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对学生未来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充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耐心交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性开展礼仪教育,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如此方可真正有效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班级管理;方法
学前教育作为中职教育阶段的重要专业,学生比例较大。这部分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们多数会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进入教育领域,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班级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成效的进一步提升?这就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注重耐心交流
耐心,是一个人的良好品质,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耐心应该是基本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都会成为幼儿教师,并且她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这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此,中职学前教育班级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注重用耐心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召。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耐心作为“最基本的沟通语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我曾经在进行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的管理过程中,遇到过一个学生。该学生长相温柔,却性格暴躁,与她的外貌格格不入,这种性格也影响了她与班内其他同学的交往。注重到这一情况后,我与这名学生进行了一场长达四个小时的谈心。在谈心开始阶段,这名学生并没有领情,认为我是多管闲事,也认为自己性格并没有问题。于是,我耐心与她交流,给她讲述平时发生在她身上的、与学生争吵的案例,分析彼此之间的对错,最终这名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走出办公室时,这名学生向我鞠了一躬:“老师,从来没有人这么耐心与我交流。”事实证明,在之后她的性格改变了很多,耐心与学生交流,不失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
二、坚持因材施教
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知识基础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一些学生身上体现出了自卑情绪,这种情绪对于学生的成长很不利。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充分注重到这种不利因素,结合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发现中职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特长,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凝聚最大班级向心力,提升班级管理成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在谋划未来与拼搏当下中实现自己的预期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显著特点,特长学生十分多,或者有意愿学习到某一项特长的学生较多,这种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生们都希望能够“跳起来摘到一个桃子”,都希望“有所学、有所获,并能依此生存”,因此,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特長。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在培养自身特长过程中,提升了信心、具备了能力、增加了素养,也实现了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三、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备的,也是应有的。我认为,礼仪教育更是班级管理的需要,因为其可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矩意识,对于班级管理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班级管理和礼仪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一以贯之的。
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礼仪教育很有必要。我们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爱、礼让,学会团结、合作,形成良好的待人品质,具备最起码的仁爱之心。只有这样的“幼师储备”,才是学前教育真正的希望。我就系统开展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观看视频、课程讲授、行为指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行为习惯、品质素养上下功夫,最终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更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为班级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的变革,学生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主体,其自然无法避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微信、QQ等新型社交方式的出现,已经成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有效平台,其为班级管理提供了良好载体。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互联网+班级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积极搭建互联网交流沟通平台,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创设有效条件,同时要注重发挥班委的作用。
我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较为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在开展班级管理时,我发现学生中“低头族”现象十分明显,并且学生对微信等信息交互软件的喜爱程度十分深厚。鉴于此,我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微信的独特优势,组织建立了两个班级微信群。其中,一个微信群用来进行通知下发、活动安排等工作性消息的发布,另一个微信群为生活微信群,鼓励学生将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听到的各种趣闻、读到到优秀文章在群里进行分享,要求班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同学们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塑造了良好的班级管理微信生态圈,更是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全面提升了班级管理成效。
本文充分借助已有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的班级管理案例,提出了相应班级管理方法,希望可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此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班级管理,并非班主任一人之事,其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各个方面的高度参与,唯此方可真正筑牢班级管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鹏飞.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管理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7 (30).
[2]何艳芬.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J].广西教育,2017.
作者简介:王艳妮(1984-),女,壮族,广西百色,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