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颖
信息技术依托于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走进人类工作和生活,并时时刻刻对人类工作和生活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互联网+”已经改变很多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影视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而“互联网+”的出现正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也必将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持续不断地改变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表现如下: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很多医院都实行了电话及网络预约挂号,使用微信引导就诊,采用银联卡、微信、支付宝进行费用结算,这样多渠道支付方式直接改变了传统财务结算模式和流程。为应对第三方支付财务风险,医院财务从原来日汇总金额核对一种监管方式衍生为按现金、银联卡、微信、支付宝分类的交易明细核对、日汇总金额核对、预存款存量余额核对三种监管方式,来适应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而这样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便利患者的同时,也使得财务从传统核算职能转变为财务核对、监督和管理。
财务工作方式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上世纪90年代)为手工录入会计凭证,软件汇总凭证信息形成财务报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业务信息系统数据深入对接,财务软件实现与医院HIS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深入融合,不仅实现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形成会计凭证,还整合成为以医院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资金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系统为基础平台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使得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HRP系统及时准确了解临床业务量、医院整体收入支出情况、医疗资源配置、医院资金使用、职工工资水平,实现医院动态管理。
从工作方式、财务人员职责、准确性三个方面描述信息化建设给财务工作带来的变化,可做如下表述:
?
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财务人员的管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内部资源的归集与管理,伴随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可以在互联网上及时收集与汇总财务大数据、在线更新和补充、在线分析,从外部广泛收集的信息必然对医院财务管理形成冲击,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获取的信息经过智能加工被用来进行资产、负债、资金、信用额度、医疗服务行为使用分析,并对上述行为进行规范,衍生出新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并使得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其中最为典型管理模式有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和全面预算下资金控制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解决医用耗材核算难题,通过建立低值医用耗材(注射器、输液器、导尿包等)二级库,转变传统财务核算“以领定支”方式,为“以销定支”,如实反映卫材消耗;同样全面预算下的资金控制,通过建立项目库,监控项目资金流向,防范了项目资金超预算,财务资金隐性流出的风险。对物资和现金流实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进而引导医疗行为和医疗设备购置行为良性发展。
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入,医院收入增长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医院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实现医院收支结余最大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使得医院管理的各项指标通过信息网络实时反映,让涉及管理的医院职能部门随时浏览并进行分析,减少不合理支出,增加医院收支结余。
医院物流管理平台使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后勤物资使用量及使用方向监控得以实施。医改取消了药品及医用耗材加价,而药品和医用耗材加价曾是医院收支结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和医用耗材实时监控,依靠合理用药全路径信息化管控、辅助用药分级授权管理、手术耗材临床路径标准和使用规范,减少临床多余不当处置,杜绝不合理支出发生。并且信息平台将上述数据与同行业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比数据差异,分析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性,对临床医师医疗行为进行引导,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培养竞争力。
我国目前的公立医院均是按照编制床位配备人员,由于公立医院规模偏大,运营起来需要医生、护士、检验、放射、病理、行政管理等多种类人员,使得医院人员经费核算繁琐复杂,人力成本反映一直不甚准确,时有人为差错发生。依托于财务信息化建设,医院H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模块对人事薪酬管理、财务工资发放、人力成本分摊的自动联动,不仅保证人员经费数据准确性,还为医院管理者如何配置医院人员人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减少不必要人员成本的发生。
尽管政府一直在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全国财政卫生支出预算从2008年3191亿元增加到2018年15291亿元,但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年社会,以及出生率下降,在职职工增长率低于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基本医保收入入不敷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总额控费医保支付方式,医院不得不采取措施监控临床收入类型,减少医保结算差额,避免因医保结算差额形成医院潜在亏损。例如下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指标给各个临床科室不得超指标诊治患者、制定医保患者人均费用进行考核来提高医保统筹基金使用效率,这些措施的实行,几乎都依赖于医院信息平台。特别是平台的绩效管理模块可以做到考核指标全覆盖,临床科室通过单点登陆可以查询本科室收入、诊治患者类型及数量、医保基金使用情况、手术例数、药品支出、医用耗材支出、本科室收支结余、诊治患者人均费用,根据上述信息调整医师医疗行为,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医疗费用,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2019年6月,国务院公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明确将“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做为深化医疗改革的具体目标。而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执行的总额付费医保支付方式,虽然具有经办部门压力小,可以控制医保基金超支的优点,但是却产生了引导医院向患者过渡医疗、变相套取医保基金、就医患者负担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从2017年起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医疗保障部门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探索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体系,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译作“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根据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疾病诊断、临床诊断、手术、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患者分入不同诊断组进行管理的病人分类方案。它综合考虑疾病严重性和复杂性、考虑医疗需要和医疗资源的使用强度,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病例划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病例组合系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DRGs也是一套医疗管理工具,更是从“支付模式”、“预算方案”、到“质量控制手段”评价系统。
因财务本身的综合性,医保支付方式变动,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也必须随之改变。DRGs收付费医保支付方式,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兼有医疗项目核算和病种核算双重功能,对财务核算和管理提出了极高挑战。在对医院DRGs病种收付费计算的过程中,医院信息平台发挥重大作用。
医务部、病案室通过信息平台病案管理系统梳理住院病案首页,按疾病分类编码(ICD-10临床版)、手术操作编码(ICD-9临床版)在信息中心协助下构建病种费用项目库。
医务部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按国家临床路径标准规范住院医师医疗行为,保证病案数据质量;药学部通过合理用药监控系统,规范辅助用药,在合理用药同时,保证药品使用统计数据准确;医学装备部通过手术耗材临床路径标准使用系统,规范医用耗材使用,保证医用耗材统计数据质量。
财务部通过HIS系统抓取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数量、金额,以及项目消耗的药品、医用耗材,及其综合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消耗,核算出各个医疗项目成本;依据医务部提供的病种临床路径,将每一项医疗项目成本金额及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费用金额累加通过DRG模块核算出DRGs病种成本。
物价办依据医务部提供的病种临床路径,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及药品、医用耗材价格,通过DRG模块核算DRGs病种收入。
财务部负责通过DRG模块,对比DRGs病种实际成本与物价办病种收入。具体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控制差异(金额逆差)。若发现金额逆差,通知医院办公室召开协调会议,上述部门共同参加分析并解决差异,杜绝DRGs医保付费形成医院潜亏。
上述工作完成,全部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各个职能部门在信息平台分别登陆工作,信息平台集中汇总交换数据,最终完成核算、分析、决策。
传统财务分析基本上是借助会计报表,利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人为计算出一系列财务数据指标进行分析。随着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对大数据快速准确抓取成为可能,将大量报表数据加工转换成为分析数据,形成了完善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财务分析产生质的飞跃的信息系统财务分析体系也正在逐步实现。
首先,从会计核算与报表系统收集数据,完成财务常用指标分析。系统直接形成医院资产分析、负债分析、净资产分析、收入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结余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各项指标数据,“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净值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财务主管在上述指标数据基础上,在信息平台财务分析模块综合完成医院价值评估、绩效评价,进而对医院经营效率、管理效率、经营风险分析,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从全面预算及资金控制系统收集数据,系统直接形成医院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等,对医院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量化,警示或激励医院管理层。
最后,将上述两项数据指标结合HIS系统数据,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融合,以平面窗口形式显示,体现为以医疗收入、医疗业务量、药品分析、医技医辅工作量总览、医疗质量总览、医疗效率总览模式的BI院领导驾驶舱。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正从大数据、DRG、价值医疗各个方面悄悄改变医院运营和管理,并贯穿医院发展过程的始终,实时改变财务管理方式、创新财务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