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文
摘要: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为例,结合星湖旅游景区实际,提出从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管理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生态景区保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星湖旅游景区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45
1景区生态保护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强调既不能缘木求鱼,只保护生态环境不谋求经济发展,也不能竭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来谋求经济发展,而应该积极探寻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具体到旅游行业,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保护景区生态是旅游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双赢选择。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首先提出“生态旅游”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旅游概念才传到中国。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旅游的基石[1]。做好景区生态保护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
2星湖旅游景区概况
星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总面积19.527km2,一直以来是广东对外的窗口和旅游名片,背靠北岭山脉、南临西江水域,位于城市建成区中央,是肇庆“山湖城江”城市布局中的重要部分。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资源整体品位较高,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拥有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美绿道等。
七星岩片区总面积8.227km2,属于喀斯特地貌。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道观为主要景观,景色优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
鼎湖山片区面积11.3km2,为原始次生林,植被丰富,以森林、瀑布为主要景观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定位研究站。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活的自然博物馆”、“天然大氧吧”。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七星岩景区内,以岩溶、湖泊、浅滩构成,成为肇庆的城市之肾。其以仙女湖为核心区,火烈鸟岛、丹顶鹤岛、野生鹭鸟岛等20多个小岛如珍珠般洒落在清澈的湖面上。火烈鸟、苍鹭等150多种鸟类栖息其中,栖息北方的丹顶鹤成功到此落地生根,成为中国南方数量最多的丹顶鹤野外繁育基地。春秋分“卧佛含丹”、夏至“立竿无影”、冬至“月亮垂照”等天象奇观汇聚其中,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公园”之一。
3保护景区生态的几点思考
星湖旅游景区有着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发展生态旅游景区,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适度干预”的方针,根据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明确规划、建设、管理的优先序,凸显生态保护在旅游规划、管理、利用行为中的首要位置,从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管理服务提升等方面开展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
3.1生态规划建设
3.1.1旅游规划生态化
目前,景区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发展生态旅游,可以适时启动景区生态旅游专项规划。保护与开发资源,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生态资源的保护问题,关键在于规划。生态旅游专项规划要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永续发展为目的。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可以运用“反規划”的思路,回答“要保留什么,不建设什么”的问题,明确哪一块地是不建设用地,哪一项内容是不建设内容,哪一种资源是不破坏资源,这才能保障从一开始就贯彻生态发展的理念[2]。
星湖景区主要属于山水型、湿地型、人文生态型景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该遵循“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生态融洽、容量控制、整体和谐”的原则,尊重和展示自然,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应该鼓励市民游客参与规划编制过程,以此使得规划取得广泛的民意认同,从而调适游客市民的旅游行为,避免危害资源和景观的可持续性,使得景区管理行为和游客游览行为高度统一、形成合力。
3.1.2旅游项目主题生态化
为适应悠闲娱乐、体验式旅游发展,将生态元素与景区旅游项目密切结合,建议采取主题乐园模式,实现景点特色鲜明化、旅游活动主题化、项目主题生态化,即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主要以增强旅游者保护自然的意识、增进旅游者与自然之间的了解、交流和互动为核心。
3.1.3旅游基础工程生态化
生态旅游的基本路径是生态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应“无痕”开发,仅为游客提供必须的服务,减少对原生动物和自然植物的侵占和破坏。同时,应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协调统一,对规划建设的区域,应尽可能保留区域特色,保护自然肌理,不造成根本性破坏,保留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3.1旅游设施生态化
对亭廊桥阁、停车场、游步道进行生态绿化美化,种植绿植,提升生态品位。如景区的游步道要参照生态停车场的建设模式,在石级与石级之间、生态砖与生态砖之间要留生态空隙,种上绿植。
3.1.3.2建设项目生态化
建设和设施使用当地乡土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使用竹、木、石、藤等自然物料。
3.1.3.3建设措施生态化
尊重自然,让自然做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避免硬底化间断,危害或阻碍野生动物生存、迁徙及繁殖,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地形、坡度及植被、水系,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原场地平整,把原来的树、石头、山丘摆平,大面积铺上石材,做人为景观,导致拥有了一块城市广场式的平地,却失去了泥土的气息,原生态的感觉的现象发生。
3.2.3保护水资源
水污染的成因一般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星湖周边基本没有重工业,周边村落只有少量的农地,因此生活污水污染是造成星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故而,除了实施系列治水工程,还需要多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对市民游客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要引进来,请市民游客走进景区接受生态环境教育;还应主动走出去、送上门,多种形式对肇庆市民开展广泛的生态环境教育宣传;同时,要加强对周边农地面源污染的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共同治理。
