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艳
【摘 要】齐齐哈尔位于祖国东北部,其方言属于东北方言,因是边疆地区,齐齐哈尔方言易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满语。汉语和满语相互融合,满语词汇入齐齐哈尔方言词汇系统。笔者将汇入齐齐哈尔方言词汇的满语词粗略分为三类:日常交际用语、饮食用语、满语地名。本文主要分析现存齐齐哈尔方言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满语借词,其现义与原义有些发生重大变化,有些通过音译的方式得以保存。
【关键词】齐齐哈尔方言;借词;满语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214-02
清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制,康熙皇帝派大臣及军队来掌管齐齐哈尔,因此大量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迁入齐齐哈尔城,他们在这里长期定居生活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通婚,使得齐齐哈尔方言中有大量的满语借词。由于日常交际、生活、地名等的沿袭,这些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汉语中。齐齐哈尔方言中数量众多的满语遗留词汇,对独特的齐齐哈尔方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满语借词
清朝统治时期,满语作为国语有着优势地位,汉语作为日常使用的语言比较通俗,两个民族密切接触,满语词汇逐渐融入汉语中。齐齐哈尔方言中有很多满语词汇遗留在日常交际语中,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满语借词。
“稀罕”来自满语cihalambi,即“喜欢,满意”。还有一个解释是“稀有的事物”。出自鲁迅《〈伪自由书〉后记》:“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的难能可贵起来了。[1]”“咋呼”即“泼妇”,来自于满语ahu,如今解释为“瞎喊,虚张声势”。如吴祖光的《闯江湖》第二幕:“看见了就算了,别咋呼。[2]”“勒勒”,在齐齐哈尔方言中带有贬义,来自满语leolebi,即“空谈”,“瞎勒勒”就是“瞎说”的意思,而该词在满语里是“谈论”的意思。“磨蹭”在齐齐哈尔方言中也可说成“磨叽”,来自于满语moco,意思是“迟钝”,如今解释为“动作缓慢,做事缓慢”。郭澄清的《大刀记》第十六回:“他挥动着匣枪又跟上一句:‘快!别磨蹭![3]” “呵斥”即“责备”的意思,现义与原义基本一致,来自满语hacihiyambi,宋朝文天祥的《<纪事诗>序》:“诸酋群起呵斥,予益自奋。[4]”“撒楞”来自于满语sergelen,即“麻利、行动迅速”的意思。“河楞”来自于满语oron,是“波纹”的意思,齐齐哈尔方言中指洗过的衣服干后留下的污渍。“倒登”,来自于满语taoden,在满语里表示挪来挪去的意思,在齐齐哈尔方言中也是这个意思,如“蓝色的柜子就放在这个位置,不用倒登。”“别扭”在齐齐哈尔方言中是指两人之间有矛盾,来自满语ganiu,其满语意思为“特殊”。《孽海花》第二十六回:“我这句话,仿佛有意和陆大人别扭似的。[5]”这里的“别扭”取前者之意。“撒么”来自满语samo,即“到处看”。如“认真吃飯,别撒么。”“马马虎虎”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不仔细。另外一个意思是勉强、凑合,出自矛盾《子夜》。如“办事情要严肃认真,不能马马虎虎。”“胳肢”来自满语gejihesembi,即抓痒腋下使人发笑。“棒槌”来自满语orhoda,是洗衣服的用具;又指外行,头脑简单,呆傻,如“张三是个棒槌。”“吗撒”在齐齐哈尔方言中有喜爱的意思,如“他吗撒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把皱纹抚平,来自满语mosa。“叮当”在齐齐哈尔方言中是“穷”的意思,满语里也是这个意思,形容人穷时说“穷的叮当的。”“秃噜”满语意思是食言、爽约,如“这件事办秃噜了。”在齐齐哈尔方言中是“松散”的意思,如“小红,你的鞋带秃噜了。”“来(lai上声)”满语是“撕”的意思,“衣服来坏了”即衣服扯坏了。“挺”字是我们口语交际中经常使用到的,来自满语ten,有“很”“甚”的意思。“整”,满语为arambi,即“弄,做”,“整点饭吃”即做点饭吃。
满语和汉语的融合不仅是一种语言优化,促进了齐齐哈尔地区语言文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满、汉两族人民的交往,巩固民族团结。另外,满语词汇在齐齐哈尔方言词汇的遗留,生动体现了齐齐哈尔方言的特色,丰富了齐齐哈尔方言的内涵,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饮食用语中的满语词汇
满族分布在齐齐哈尔的大部分地区,满族饮食文化很有特色,对齐齐哈尔地区的饮食文化有深远影响,现今齐齐哈尔方言词汇中仍有大量饮食词语来源于满语。
满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是将谷物磨面蒸熟而食,粘食居多,在齐齐哈尔的农村,最有名的就是粘豆包。粘豆包,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满族美食,现在齐齐哈尔大部分地区都有冬季吃粘豆包的习俗。“撒糕”,来自满语freshenefen,俗称“撒年糕”,用黄米面和糯米粉搅拌,撒上红豆蒸熟,是东北冬季的特色小吃。“小米子”来自满语je,北方称为“谷子”,可熬小米粥,也可蒸熟来吃。酸菜,满语俗称“布缩结”,在齐齐哈尔,大多数老百姓家冬季有腌制酸菜的习俗,将大白菜洗净以后,放入缸中摆放整齐,将有一定重量的石头压在上面,过三个月以后就可以享用。酸菜有多种做法,烤肉、涮火锅、包饺子、做汤时酸菜必不可少。
三、地名中的满语词汇遗留
地名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记述了当地的社会历史与民族发展进程。满语地名在齐齐哈尔方言中的遗留,向我们生动展示了齐齐哈尔地区的文化传播交流和民族的发展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齐哈尔地区仍有特色的满语地名在使用。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bukui,原义是摔跤手,‘齐沁哈尔的音译,是边远地区的意思。[6]”“富拉尔基”是满语地名在汉语中的典型遗留。富裕县因县境内有富裕尔河流过,县名由此而来。“富裕”在满语中是“低洼地”的意思。“三家子村”是齐齐哈尔市下辖的非常有名的满语村,“三家子”源自满语 ilanbo,三家子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满语遗存最完备、最典型的地区。另外,齐齐哈尔的山与河流的命名也可以看到满语遗留的痕迹。碾子山,“碾子”在满语中为niyeleku,大致发音为“碾勒库”。嫩江,满语是“nonni”,意思是“碧绿的江”。“乌裕尔河”是满语“乌羽尔”的音译,“乌裕尔”在满语中是“涝洼地”的意思。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透过齐齐哈尔方言中的这些满语词汇,我们不仅透视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了解了齐齐哈尔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7]。满语和汉语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促进了齐齐哈尔地区语言的繁荣发展,使齐齐哈尔方言成为东北方言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2]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第13卷[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7,335.
[3]郭澄清.大刀记第二部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308
[4][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483
[5]曾朴.孽海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58+359.
[6]高扬.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借词[D].广西师范学院,2010.
[7]于晓.东北方言词汇中的地域文化[J].科教导刊,2011,(1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