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薛晨晖
(第二师焉耆医院,新疆 焉耆)
肺动脉栓塞是指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性疾病[1]。常见的肺动脉栓塞原因可见心脏病、肿瘤、妊娠、分娩以及血栓形成等原因[2]。临床常见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惊恐、胸痛、咳嗽、咯血、晕厥、腹痛等[3]。本文将结合对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操作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年龄23~70 岁,平均(55.67±5.86)岁,其中呼吸困难患者16 例,咯血患者14 例,胸痛患者10 例,腹痛患者5 例,晕厥患者5 例,采用常规胸部CT 平扫方式;观察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22~75 岁,平均(59.63±5.58)岁,其中呼吸困难患者13 例,咯血患者18 例,胸痛患者8 例,腹痛患者6 例,晕厥患者5 例,采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检查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4 h 禁饮食,术前0.5 h 肌注地西泮10 mg,常规备皮,运用导管经下腔静脉,选择插管至左右肺动脉主干,向肺动脉内注射造影剂。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即胸部CT 平扫检查方式。检查前对患者说明进行检查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要求患者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选取正确体位,摘取身上的金属饰物,依据检查需求服用造影剂;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方式,机器型号为GE-CT Optima660,128 层螺旋CT 机,要求患者摘取金属饰物、眼镜等可能会影响成像的异物,对患者进行呼气训练,检查时要求患者采取仰卧位,在呼气末屏气,自胸廓入口至肺底进行连续性平扫。所有患者检查所用造影剂均选用碘海醇,注射前需对患者进行皮试,依据患者体重1.5~2.0 mL/kg 进行注射,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要求。
结合肺动脉造影检验金标准,观察两组患者肺门各段支气管等的显示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由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经由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肺动脉造影检查金标准为肺段动脉显影为1795 个,直径>1 mm 的亚段动脉显影结果为3417 个。而对照组肺段动脉显影结果为1257 个,显示率为70.02%,直径>1 mm 的亚段动脉显影结果为2580 个,显示率为75.50%,栓子检出数为130 个,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有16 例,确诊率为32.00%;观察组肺段动脉显影结果为1795 个,显示率为100.00%,直径>1 mm 的亚段动脉显影结果为3359 个,显示率为98.30%,栓子检出数为271 个,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有47 例,确诊率为94.00%,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对比,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n, %)
肺动脉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其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并通过循环到肺动脉而引起栓塞。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因此一些创伤、静脉曲张以及盆腔手术或长期卧床等,都容易导致血栓形成[4]。
临床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方式一般有肺动脉造影、MRI、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以及螺旋CT 等检查方式[5]。结合本次实验研究,以肺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 平扫检查,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 进行检查[6]。
多层螺旋CT,是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清晰探测到位于肺动脉主干、叶、段肺动脉内的栓子,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及血管截断,对于上肺动脉内、亚段栓子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7]。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合肺段动脉显影、亚段动脉显影、栓子检出数、确诊率等进行分析,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以及诊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依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用以治疗以及挽救患者生命都具有重要意义[8]。
综上所述,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操作方式进行相关检查,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检查以及诊断结果,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