3.2.4保护动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生态景区设计应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原生态的旅游景区。
3.2.4.1实施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程
湿地公园内植物成分以热带常绿树为主的热带—亚热带分布型。经调研发现,星湖湿地公园内植物共有604种,多样性较高。其中,大戟科植物包含的属最多,物种最丰富,是构成灌木层的重要科。星湖国家湿地中的植物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完整度高达96.1%以上,但是总体病叶比亦占3%,虫害占到4%,枯枝率则达到19%。其中,女贞属和相思子属,树木树叶病虫害较为严重,需要对植被进行恢复。
星湖区域自然条件维持较好,适合鸟类停留栖息。经调研发现,星湖现有鸟类15目,54科, 151种。其中,《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类保护鸟类只有2种,数量较少而珍贵,需做重点保护;《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类保护鸟类20种,同样需要注意保护。同时,发现星湖蛙类5个科,12种;另外还有鬣蜥科1种,石龙子科2种。其中,虎纹蛙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类保护两栖类动物,需注意保护。
3.2.4.2保护生态系统的本土性,防止生物入侵
在植物配置的时候,禁止或慎用引进外来物种,保护古树名木和原生的乡土植物群落,防止生态环境退化。菊科植物的丰富性仅次于大戟科植物,也是地被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多为野生品种,同时也是入侵植物物种较多的1个科。入侵植物中五爪金龙蔓延快速,对周边植物的危害较大,建议及时清除。
星湖中的鱼类经调查有45种,隶属于9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鲈形目、鲇形目分别占星湖鱼种类的42%、24%、16%,多样性较好。但是,罗非鱼、鲶鱼、巴西龟等外来物种较多,应该重点监控并治理。
3.3生态管理服务提升
3.3.1生态服务提升
生态旅游是将环境教育融入旅游活动,将低碳绿色行为融入旅游行为当中,开展原生态体验、教育、认知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强调生态性、自然性、原生性,强调突出自然本色,旅游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的观赏玩乐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设备简单,基础投资费用相对较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4左右。
目前,旅游市场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悠闲旅游转变,同时生态旅游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这要求旅游服务走生态化提升之路。传统的观光旅游注重感知,悠闲旅游则越来越重视互动性、体验性,生态旅游则重视知识性、科学性、环保性,消费层次越来越高,对应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生态服务、生态科普不是简单感知而来的,需要专业的活动设计、专业的人员进行科普指导。
3.3.1.1要开展生态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丰富自然旅游、绿色旅游、科普研学旅游,丰富旅游活动,提升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开展自然课堂等科普研学类活动增加知识性,探索开展攀岩、生态徒步行等健康休养类活动增加互动性。组织适度规模的运动、比赛、团建、户外拓展等,打造运动爱好者的打卡点、企业团建拓展的必选地。
3.3.1.2要重视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加强景区服务团队生态文化素质拓展,对导游甚至是景区全部工作人员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内部人员的水平,还可以通过在导游词中穿插、融入生态科普、教育、环保的内容,向游客灌输生态旅游概念,游客耳濡目染下自然会提升生态行为的自觉性。
3.3.1.3要主动向游客提供生态信息服务
景区在提供一般旅游信息服务的同时,要突出強调提供生态信息服务,如景区的各类生态指标,提供生态旅游行为参考和信息指引。通过向游客提供环境科普服务,提升其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减少吸烟、乱扔垃圾、践踏花草、刻划岩石等破坏环境的个人行为,既保护了景区环境又减轻了管理压力。
3.3.2生态管理行为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都与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关系密切。生态旅游发展,并不是要抑制游客的消费,而是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旅游行为和旅游管理行为。旅游景区的生态化不仅要求遵循自然环境保护,在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上同样要体现生态化的特色。
加大生态旅游管理力度,鼓励绿色生活、低碳消费、循环利用、限量排放。景区商铺应减少使用和向游客提供一次性用品,限量排放废水和垃圾,引导建设绿色商铺。选择生态景观相符合的标识标牌,植物介绍牌不要捆绑太紧,要经常放松,可以考虑选择彩绘路面指引等创新形式。完善分类垃圾桶,细化分类标准。使用低能耗的标识标牌产品、节能节水、带有环保标识的卫浴设施和绿化卫生设备,如通过智能化的卫浴设备设置冲水动力和出水数量、厕纸每次的出纸数量等,切实将环保家居的理念带进景区,引导建设无纸无水的生态旅游厕所。
进一步发展完善智慧景区,提高景区游览的便捷程度,减少管理活动对景区生态的影响。现在景区大多仍是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绿化养护,长时间经常性的绿化养护行为必然会对原生态造成破坏,如多次重复践踏绿植对生态系统的完成性、连续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完善景区绿化喷淋设备设施,提升喷淋系统的智能化操作水平,减少日常化的管理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提升南方鸟岛监控的智慧化水平,增加监控系统布点,加强监控系统信息化分析和研判功能,可以有效减少作业船只靠近核心保护区,降低工作人员上岛作业的频率,从而避免对鸟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景区内应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应成立专门机构对在景区范围内使用化学药品的部门和行为进行指导监督,试行申请审核备案制度,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有效避免出现环境上“公地悲剧”,防止对景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3.3.3生态治理体系
生态景区能力建设要着重构筑景区主导、专业引领、上下互通、内外协调、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景区要主导谋划、积极推动,发挥主体作用,转变思想,拓宽视野,把旅游规划目标由单纯追求美感和经济收益转为寻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景区管理等多种利益的协调统一。之前在以景观美学思想、产业思想、旅游经济思想等主导的旅游规划中,旅游产业取得较大进步,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公共管理等问题。生态保护是多专业融合、交叉的话题,高度重视培养有公共管理、土地经济、规划建设、资源生态、人文地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景区建设,形成内外协调、上下互通、共同治理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4):1-10.
[2]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