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防骗对策研究

2020-03-27 12:17林永明
今日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诈骗子女老年人

林永明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的事件日益增多且表现出手段多变、层出不穷的特点,给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财产上造成了极大伤害。为了防止老年人受骗上当,保障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 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本文拟对当前老年人受骗的特点进行归纳,从学习过程出发分析老年人受骗上当的 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防范老年人上当受骗。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从 2000 年开始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2011 年开始,以平均每年增长 0.4% 的速度增长,截止 2018 年占总人口比重已达 11.94%。近年来,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屡屡发生,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来了巨大的心理、生理伤害,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如何有效地防止老年人受骗,保障老年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是全社会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特点

根据当前从新闻媒体上反映出来的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情况,有保健品消费、有神医迷信,有投资品消费、有高息投资,甚至电信诈骗等多种情况均有发生。这些受骗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当前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披着“合法”的外衣。主要表现在:诈骗作案方式呈现职业化趋势、团伙分工合作趋势;有些诈骗团伙进驻高级写字楼、注册公司,组织结构严密,手段多、翻新快。有以合法的程序在各地开设店铺形成连锁,然后以义务宣传健康知识、免费体验疗效、打卡赠送小礼物等方法吸引老年人来店收听、收看所谓的“健康”知识,高价推销养生产品,最后席卷财物逃之夭夭。有注册公司,以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公司债权等非法金融产品。

(二)打亲情牌、感情牌

诈骗人员通过向老年人赠送小礼物,登门推销、请客吃饭,组织“健康讲座”,教授养生体操,对老人嘘寒问暖,是老年人无处不在的“知心人”“贴心人”“好儿女”。他们骗取老人信任后,往往会以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好投资项目”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把老人的养老钱席卷一空,然后不见踪影。

(三)上当受骗后果严重

老年人受骗上当后,一方面会因为服用三无产品对身体造成危害或听信诈骗人员的话擅自停药、危及生命;另一方面会导致多年积蓄被诈骗一空、甚至债台高筑,家庭关系紧张。还有鉴于行骗违法成本低、收益高,这就使一些好吃懒做、幻想一夕暴富的年轻人甘愿“捞偏门”,出现了一些“诈骗村”,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老年人受骗上当的主要原因——基于学习过程分析

老年人屡屡受骗上当,原因多种多样。社会越来越城镇化,在城镇小区里家家户户都紧紧关着门,楼栋大门紧锁,相互串门相互溜达已不是经常可以看见的现象。老年人没有地方、没有人去聊天交流。往往可以看到老年人默默地坐着晒太阳,旁边是匆匆路过的人。当前高龄老年人空巢化已成为普遍现象,空巢老年人大都缺乏家庭温暖、缺乏家庭关爱。另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都患有各种慢性病,身体上大都承受着各种疾病带来的疼痛、不适,他们普遍对能治病、减缓疼痛、延年益寿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再者老年人思想观念普遍陈旧落后,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经验足以应付一切,不愿意也不想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越老越“固执”。

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自我防范的能力不足或者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足,让一些只要稍加辨识就可避免上当的诈骗手法轻易得逞。许多老年人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对人对事的防范意识较弱。再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了后, 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导致老年人辨识能力不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把发生在头脑里的学习活动称为学习过程,把发生在头脑外的活动称为教学。他把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趣、愿望

一定的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表现为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付诸行动。

第二阶段:学习、存储

选择同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并将有关信息输送到短时记忆阶段,淘汰无关信息。然后,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 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最后,将获得的信息按一定的形式(形象和概念)送到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

第三阶段:应用、强化

辨识各种新情景,在记忆库里寻找相关知识使之复活(也可称为回忆)。然后,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各种新情景中。最后,完成了新作业而意识到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而加深这些知识储存的痕迹(即强化这些知识)。

根据加涅的学习过程理论,老年人受骗上当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新知识、新信息的愿望不强

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对外界信息的反映速度下降、强度减弱,对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减弱,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隐性的抵触心理。再加上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饱经风雨、阅历丰富,完全可以自主辨识出各种骗局,对子女、街道、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兴趣不大,左耳进右耳出, 有的甚至产生出对抗心理。

2.学习效率下降,常学常忘

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新信息的选择、储存短时记忆直至形成长时记忆的效率显著下降。老年人一般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收听、收看来获取信息。通常广播、电视上对诈骗案件的报道较少,报道频率低、留存时间短。而且绝大多数老人日常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他们大多看的是一些电视连续剧、综艺节目等。在冗长的剧情、频繁出现的笑点中,他们无法主动去收集整理有关防骗的信息。他们在无意识间获得这些信息仅是一种被动接受行为,难以形成长时记忆。而且就算是形成了记忆,遇到诈骗时也未能回忆起来,并把它们运用在新情景中。

3.固化知识、虚假信息被“强化”

在没有知识、信息及时更新的情况下,老年人知识老化固化,想用这些“老一套”来辨识出花样屡屡翻新的诈骗手法,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加上诈骗人员一般都会利用小礼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小恩小惠强化在老年人意识中“好人”、“可以信任的人”、“比子女还亲”的形象。在这种形象下,老年人基本上对诈骗人员言听计从,受骗上当是必然的。

