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宗翔
单元教学设计对于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所以加强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单元教学的价值认同。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师以《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以下简称《单元设计指南》)为学习材料,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是学科育人结果的体现。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科知识,更需要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形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一个课时的设计转变为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
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教师大多习惯于单课时的内容设计。课时设计是一种微观教学设计视角,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单元是中观的位置。它让教师跳出微观课时的局限,用中观视角整体把握课程内容、发现知识间联系、提升对教材结构化处理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育一节课是不够的,比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新技术探究与适应能力,但如果每一节课都要培养,那课时是不够的。不妨站在单元的视角下统筹设计,可以合理兼顾知识技能学习、学科能力培养和教学课时限制,让教师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进而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研需要集众人力量,来探索学科教学。如果我们选择一个主题,大家一起进行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反思与改进,可以博采众长、获得不同的教研范式,进而形成可推广的经验,让我们的教研活动能真正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从以往的调研情况来看,在教研组层面,教研档案更多的是“进度表”或“教案”,缺乏对某一主题的系列化的研究和改进。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组人数少,能系统地开展有框架、有层次教研活动的教研组并不多。故教研组可参考《单元设计指南》提供的研究方法、路径和策略,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开展学科教研,完成目标、内容、过程、工具等系统的思考与设计,促进教研品质的提升。
2019年小学信息科技的教研主题是“加强单元教学设计,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收集到的各区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中,笔者发现,虽然教师都参考《单元设计指南》并以书中的要素、规格为支架进行设计,但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课时教学资源。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有时会将单元简单地理解为相关内容的课时相加,其单元设计路径是根据《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单元主题,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现成的课时教学设计,累加成单元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并没有真正从中观视角对教材做结构化思考、对单元做整体性分析、对核心素养培养做系统性规划,使得单元目标不清晰或不完整、课时教学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显,没能充分发挥单元教学地“整体大于局部累加”的效益。
单元的上位是课程,下位是课时。因此,单元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分解、传递上位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统整下位的课时目标,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部分教师会把《基本要求》中的单元学习要求直接当作单元教学目标,导致重视容易测量的知识技能目标,如学科概念、软件使用技能等,忽视不易测量的表现性目标,如情感态度等。部分教师也会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把课时教学目标直接累加为单元教学目标。比如“了解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工具”单元,某教师在单元教学目标中写到“能使用鼠标的各种操作”“知道键盘的分区,了解常用功能键的作用”“初步掌握键盘的指法操作、击键的正确姿势”等,这样的描述更像是课时目标。作为单元教学目标,建议其概况为“知道输入设备的使用”。
单元设计时,对学情、内容、目标和时间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单元内容、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关注每个要素环节之间的前后对应、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合理规划单元、设计单元教学的关键,但部分教师对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不够重视。
比如在“编辑文档”单元的“编辑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内容块的学情分析中,教师提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个别文字的修改和编辑操作相对好掌握,但是对文字和段落的美化和设置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在教材教法分析(见表1)中,教师对学生易于掌握的“文字编辑”采用示范讲授、演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上会有困难的“字体和段落美化”反而采用自主探究,且在单元活动设计中未看到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支架,也未开展分组合作,活动中给予探究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学情分析、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等要素之间要能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表1 “编辑文档”单元的教材教法分析
再比如,某教师提到单元要落实的核心能力是“信息需求分析能力”和“探究适应能力”(见表2)。但在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学目标更多的却是“意识到信息的复杂性,认同使用信息时需要收集、判断和筛选的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对课堂表达及发言的畏惧”等信息收集筛选和信息表达能力。且“信息需求分析能力”在单元的多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在“能明确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一水平上,没有体现出通过单元的多次学习活动后,能力要求的发展性。
针对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反思教研工作中的不足,并思考提升教师单元教学设计水平、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更好落实的对策。
