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行?衡容
从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首先整理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发现当前学术界主要从政府教育体系构建、双创政策、产学研一体化和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入手,认为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需要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的通力合作。然后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融合、健全双创教育体系、完善双创环境、加快产学研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建议,致力于推动双创事业的发展。
一、引言
基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视角,可以发现就业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而创新创业不仅能够促进就业,还可以推动全民创新,进而达到社会进步的目标。因此,在当前国内创新创业的热潮下,各地政府广泛重视创新创业活动,将其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尤其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并持续推出相应的双创政策,这也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因此, 有必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必要的研究,进而增进大学生创新素养,拓宽就业事业,推动国内的就业工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概述
从创新和创业的文字内涵来看,两者表现出较强的联系,创新促进创业,而创业反作用于创新。在人类社会,不同产品的形成过程都可以被称作创新,而将新产品应用于市场则被叫做创业。目前,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在就业市场方面出现了容量相对增长缓慢的问题,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因此,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创新创业的价值,需要致力于提升就业能力。而在就业能力方面,通常包含基本就业能力、团队能力和自我规制能力,为培养出此类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产学研合作对大学生“双创”活动培养的影响
在对当前的创新创业实践进行研究后,发现产学研是推进“双创”活动的主要方式,能够在创新创业与现实就业中构建起桥梁,通过开展产学研活动,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促进大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工具。当前,在多数高等学校,“双创”能力意见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为发挥“双创”的效益,也需要将其置入高校的产学研体系内。部分学者曾指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需要保持渠道畅通,应当重视与产学研的融合,构建相应的“双创”管理机制;此时。高校可以加快“双创” 资源建设,成立“ 双创”平台, 明确“双创”人才培育方案,筹措必要的“双创”教育经费,将“双创”活动引至校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出有效的“双创”人才孕育渠道。
(二)环境氛围对大学生“双创”活动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双创”活动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以蔡建峰为代表的学者发现,在大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时,通常会与所在区域的高新区、产业园存在密切联系,当此类区域具资金、交通和区位优势时,能够吸纳大量“双创”人才。而学者朱晓燕则认为,目前创业园过于关注人才本身的价值,而忽视相应的“双创”评价机制,未能够深入评估创新创业项目本身所能够带来的价值。此时,政府需要合理设计“双创”政策, 结合不同创业园区的需求,向部分具备良好创新特征的项目提供支持。
四、培育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应当加强“双创”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在开展“双创”活动时,大学生必须要意识到自己是双
创工作的主体和核心。但是,通过调研方面学生在“双创” 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大学生广泛存在“双创”基础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知识缺位, 容易在“双创”实践中出现低级错误,进而浪费“双创”资源。然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政策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未能够及时理解政策的内涵,也不能够有效的运用政策,在实际“双创”工作中未能够将政策转化为实际效益。因此,基于大学生“双创”能力培育的考虑,大学生应当从入学起就自觉开展“双创”知识学习,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为后续的“双创”实践做好铺垫。
( 二) 政府应提高“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水平
从我国当前构建的“双创”教育体系来看,整个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大量“双创”问题。而在我国“双创”教育实践中,政府是“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者和实施者,需要结合当前的“双创”现状,进一步完善“双创”教育体系。首先,在理论教育领域,政府需要组建“双创”专家团队,根据目前的“双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双创” 教纲,组织专家开展“双创”课本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高校公共课。然后,在具体的实践方面,政府有必要加强“双创”资金投入,支持和引导各类主体开办“双创”竞赛,鼓励大学生参与“双创”竞赛。
( 三) 高校要适应人才市场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双创”工作方面,高校是“雙创”的重要参与者, “双创”人才和就业市场中发挥着沟通作用,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推动产学研与“双创”工作的融合。当前,国内多数高校缺失产学研项目,导致学生市场化水平不足。因此,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行动,通过理论教育来筑牢大学生的“双创”基础,实现“双创”课程与专业的衔接,形成以创助学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就“双创”工作与企业和科研机构沟通,建立起相应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的校外“双创”活动。(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