4.获取可靠信息的来源狭窄、固定

目前我国空巢老年人家庭已接近一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普遍(自己或家人)都患有各种慢性病。老年人一般家里只有老伴(也是老年人),甚至只有宠物为伴;或者身体有病走不远;或者不敢走远。这都导致了老年人的社交圈子狭窄化、固定化。老年人平时大多与同一小区固定几位老年人为伴。老年人可以获得可靠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子女、社区街道、志愿者、医院、政府有关部门,这些信息来源不能常常重复、重复频率相当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忙于工作打拼、疏于与老年人联系;社区街道、志愿者、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宣传活动定时定点;医院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 宣传是附带的、义务的。其他信息来源还有其他老年人、有特定目的的推销人员,甚至诈骗人员等等。其中从其他老年人处获取的信息是是而非,有准确的,有夸张的,甚至有完全离谱的。推销人员一般带有强烈的特定目的,他们传递的信息有一定的偏差。诈骗人员利用一些是是而非的“科学的”“严谨的”“官方的”信息,通过反复洗脑强化了这些错误信息在老年人记忆中的痕迹。老年人本应该获得的可靠信息由于来源狭窄固定、宣传定时定点,所以不能在老年人头脑里形成长时记忆;而那些不那么可靠的信息则可以天天随时随地、铺天盖地地传递给老年人。

5.维护“万能”“不败”形象

老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年龄大了,心理、生理机能下降,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按照中华传统思想,老年人一般就是家长、一家之主。他们已经习惯从小就在子女面前树立“万能”“不败”的形象;到老了,更是说一不二。遇上事情他们不习惯主动与子女讨论,不习惯主动去社区咨询,不习惯主动去警察局报案。就算是受骗上当了,也不会主动跟子女说。

三、提高老年人防骗能力的对策建议

如何使老年人具有自主辨识能力?或者主动意识到自己没有辨识能力并能主动寻找利用一切信息渠道获取辅助,避免上当?

(一)提升老年人的学习热情

子女应该保持与老人以及周边亲友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老人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了解老人周边发生的事情。距离较近的子女应尽量规律性地带老人外出游览,看山看水, 看花看树;极可能地陪同老人参与各种老年人活动、家庭活动,积极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学习交流。社区、物业是老年人最经常接触的部门,应该让他们多开展老年人的团体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开发商、规划部门在小社区、大街区的设计规划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交流沟通的需求,在场所的规划上应预留更多的公共空间,设计上应多考虑无障碍、老年人适用性。多鼓励年轻人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社区,多与老年人交谈,多让老年人参与游戏,让老年人在活动中感觉到青春热情的存在。社会各方都应来关爱老年人,不让老年人感觉到他们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抛弃,让老年人感觉到他们仍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他們仍有发光发热的地方、机会。

(二)提高老年人的学习效率

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及理解能力下降,宣传信息方式方法应便于老年人掌握和利用。要宣传的信息应直截了当地显示在显著位置,要宣传的信息要便于老年人反复观看学习。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举办讲座,老年人与能与宣讲人员面对面交流,能有较深的体会、能留下较明显的记忆痕迹。比如,邀请在诈骗案件中亲身参与过的警官、曾经阻止过受骗老年人转账银行的工作人员、医生教授等专业人士来给老年人现身说法,举办防骗讲座、交流会、宣传会。二是赠送宣传册。将各种常见骗局及防骗方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制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老年群体,方便他们回家时时翻看、反复记忆。三是绘制巨幅宣传标语、宣传图片。在小区、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绘制巨幅宣传标语、图片,方便老年人时时刻刻都可以观看学习。在小区的宣传屏、楼栋电梯的公告屏上定期滚动播出。

(三)扩大老年人接受可靠信息的渠道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应鼓励他们走出小社区,走向大社区、走向社会,拓宽他们信息的来源。对于走不出去的老年人,我们应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爱老年人。政府各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宣传辨识诈骗的方法、宣传求助的渠道。电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截断诈骗信息的传播途径,尽可能把它们及时辨别出来并消灭在“路上”。社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如投资理财、养生保健、的讲座,如书法、绘画、手工、园艺的比赛;定期张贴、更换防诈骗海报,让宣传防诈骗知识成为日常活动,常抓常新。老年人的子女及亲朋好友作为与老年人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更应及时向老年人传授如何防骗,并反复宣讲以加深老年人记忆。

(四)老年人应放下自尊、充分认识自己

老年人应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有充分认识, 不能高估自己;应该认识到世界日新月异,自己几十年的知识、阅历经验已跟不上时代。老年人应该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尽可能的更新知识。老年人应多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 多参与小区、社区活动,多与参与交流沟通。老年人还应该保持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尽可能跟上时代、保持自己的自主辨识能力。如果老年人已无法掌握自主辨识能力,至少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求助的渠道和手段。遇到事情可以主动问子女,可以主动咨询社区,可以主动向自愿者询问。

另外老年人在得知自己受骗以后,应该懂得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到公安机关报案等方式尽可能保护自己、挽回损失。

(五)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

关爱老年人,子女是关键。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老年人,更要从精神上关心老年人。距离近的,应常回家看看,看看老年人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住的舒不舒服, 出行便不便利。距离远的,应常打电话、视频电话,听一听、看一看老年人好不好。子女应尽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从而减少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早发现、早预防。社区、物业部门、老年大学、各级老龄协会应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如书法、绘画、园艺、手工、摄影、广场舞等学习和比赛,就近组织开展适应节气的春游、秋游活动,让老年人贴近自然感受自然,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政府要完善医疗体制建设,让老年人敢看病、能看病、看得起病,减轻老年人身体上的病痛。政府要完善养老制度建设,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完善老年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老年人权利。(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诈骗子女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Tomb-sweeping Day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