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琰
【摘 要】《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新时期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它在主题层面上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将传统思想渗透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上,因此探寻它其中体现的古代思想渊源,同时表现从古至今对于生命及人性的观点与看法,在表达现实感的同时体现文化内涵与意义。运用古代哲学程式“体”“相”“用”对它的本质、现象和社会功能等进行了剖析。同时用《乐记》中的美学理论来丰富电影的情感表现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思想渊源;现实表现;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199-02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它用电影本体的视听语言元素、人物角色和表现的主题等给予观众一段审美体验,它将电影本身与电影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视觉听觉触及观众内心,潜移默化地传达了思想,其表达的思想追根溯源,回归到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与经典著作中。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它将传统思想映射到现实社会中并且赋予传统思想新的诠释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程式用“体”“相”“用”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新时期现实主义题材電影,它在主题层面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将传统思想渗透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上,电影有它的精神内核,同时通过表象来表现其本质,并且用来表达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
一、《我不是药神》中蕴含的儒家思想的现实表现
现实主义电影往往触及现实性问题,表现现实性,突出事物的本质。现实性的表现,是深邃思想的呈现,是精神内涵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从《我不是药神》中所呈现的“相”,即物质的表象,关注在观众看到的,感官感知到的形式与风格。电影中的“相”即观众的感知以及联想。“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范围较大的伦理道德范畴。从男主人公程勇出发,首先他是有真实的事件为依托,他经历了从无勇到有勇的过程,也经历了思想的转变以及内心人性的拷问。“勇”在儒家思想中的表现,孔子曾在《论语·宪问》中提到“仁者必有勇” ①,“勇”顾名思义指果断、有勇气、勇敢。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中,它是孔子施行“仁”的其中一个条件,它必须符合“仁、义、礼、智、信”,同时不能“疾贫”。程勇的“勇”表现在仁者爱人,舍生取义。在众多面临生死攸关的生命面前,他选择宁愿触碰法律甚至破产也要为大家去买“廉价药”。《我不是药神》突出了英雄主义的思想,程勇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塑造出来的平民英雄,从市井中经历了人生低谷,抓住了商机,却因为更多人放弃利益,充分体现了“仁”。程勇被塑造成为一个解决底层人民群众苦难的民间英雄,他一步一步地迈向英雄之路,实现内心的自我救赎,在最后的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选择中,选择不畏艰险地为人民服务。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则是当代英雄的典范,他站在了正义的一方,为多数人民考虑。“仁”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相互爱护,相处融洽。《我不是药神》中除了程勇,还有其他次要人物,同样也有仁这一特性。《阳货》中写道:“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②”。当程勇眼前出现一群戴着口罩随时面临生死危机的人,他内心的善被激发出来,是人性本善的又一体现。从程勇个体的“善”到团体的“善”再到《我不是药神》中的人物群像的善,电影中展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善”的。尽管在法与情之间徘徊,人物角色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通过时间与事件不断发展,人性的善凸显出来,表现在很多人物角色中,电影中塑造了丰富、鲜明的小人物。很多看不起病的病友群体,他们戴着口罩,聚集在黑暗、狭小的空间,有渴望自己的亲人康复的家人,还有坚持正义、难以执行上级命令的警察,还有信奉主的牧师也在帮助这些病友们,他们都是普通的人物。假药贩子张长林最终选择保护程勇,从内心选择从善。善也可以表达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③” ,电影中的程勇等一些人都体现了这样的特征,他们同情病弱之人,同情无力拯救生命之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写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④”归根结底,人物角色的行动动机在于仁、善。
二、《我不是药神》中思想内涵的视听表达
“相”不仅是从人物角色的行为动机上,同时在构图以及对话等突出电影中蕴含的诸多思想内涵。《我不是药神》中多次出现程勇的面部特写,从他脸部洋洋得意到不在意再到沉重和看到病友的不忍,这也是表现了程勇对生的理解逐渐深刻的过程。同时,电影中多次使用运动镜头,大多是横移镜头来表现慢粒白血病的患者戴口罩的群像。一是表现他们对生的渴望,二是表现对低价药的极度需求,三是表现人物对程勇的感谢与感动。群像的出现,表现了众多人物的态度,表达了更深层次上的情绪。电影中出现了几个物体作为视觉符号来隐喻生命。一是口罩,病人戴口罩来保护自己与外界细菌隔离,卸口罩表示自己对生的渴望与对程勇的尊重。二是橘子,代表生机,吕受益试图抓住救命的稻草,橘子是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象征。在程勇与刘牧师的对话中,还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是一个多元融合体,不仅有儒家正统思想,同时杂糅了佛教与道教的精神。佛家思想也在程勇对生命看法的转变后被很好地诠释出来。程勇舍弃自己的利益事业,选择帮助更多生病的人,并且坚持自己的做法,在法庭上指出“他们吃不了天价药,就是在等死”,这意味着救赎,同时也迎合了对话中的佛教思想。
三、《我不是药神》中古代思想的情感表现与文化意义
