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数学教材也随之发生变化。微课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渠道,把一些难懂的知识转化成能看到的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而农村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如何让学生们的主动的学习,同时在家的学习状态也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部分。
关键词:三年级;微课;小学数学
纵观目前的农村小学,经常可见这样一种情况,以学校教育为主,家长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以至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很大一块的原因是常识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认知,对教师的例子难产生共鸣。不仅教师的教难开展,学生的学效果也不佳。而新的教学观念,又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地位这个理念在农村小学也一直在践行着。本文将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视角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微课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做好培优扶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以微课为媒介,利用暑假增常识
二到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的一个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逐渐摆脱低段学生的幼稚。但是哪怕是农村小学能力再强的学生,缺乏身边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班级人数少也是农村薄弱校的一个特点,往往班级只有不到20个学生。那么,在人数基数少的情况下,每个学生能生成的数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尤为关键。因此,让学生利用假期做些铺垫尤为重要。这里的铺垫不在于提前学三年级的知识,而是借助微课,借助家庭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例如:
(一)从身边物件入手,学数学。
《时、分、秒》往往就是学生生活中能用到的钟表,由于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家里都没有钟表,导致学生对时钟的掌握相对薄弱。可利用微课安排这样的前铺活动。借助微课创设一个有关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借助小明的一天吸引学生去体会自己的一天。毕竟在农村学生们很少出去玩,他们的一天相对枯燥;但借助小明的一天。从小明早上7时起床,充实的一天的安排,到晚上9:45睡觉的一个过程,诱导学生感知一天可以多丰富。同时,搭配学习单,让学生关注暑假生活,去自己设计一个最想度过的一天。利用微课搭载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把数学知识变成常态化应用的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把二年级已学的时、分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三年级学习《时、分、秒》做出铺垫。让学生,通过在玩中用,在乐中获,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身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二)从小故事入手,涨数学见识。
数学源于生活,提取于生活知识。对中国的主要地理人文知识的普及,以及常识的普及,有利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每次联系生活的时候有所回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以自我的认知角度出去,搜索适合学生掌握的小知识,以微课为载体制作成一个个微课,通过,如学校或班级的微信群,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学,增强自我的见识。也可通过,开学后,课堂的反馈,来检验学生在微課学习的优势。
二、以微课引导,从预习做好准备
在预习环节,微课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农村学校学生认知的薄弱之处,以及家长在辅助学生找资料的缺失。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辅助学生在预习环节获取更多本节课的有用信息,做到有效预习,让学生的学习更靠前一步。
农村校的学生往往对几何或者抽象的内容缺乏是什么,要怎么思考的共鸣。因此,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可以利用一些动画的知识来快速让学生感知一下这些事实的存在。例如:在吨的预习时,可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入手,让学生借助微课先感知一下,动物的体重,从而让学生在有所认知以及回忆已知物体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以及自己还想知道的动物的体重,这些问题进入第二天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开展交流。
三、以微课助学,实现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1]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说,通过一节40分钟的学习,未必能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能够收获所有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的收获都存在偏差。
对于学优生,他们希望挑战更深层次的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给学生提供一下,高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发布的微课,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微课,有选择性的进一步提升自己,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他们无法通过40分钟的学习完全掌握一天的教学内容。对于课上比较难的内容,他们需要在有所巩固才能掌握这部分知识。但是,如何优化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这道数学题为例:张伯伯家养了35只鸭,其中3/5是灰鸭,灰鸭有( )只。这一道题,是三年级初次学习分数时的题目,需要让学生在理解把鸭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是多少的问题,刚开始学习时,对于班级中下学生来说是难题,而且有的家长会教学生这样的答案:35×3/5=21(只),这样的答案虽然是对的,但是,这个方法高于了本学段的学习,它不是学生能理解的做法。对于学生也只是照样子把家长的答案写进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内容,设置微课精讲,不仅可以通过微课把本节课难懂的知识进行呈现,同时还可以对难掌握的题进行讲解,同时配套1到2道的练习以及变式加以巩固,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