(2011)指出,地理位置不同会导致产业吸收社会资源的多少不同,进而形成差异。罗天骐(2016)通过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得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地区,会使流通产业吸收更多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劳动力投入。并且,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同样存在空间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龙莹(2010)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商和外资企业的进入率较高,有利于企业借助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促进自身发展。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可知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诸多学者广泛关注。但学者主要对现代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影响因素、现代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尽管一部分学者对现代流通产业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很少从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去研究。而在以上两个研究角度中,空间依赖性可以更好地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因素对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强弱。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现代流通产业空间依赖与异质性进行探讨,并通过协同二者关系,能有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因此,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数据的杜宾模型,对现代流通产业的空间依赖与异质性协同关系展开分析。
被解释变量:选取2006-2017年30个省市交通、仓储、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的数据,并计算总体数据的增加值之和;以2007年为基期,利用GDP平减指数将上述现代流通产业增加值折算为实际的现代流通产业增加值,作为代表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鉴于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用radv表示。
解释变量:选取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流通产业固定投资、交通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城市化水平(urb)。城市化水平对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用年末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代表城市化率来表示。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进出口贸易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比较,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对我国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固定资产投资(flx)。选用现代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来表示投资需求。交通(trs)。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交通建设,而不同地区交通发展水平也各自不同,故选取30个省市每万公里公路里程与铁路运营里程之和,来表示当前基础交通状况。
本文选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7)》、《地方统计年鉴》、中国新闻网、中商情报网、艾瑞资讯网等网站。
采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对不同区域现代流通业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分析,首先设定传统面板数据模型:
在式(1)中,i=1,2,…,N(N=30),为30个研究的省份;t=1,2,…,T(T=11)代表2007-2017年11年年份;αit表示截距项;εit为随机误差项。在上述面板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将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加入其中形成空间滞后模型(SAR),其表达式为:
其中,ρ为空间自回归参数,其作用在于通过对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空间进行度量。该模型是将周边地区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修改成为影响因素,以此来分析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对当地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产生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分析模型的影响情况,如果其他变动因素没有参与讨论对本地区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那么需要将(SAR)引入式(1)中,从而形成空间误差模型(SEM),其基本表达式为:
表1 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杜宾模型估计结果
表2 四大区域杜宾解释变量总效应分析
其中,λ为空间误差项的回归参数,该模型揭示了随机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周边地区人均流通产业的增加值,还会对本地区的人均流量增加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接下来,如果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空间依赖性同时纳入考虑范围,那么需要将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二者的空间滞后项放入模型,从而形成空间杜宾模型(SDM)。此处SDM模型表达式为:
由前文理论分析可知,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因此,本文将现代流通产业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个地区,分析2007-2017年这些区域现代流通产业增加值,发现这四个区域现代流通产业的分布不够平衡。其中,东部地区人均流通产业的增加值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最低。接下来,对这四个区域进行模型评估检验与结果统计。首先,计算这四个区域2007-2017年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的Moran’s系数,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探索空间分析方法,得出2007-2017年人均流通产业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指数分别为:0.4251、0.4852、0.4315、0.4648,且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现代流通产业具有空间依赖性。进一步来看,在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W-ragv)的滞后项系数中,东部、中部、西部区域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但只有东北部地区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东部、中部、东北地区系数为正,表明这三个区域现代流通产业存在正向的空间依赖效应,而西部系数为负(-0.1524),说明西部区域存在负向空间依赖效应。在假定其他相同条件下,比较这几个地区空间依赖性系数值可以发现,中部地区空间依赖性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东北与西部区域溢出效应最弱。
上述结果就四个区域现代流通产业空间依赖性做出概括性评价,相关解释变量的影响强弱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分别进行杜宾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并采用微分方法,借助MATLAB空间计量方式计算。在分析空间异质性时,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为总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代表综合影响效果、对本区域的影响效果以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效果。这四个区域的现代流通产业的空间依赖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估计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现代流通产业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水平总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而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说明城市化水平对于本地现代流通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大。而对外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与交通条件方面,总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都要低于城市化水平,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东部地区现代流通业发展影响力较小。中部区域现代流通产业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水平的总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但间接效应要高于直接效应,说明中部区域城市化水平对周边的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固定投资效应要远远高于交通、城市开放水平效应,说明在中部地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推进当地现代流通产业不断发展。西部地区现代流通产业影响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交通条件的总体效应与直接效应要高于间接效应,说明城市化水平与交通条件的改善,都会促进当地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东北部地区现代流通产业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水平度周边地区影响的效应要高于本地区,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抑制周边地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此外,交通基础设施与固定投资对于该区域现代流通业影响较小,而对周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可知,为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区域经济交互推进,需要刺激流通要素在不同区域进行流动,从而缩小现代流通产业地区差异与依赖效应,实现均衡发展。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加快城市化发展水平进程。以城市资本、技术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流通领域,加快现代流通产业链形成。同时,加强地区内部以及周边区域对外来人员服务网点等建设,使得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更加方便。另外,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和政策扶持,包括外来人口购房政策、上学优惠政策,鼓励外来人口留在当地,以此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周边乡镇地区建设,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循环良性发展。
第二,加强现代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因此,加快对这些地区的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并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鼓励当地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优先扶持建设当地的现代流通市场、冷链运输设备、质量检测设备等基础设施,增加物流企业冷库建设用地;加大改进投资环境的力度,加强建设落后地区流通产业在城市之间的衔接网点,降低现代流通所产生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有效提高现代流通产业的流通效率。
第三,优化现代流通产业结构。在地区现代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循环发展。具体而言,应从产业规模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完善整个现代流通产业的产业链和流通体系,充分发挥流通产业部门优势和职责。同时,积极鼓励较为发达地区的现代流通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例如,在当地建设城乡大型廉价超市,不仅为当地资源输出提供途径,还为先进产品资料、管理模式的进入提供途径,打造与外界互联互通的双向流通体系。
第四,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现代流通产业作为一种长线产业链型产业,需要大量资金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加强我国流通产业的固定资本投入,促进现代流通产业自身发展,带动其他产业与其共同提高。一方面,现代流通企业应根据其产业特征,增加资金、技术等投入,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吸引外贸投资。现代流通产业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应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程度,提升外来资金流入水平,保障地区现代流通产业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
在新经济常态下,通过发挥现代流通业引导作用,能够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随着现代流通产业紧密联系、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现代流通产业发展不仅受到当地经济、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地区各个要素的渗透。由此导致现代流通业空间依赖与异质性越加明显。为加强流通企业区域要素的结合、减少地区异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对区域流通要素进行协同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中国各省市现代流通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强度等问题,可以更深层次把握地区现代流通产业的互动关系,继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