《我不是药神》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在运用新时期表达思想文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儒家、佛教的思想,也体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表达思想的深刻性和内容的独特性。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其增添了思想内涵,让生活艺术化、思想化,将电影中发生的故事与中国古代的思想相关联,同时在新时期赋予其新的感悟与理解。电影艺术能在表现思想的同时表达情感,使意义和情感二者的统一,《我不是药神》的“体”和“用”,首先从《乐记》中也就是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研究入手。“体”,指事物的本质。《乐记》认为艺术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⑤,从中感受的亲情、友情,大到对生命的尊重和信仰。《乐记》中将感情分为客观事物之实情、个体的情感的具体形态和超越一般个体的情感。电影建立在真实故事的题材之上,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它以真实的故事和社会事件进行改编,它展现了一部分的事实同时又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个体情感的展现,一是亲情,程勇作为父亲又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照顾和对儿子监护权的守护,亲情的维系,在于传承与责任。将亲情置于首位。再者,吕受益的小家庭中,苦苦坚持也是为了亲情。同样黄毛对亲情的满怀期待。二是程勇对吕受益、黄毛的情感,他们在一起奋斗的友情。同时欲望也是情感本质的体现,程勇对金钱的欲望变化同时也体现对生命看法的转变,是人的本性暴露的过程也是程勇面临救赎的过程。还有就是整部电影的“求生欲”,对于超越一般个体的情感,也就是社会性的情感,它包括群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极度的渴望。社会性的情感是给予病弱足够的同情与帮助,超越个体对个体,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联系。
电影的现实主义,是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下,深刻揭示生活本质、人性善恶与思想内涵的电影美学风格。贴近真实生活,它选择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主题作为背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直面当下的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问题。它给予观众一段对现实生活引人深思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发挥了艺术的社会功能的作用。《我不是药神》之“用”体现在《乐记》中,一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表现现实生活。它既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也能用艺术的气息唤醒人们向善的情感,表达现实问题,表现共性,影响、感染受众,形成正确地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使之与受众内在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将社会问题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反映出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于传播思想,发扬文化。电影反映关于大病重病等医保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在改革发展到今天,还仍需解决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贴近真实生活,它选择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主题作为背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直面当下的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问题。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也体现了其深刻性,还有关于女性权利的法制建设问题亟待解决。电影中还体现了人心善良却仍要遭受处罚情况,它体现了法与理、法与情的关系。三是体现在个体的感情欲望同社会伦理道德相统一的关系。深刻探讨生与死的关系,人性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情感与理性等哲理问题。《乐记》认为艺术是有一定政治伦理功效的,情在政治思想、伦理纲常、自然世界等起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现实主义创作,让现实主义电影焕发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力量。电影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和思想内涵,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努力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我不是药神》为例,用一个人的生活细节和某一群体的生活反映大多数人的情感,它传扬了中国精神。巴赞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人道主义,它应该关注底层,同情弱者与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和关怀。该电影取得高票房,也表现了强有力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效益。
四、结语
通过探寻《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古代思想渊源,这部电影将古代的儒释道思想作用很好地诠释了出来,同时借用“体”“相”“用”的概念来解释《我不是药神》中的思想文化。《乐记》作为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研究,从《乐记》的社会功能中分析其中的现实意义、思想内涵及文化表达。新时期的现实主义电影本着从现实出发,表现社会显示问题的同时,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核并蕴含丰富的情感,同时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传递精神力量,实现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给予现实主义电影更多的关注。
注 释:
①孔子.论语宪问.
②孔子.论语阳货.
③孟子.告子章句上.
④孟子.公孙丑章句.
⑤荀子.乐记.
参考文献:
[1]王一星,万启航.探析国产现实主义影片新理论转向——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J].中国报业,2019(02):57-58.
[2]王琳.论国产商业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民族化表达[J].四川戏剧,2018(11):93-95+124.
[3]刘子瑄.愿良知能被温柔以待——《我不是药神》影评[J].大众文艺,2019(02):182.
[4]许春姝.《我不是药神》的人民性解析[J].电影文学,2018(23):140-143.
[5]陈玲.《我不是药神》:一部不完全的现实主义之作[J].视听,2018(12):98-99.
[6]吴忧.一场人性与法律的博弈——浅谈徐峥新作《我不是药神》[J].西部廣播电视,2018(23):83-84.
[7]修芳芳.分析国产年度力作——《我不是药神》成功原因[J].品牌研究,2018(06):55+60.
[8]郭雅静.从视听角度评《我不是药神》主题意蕴[J].传媒论坛,2018,1(21):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