表2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的部分内容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按课时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但单元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课时叠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和重组。《基本要求》给我们示范了将三版教材内容以信息处理为主线,连点成线,使得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具有统一结构,即信息处理过程的统一性。我们也可尝试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按照项目开展的阶段、各阶段不同的任务要求,将教学内容并点成块,以现实情境下面临的问题解决为统一性,规划教学内容。也可以按照小学信息科技五大类核心能力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但必须注意的是,单元规划需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
《基本要求》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规划成九个主题,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单元设计指南》则更突出单元中各要素的设计,形成“规格”(流程、属性表、问题链等),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具体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助力。
青年教师对重新规划单元没有把握,可依据教材内容,按照《基本要求》已有的九个主题来规划。先认真学习书中的“学习指引”和“评价示例”。“学习指引”给出了每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资源,“评价示例”则为单元的评价设计提供了案例参考。这对于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既有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重新规划教材内容,又提供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建议和资源参考。最后依据《单元设计指南》各要素的设计规格,尝试完整、详实地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骨干教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时,可结合学校特色项目、时事热点,重新规划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单元主题。要注意避免一味地扩大对单元主题的挖掘,将不相关的内容都与单元主题扯上关系。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和教材是其开展单元设计的依据。比如《单元设计指南》表1-2教学单元说明中的“内容与要求”、表2-1的“内容块所对应的教学基本要求”需与《基本要求》中的“学习内容与要求”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2-1中“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核心能力要求”要与《基本要求》的附录1学科能力矩阵保持一致。关注一致性,可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意提升教学要求、增加单元教学的负担和学生学习的压力。
规划单元是学生(学情)、目标、内容、时间(课时)等要素的合理安排,每个要素都需要教师在规划时仔细分析,并统筹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比如如何从教材章节知识点中归纳单元内容结构?相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其目标、课时如何变化?围绕单元的重点、难点,课时该如何分配、教学活动如何安排?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提炼出的单元目标与上位课标的对接、梳理出的单元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对应。
笔者以主题“用计算机画图”为例,地图社版教材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认识画图软件、画简单图像、多彩的颜料盒、认识多边形工具、应用曲线工具、提高画图效率、巧用文字工具、自己动手做贺卡,差不多8个课时。规划单元教学内容,首先考虑的是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大多有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APP软件画图的经历,但对于台式机上软件的操作知之甚少,对软件窗口各组成要素的名称、如何保存作品到指定位置比较陌生。基于以上学情分析,重新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安排。减少学生熟悉的内容,强化薄弱的地方,关注方法的习得,突出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将原本教学内容调整如表3所示。
表3 “用计算机画图”单元教学内容
随着技术发展、软件更替,学会使用某一个软件不是目的,掌握快速认识一款新软件的方法才是目标,故增加归纳图形界面软件的窗口要素,了解软件的一般操作规律等内容。
根据单元主要内容,梳理单元教学目标。比如认识画图软件,学生要知道画图软件窗口要素的名称、说出窗口要素的用途,观察多款其他类似软件后,能总结出一般图形界面软件窗口的组成要素和用途。这三个目标层层递进,最后一个目标包含了前两个目标,故单元目标只需保留最后一个;再比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学生要掌握颜料盒、直线工具、图形工具、文字工具等工具的使用,单元目标可概况为掌握画图软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此单元的教学目标如表4所示。
表4 “用计算机画图”单元教学目标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再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单元评价等。《单元设计指南》为各要素的设计提供属性表。但教师不能仅当成是表格填空,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前后对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教材教法分析属性表中“内容块的教学基本要求”“核心能力要求”要与单元规划属性表中的“内容与要求”“价值与意义”相吻合。再比如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依据,单元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即为单元学习活动的重点,可在活动设计表中的“活动时间”“参与程度”上有所体现;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表中的“组织方式”“学习方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单元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学习档案”可成为单元作业的一部分和单元评价的依据。
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推进,与教师来说是要让其具备中观研究的视角,对学生素养培育有长远的规划、对教材的内容能做结构化的处理。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人数比较少,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单元教学研究开展的路径最好能逐层细化、循序渐进。区级层面落实培训指导、整体规划和研究任务分解;教研组或集合周边学校的联合教研组完成对单元的整体设计、明确单元设计的关键要素;学科教师实现单元下的课时设计和课堂实践,同时反思改进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不足。
目前,在各区教研员的带领下,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在各自的学校、区域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先行先试的教师给大家开了一扇窗,每扇窗外都是不同的风景,哪个更适合学生,更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还需结合学情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和总结,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