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霁然
摘 要:东巴象形文字在商品中的应用,在丽江古城的商品市场中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本文基于对丽江古城中东巴文商品的调研,梳理目前可见的东巴文运用于商品的方式,并对其使用提出建议,以期东巴文在商品中的使用与其文字涵义、产品特性、功能相结合,使商品更具文化内涵。
关键词:东巴文;丽江古城;“新东巴文”;创意产品
东巴文又称为纳西象形文,是居住我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创造并沿用至今的一种图画象形文字。纳西人称其为“斯究鲁究”,“斯”是“木”之意;“鲁”为“石”之意,故而有学者将其译为“木石上的痕迹”或“木与石的记录”。该文字多由纳西族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使用,用以书写东巴古籍,同时,民间也使用它来记账,书写医书、谱牒、契约、书信。据方国瑜先生编定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共收录东巴字2274字,其特点在于它是人类文字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的象征,傅懋勋先生在对东巴古籍中的文字和语言分析后认为,东巴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接近图画,它在文字发展史上,代表一个特殊的阶段”①,又由于东巴文使用、传承至今,故日本京都大学西田龙雄教授将其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东巴文化的传承、记录和发展传播,实有赖于以该文字作为载体和媒介。如今,东巴文不仅被用来书写东巴经书,记载日常生活,也被用于书写传统对联、纳西族谚语、祝福语、书签,同时更广泛应用于艺术品、服装、首饰、商品包装设计、多媒体等领域。
1 选题契机和范围
东巴象形文如何应用于商品,是笔者参与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有关东巴文化创意商品的市场调研内容之一,调研范围为以丽江古城为中心辐射的丽江城区。调研结果显示,在与东巴文化相关的商品里,以东巴象形文字装饰为主的类别占有很大比例,并且不限于实物品类,也在多媒体领域有所体现。此类商品出现于丽江古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且品类丰富,高低端不等。
这些品类各异的东巴象形文相关产品,绝大多数为旅游业服务,销售对象多为游客。于是自然而然地,将东巴象形文字产品与旅游业联系到了一起。然而,早在丽江旅游业兴起之前,就已出现以东巴象形文字作为装饰的传统商品,销售对象大都为本地居民;在丽江旅游业兴起之后,这种风潮有增无减,买者也以游人为主。如今的丽江古城已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从事着制作、售卖东巴象形文相关的商品。
2 东巴象形文在商品中的应用类型
目前东巴文字在商品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使用作为语言文字的东巴象形文字原文,二是将东巴象形文字作为创意设计的基本元素。前者是将东巴文字摘录、提取后通过绘制、镌刻、纺织等方式体现于商品之上;后者则是根据东巴象形文字图画性的特点,对其进行艺术性创造,成为“新东巴文”,使之成为具有美感、表意的形象和特征,变成一种独特的创意字体,再将其使用于商品。
原文的使用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本地工匠、商人对东巴文字有了解、有意识的运用,将东巴象形文字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商品本身,以此体现商品的民族性、独特性和文化性。此类型是将东巴文字原文与本地产品相结合,使之成为具有纳西民族特性的商品,在丽江本地更为明显。二是印制有东巴文字的旅游小商品。这类商品中的东巴文大都失去了其原有含义,仅仅将这种带有东巴文的商品当作一种“丽江”、“纳西”、“东巴文化”的代表和特征来出售,并不能体现出东巴文字的内涵。
以东巴文为设计元素的创意字体的使用,则大多体现于多媒体领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日本的浅叶克己先生设计的相关产品。 他从60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东巴象形文的研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创作了“设计东巴文字”,并于1999年在云南丽江举办了东巴文字展,后出版《给我力量,东巴》、《与东巴交流》等书籍。可以说,在东巴文的创意使用、多媒体应用上,浅叶克己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上述分类可见于下表:
以上两种方式,在商品品类、地域上差异明显。直接使用东巴文字原文,常见于丽江本土向外出售的商品,如银器、陶器、民族特色纺织品、服装、旅游纪念产品等,有较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息,同时商品类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将东巴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的创意字体,则不限于本土商品,其运用方式和领域已具有国际性,可广泛见于各品类商品包装、海报设计、游戏、多媒体应用等领域。
3 东巴象形文典型商品
3.1 原文使用
在商品上直接使用东巴象形文原文,使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最普遍运用方式。然而,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现已形成两种内涵、风格迥异的商品品类。
3.1.1 赋予东巴文意内涵的商品
一些对东巴文化有了解的工匠、商人将东巴文意融入到与之有关的商品当中,使其在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商品中显得与众不同。此类型对东巴文的使用特点,在于将实物外观形象、用途或寓意与相应的东巴文含义相结合,设计出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的商品。在具体运用中,对凸显东巴文化内涵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有些着重体现东巴文的字义;有些着重于体現其形象,即线条美感;有些则倾向于将东巴文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1)突出东巴文字字义。将东巴文字的含义与实物相结合而化作特色商品,是赋予商品以文化内涵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其特点在于以东巴文字体现产品的用途或内涵。如丽江百岁坊制作的“天雨流芳”系列足银书签、“和睦之家”银制摆台等产品就突出体现了这类商品的特性。“天雨流芳”是纳西语音译,意为“去读书吧”,该款书签将纳西语的劝学古训化作了实物,书签背面有对应的纳西意译,其含义与书签的用途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使产品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和睦之家”摆台则运用了东巴文具象性、图画性的特点,将东巴文形象与“家”的内涵相结合,图案上部为日月,中间为三口之家,下部为大地。由天、地、人三者结合组成“和睦之家”,整体的图案又为东巴文的“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