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考

2020-03-26 11:59张娟黄海燕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

◎张娟黄海燕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及设备以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占得市场先进,同时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内部控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当前很多企业尚处于信息化管理的探索阶段,一部分企业虽然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格局,但信息化基础依然比较薄弱,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低,这便对企业的深化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新时代、新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如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提质增效,是各大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笔者就此作以下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括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念

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就是对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控,主要以信息化技术和设施为载体,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包括市场动态信息收集、生产线质量监管、档案资料传递、行政审批、物流运输统筹、对外宣传沟通等等,借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优势资源的集聚,达到资源共享,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益,从而有力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活动,融入发展形势的有效途径。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以进行信息集成,将企业所有的有效信息集中到统一的企业数据化信息管理平台(如图1),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都能在这个数据化管理平台的支持下,挖掘和分析目标客户、及时掌握内部政策动态、规范有序地开展业务,这将有助于支撑企业决策系统,有助于规范运营流程,降低动作成本,准确反映管理动态,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能,更能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1 :企业信息数据化管理平台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理念不深入

信息化管理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缓解人工管理压力的新型管理模式,在这个管理工程中,信息技术及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优化了传统管理形式,让管理效率更高,更系统化,但是基于长期的传统发展观念,不少企业依然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建设进程较为迟滞。比如在一些中小企业内,虽然引入了一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但更多员工实际使用的非常少,在业务开展中依然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导,使得这些信息化设施成为摆设,工作效率仍然无法有效提升。另外,很多企业中,核心管理层大多年龄较大,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影响下,他们对于信息化管理的信任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也只在某一层面或某一部门推行,而为推向全企业,所以无法实现全企业的信息畅通,严重影响实际成效。此外,因管理理念未能及时转变,企业内部对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也较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所以导致其长期发展不起来。

(二)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不突出

企业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兼顾多方面因素,信息化管理作为当前的管理趋势,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推崇,但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仅取决了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完善,还与人才、体制、观念、发展情况等等因素有关。实践表明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健全自身信息化管理机制和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往往在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渡期内,甚至是过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不能做到各项事务的较好兼顾,很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重点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小微企业,因管理人员缺乏足够丰富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在实施中总是在一开始就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建设尝试,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承载力,导致信息化管理进程受阻。在此影响下,企业越是妄图面面俱到就越容易使得任何一方面都无法保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浪费了有限资源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对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信心带来巨大影响,也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发展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充足的决策支持。

(三)信息化管理的人才资源不足

人才是促进企业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质量,新时代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革新不断不断进步,而着力培育信息化管理人才深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现有的信息化人才储备仍显不足,管理层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较大提升。一些大中型企业因发展历史悠久,人员结构上老龄化现象也较严重,老员工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对于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较困难,而青年员工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不够全面和专业,操作使用中没有统一规范,不能确保信息化管理品质,而且因为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也难以与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机融合,不能较好地借助信息化技术及设施开展管理事务的处理和管理问题的解决。另外,因企业性质和经营生产业务范围的不同,需要的实际人才类型各不一样,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管理上较松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很低,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引进,所以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确保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要想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快健全当前的管理体制。当前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内部信息化管理,也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流程,但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企业之间信息化进程参差不齐。同国外一些优秀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健全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首先企业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指引和政策性支持,地方政府没有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事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企业得不到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撑,因信息化建设成本较大,很多小型企业不愿意投入,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较差。其次,已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因内部执行流程不标准,制度缺乏合理性,监督不到位,甚至固有体制与信息化管理存在较大冲突等原因,企业信息化管理一直处于形式化和低效化,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更难实现。

三、新时代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考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各大企业之间的利益角逐越来越激烈,为能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内部协调性,加强企业统一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一)加快观念转变,强化现代信息化管理思维

眼界决定出路,思维决定发展,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让企业管理层级及各员工在思想根源上树立信息化意识,要让其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明白信息化管理的实际价值,并能自觉地接受、学习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更好地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在此各企业需要着重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要做好流程规划,如不定期组织管理层及职员集中学习有关信息化的知识讲座、会议、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演示来提升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通过指导员工实际操作,来切身感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便利,从而促使他们增强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通过邀请信息化专家或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方式来系统性地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基础,为更好地实施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员工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实现共同进步。如此可极大地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为深入推进信息化管理筑牢根基。

(二)深入问题分析,突出信息化管理重心

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节约管理时间,降低资源损耗,提升管理效益。因传统管理模式时效低、差异化大、成本高,造成企业往往内部信息不畅、政策执行不到位、费用比重高,对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而在信息化管理初期因各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形式,同时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所以仍然不能最大化地体现出信息化管理优势。当前我们的企业要尽快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设施,而且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失,必须首先确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要将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发展影响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方面优先实施信息化管理。如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在大型集团化企业中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对企业各部分财务状况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便于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财务事项处理效率,又能加快各部财务融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促进财会人员由事务型向管理型方向转变。

(三)突破传统管理限制,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架构

企业管理综合性很强,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过程涉及到诸多层面,如,资源、管理体系、工具、执行主体、基础设施保障等等,而且每一个层面之间都相关相连,信息化管理作为目前的主流模式,就是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及设备理顺企业不同层面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架构(如图2),这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管理上也会逐渐显露出各种缺陷,如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传达不及时不全面,执行监督不到位,基础保障不充分、等后果,所以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通过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通过建立四流系统将原来管理金字塔体系打破,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并以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而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起到防微杜渐。如此,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好地监管分属公司,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图2 :企业信息化架构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企业朝着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否充足,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信息化知识储备是否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地建设。首先,各企业须充分考虑到自身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从人力资源市场上引进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增强信息化人才储备。其次,企业须充考虑到信息化管理岗位的实际人才需求,组织各关键岗位人员参与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的职业培训,尤其要加强各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和教育,以此提升各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还要让全体员工树立信息化操作意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和积极接受信息化管理,同时要求财务、人事、生产线、市场等主要部门的管理人员主动参与职业再教育活动,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我信息化管理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地与各高等院校建立双向合作战略关系,企业与高校通过商议,开展联合办学和人才定点培训,既可解决学校的就业压力,又能获得充足的具备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实现共同利益。如此可让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更好更及时地处理各种紧迫问题,以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

(五)完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保障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有足够有力的制度作保障,制度越完善越科学越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成效,这个保障既包括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又包括必要的政府政策提高的外部环境支持。从外部环境层面来看,需要政府加快出台激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各地政府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引导与鼓励,要从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层面来做好顶层设计,为企业做好布局和规划,如加快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金、技术对接,全面推广财务电子结算、推行电子发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办公无纸化,为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要紧跟国家政策,一方面加快体制调整和结构改革,加强企业网络和信息化软硬件布置,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覆盖企业全流程的电子管理系统,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精简庸余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以各项法律法规为参照,制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合理合法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也要合法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各项业务。如信息系统标准化操作流程、ERP操作系统(如图3)、电子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企业电子信息保密制度等等。

图3 :ERP管理系统

四、结语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衰荣,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发展滞后,规模较小的企业被无情淘汰,为更好发展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各企业都将信息化管理作为赢得弯道超车的突破口,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快管理观念的转变,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复合型人才培育,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深入分析,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体系,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