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都是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 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就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患者患病的类型[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上,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区别, 但是这也需要采取合理的诊断方式,才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2]。 目前针对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是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方式, 通过两种诊断方式了解诊断方式对患者疾病诊断的影响,了解两种疾病的区别[3]。 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20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诊断不同疾病的不同诊断方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20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其中前壁组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1例,男性59 例,女性42 例,年龄30~78 岁,平均年龄为(52.45±10.66)岁;下壁组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为106 例,男性64 例,女性42 例,年龄32~80 岁,平均年龄为(53.57±10.8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 ①患者知情同意; ②患者的疾病类型确定。 排除标准:①患者或是患者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②患者精神状态无法参与研究。
给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 了解不同检查方式对患者病情确定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采取杭州百慧医疗Cardio Trak 动态心电记录仪,型号CT-082;常规心电图检查是采取纳龙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式心电图机,型号RAGE-12。
对所有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观察指标为心房颤动(Af)、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AV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组,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查结果中, 室性心动过速(VT)、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AV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2.97%,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11.88%;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2.97%,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11.30%,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2.8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11.30%,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前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11.88%, 下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2.83%;前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11.88%,下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2.83%;心房颤动(Af)、室性早搏(P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31<0.05)。 前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1.88%, 下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不同检查方式结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arrhythmia in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n(%)]
表2 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不同检查方式结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arrhythmia of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n(%)]
表3 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nterior arrhythmia and arrhythmia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anterior and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n(%)]
心律失常是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后,导致患者心电不稳定还有可能出现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4]。 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心脏破裂,室壁瘤等并发症。 研究以前壁和下壁为主进行研究,主要是这两种类型比较常见。
研究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组,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室性心动过速(常规9.43%,动态10.37%)、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规11.88%,动态12.8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规14.85%,动态1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2.97%,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11.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1,P=0.032 <0.05)。
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室性心动过速(前壁9.90%,下壁10.37%)、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前壁12.87%,下壁12.2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壁11.88%,下壁2.83%)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2.97%,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32<0.0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11.30%,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心房颤动2.8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11.30%,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室性早搏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P=0.024 <0.05)。
前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11.88%, 下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2.83%;前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11.88%,下壁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2.83%;心房颤动(Af)、室性早搏(P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31 <0.05)。
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 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 在对患者的检查中通过不同的检查方式能够了解各项指标的差异。 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比较简单方便, 而且临床医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首选的检查项目,而且这种检查方式的用途比较广, 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患者的各项症状呈现会比较清楚,这对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5]。 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病变,而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能够捕捉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等情况, 对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和数量,还有分布情况等都能够有足够的了解,这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也有重要的价值[6]。 研究发现[7],心房颤动(Af)、室性早搏(PVC),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能够了解患者的具体的情况,临床诊断的效果更佳。
针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组, 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是由于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 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也比较高, 主要是由于神经支配上和腹部有共同神经支配范围引起的[8-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组中心房颤动(Af)、室性早搏(PV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陈丽萍等[10]学者的研究就是针对前壁和下壁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的分析,研究发现,前壁组和下壁组患者心房颤动(6.7%、3.2%)、室性心动过速(6.7%、12.9%)、二度房室传导阻滞(0.0%、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 例(1.1%),下壁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7 例(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4,P=0.001<0.05)。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针对患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这也说明针对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有区别,诊断有差异。
心电图检查后能够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发展情况[7]。 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对患者的诊断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就能确定。 但是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还需要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更准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这对诊断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价值,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 两组患者Ⅲ度AVB 导联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也说明两种疾病有一定的差异,而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式能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11]。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的诊断方式不同,对患者的诊断中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而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了解患者的更详细的情况, 对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分布等情况能够全面的进行了解[12]。
综上所述,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不同的诊断方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结果更准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