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王晓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耳石复位治疗,但部分患者复位完成后患者仍存在体位性头晕眩晕等头部的不适感觉,可以迁延不愈,研究发现同前庭功能失衡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1-2]。本研究旨在针对耳石复位治疗特异性眼震消失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抗焦虑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复位后仍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女54例,男24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3.61±6.20)岁;其中水平半规管27例,后半规管51例。观察组女53例,男25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4.73±6.63)岁;其中水平半规管26例、后半规管52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3]中BPPV诊断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疾患;既往有精神障碍;因耳部其他疾病引发眩晕。
1.3 方法 对照组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患者双腿下垂坐于床边,迅速向右侧侧卧同时头部向左侧转,待头晕消失30 s坐起,坐起待头晕消失30 s后迅速向左侧卧,同时头部向右侧转45°,待头晕消失30 s后坐起。以上动作3次/d,每次重复6~10次。观察组加用抗焦虑治疗,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22)口服治疗,1片/次,1~2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
1.4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患者无眩晕症状及眼球震颤体征,且于治疗期间无复发情况为显效;眩晕及眼球震颤症状减轻,偶有发作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SI)[4]评估两组症状严重程度,包括眩晕、头晕、平衡障碍、恶心呕吐4个方面内容,各方面分值均为0~10分,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评估两组焦虑情况,其共有14个条目,得分0~6分为无焦虑,7~29分为焦虑,29分以上为严重焦虑,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比。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表(DHI)[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其包括功能、情感、躯体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反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Z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1)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HAMA评分比较(表2)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VSI、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HAMA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HAMA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78 78时间治疗前78 78治疗14 d后VSI HAMA 42.64±10.24 18.65±6.45 43.15±10.31 18.66±6.57 0.310 0.010>0.05 >0.05 26.34±9.64a 5.41±3.22a 17.54±8.77a 2.66±2.03a 5.964 6.381<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78 78时间治疗前78 78治疗14 d后功能 情感 躯体31.21±2.67 29.67±2.45 24.52±2.07 31.24±2.54 29.72±2.51 24.63±2.11 0.072 0.126 0.328>0.05 >0.05 >0.05 12.34±2.13a 13.93±2.30a 6.34±1.16a 8.03±1.64a 8.11±2.21a 2.67±0.82a 14.160 16.115 22.817<0.05 <0.05 <0.05
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特发性BPPV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耳石脱落于特定的半规管中有关,从而导致前庭失衡产生体位性眩晕症状[7]并伴有特异的眼球震颤。继发性多因其他疾病所引起,如耳部疾病及脑外伤等。治疗以复位治疗为主,但部分BPPV具有反复发作、症状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上称为难治性BPPV。
据相关研究表明,难治性BPPV患者多有焦虑抑郁障碍,且其机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极易导致前庭神经紊乱,严重还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改善患者焦虑抑郁障碍,使其前庭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表明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抗焦虑治疗对BPPV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结果,促进患者康复;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4 d后VSI、HAMA、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表明联合抗焦虑治疗比单一行前庭康复训练减轻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要好。分析原因在于,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前庭慢适应及代偿等机制,使前庭功能慢慢恢复,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从而易被患者接受,且利于临床推广[9]。但BPPV患者除眩晕症状外,还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若对其置之不理,除影响治疗结果外,还会导致病症加重,反之又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陷入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主要成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前者可促进多巴胺形成或释放,从而提高突触间隙含量,而后者具有抗惊厥及止痛作用,从而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将两种方法连用治疗BPPV,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可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其对治疗有信心,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结果。
综上所述,对BPPV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抗焦虑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