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提升物理中考复习效益的实践和思考

2020-03-25 18:02马芸青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开始进入学生的学习中。研究者从微课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知识网络的构建、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探究实验的归类和方法的复习,以及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益,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物理中考;复习效益

【作者简介】马芸青,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

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使得线上的学习更加方便和高效,也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转变。微课作为信息化进步的产物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其短小高效和直击教学薄弱环节的特点而优于传统课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微课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如何利用微课提升物理中考的复习效益进行探究。

一、利用微课构建知识网络

在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突破学习单元间的先后顺序找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在分析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往往不能厘清二者的关系,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图1,一边讲解一边构建知识网络,并布置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微课不但加深了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理解,而且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因材施教。

[XCXM30.TIF;%95%95]图1

1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独立构建知识网络

在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懂得根据教材的内容自己构建知识网络,但往往对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有效的整合。教师可以以一个知识板块(比如光学)为例,录制一个讲解如何构建知识网络的视频,使学生厘清构建知识网络的思路,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构建。事实上,对于初中生来说,构建的过程比构建知识网络的完整性、科学性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比如在光学知识板块中,学生比较容易忽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实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光路改变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着重关注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而忽略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

2帮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上课听老师讲时不能记住,自己又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把讲解过程用录屏的方式录制下来,加入讲解的声音后制成视频,发布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学生可以自己一步步地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3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熟悉思维导图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办法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教师可以做出例如力、热、光、电这四个主要板块知识网络的微课,方便学生分块复习并掌握。

二、利用微课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

1利用微课归纳教学重点,形成专题系列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中会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但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在听懂和会运用之间所需的时间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录制一个关于复习重点的微课,如果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课后可以多次观看。微课图文并茂,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讲解过程。教师设置的系列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形成重点知识专题系列,更便于他们掌握。在一个教研组里,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一个专题,通过建立资源库,一起共享,提高復习效益。

2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掌握分析方法

复习课不仅仅是重复性的讲授和训练,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比如教师在讲解浮力与压强的专题时,经常会遇到水面变化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生很难把水面的整个变化过程直观地想象出来,于是没有办法理解水面的变化和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等量关系。这时借助微课中的动画效果,可以形象地呈现物体放入的过程、水面上升的过程,以及体积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等,将出现的情况归纳出对应的关系式,用直观的动画呈现方式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每个微课最后的总结部分,更便于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利用微课进行探究实验的归类和方法的复习

近年来,物理中考题加大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一般对实验的方法、设计、改进、实验思路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考查。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用微课将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益。

1利用微课总结探究实验的方法

初中的物理探究实验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等。学生在复习时对于实验的方法及运用,通常掌握得不太好。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实验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将每一类方法制作成视频,并在具体的实验中呈现方法的运用。比如在转换法的微课中,教师在介绍了转换法后,接着呈现该方法出现在某一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的。又比如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由于没有测量吸热的仪器,因此教师选择相同的热源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长短来间接地比较物质吸热的多少。这样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实验方法以及相同的方法在不同实验中的运用。

2利用微课总结实验改进的方法

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改进方法理解不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补充。比如对于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实验中要求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操作,因此可以改进为固定弹簧测力计和木块,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进行测量。可是学生虽然明白这样便于操作,但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也可以测出摩擦力。如果教师通过微课进行演示、受力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3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数据的图像分析

对于初中的物理实验,实验数据分析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像,发现实验过程中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比如“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另一类是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像,找到定量关系,比如“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数学定量关系。教师通过微课进行归类分析,充分利用动态的描点作图、图像分析等,使学生对实验的数据及图像有更完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4利用微课总结特殊的实验方法

近年来,物理中考实验题通常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比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中,最后一题实验题经常出现“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或“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实验,但往往会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如果平时不注意对特殊情况进行总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特殊情况进行分类,比如测定值电阻时缺少电压表的“安阻法”分为一类,缺少电流表的“伏阻法”分为一类,多给一个电阻箱或滑动变阻器的“替代法”又为一类等。

通过实验分析思路,了解到缺少电压表时可以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一是待测定值电阻与已知电阻并联,借助电流表可以分别测出已知电阻的电流,计算出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到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二是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串联,通过开关或滑动变阻器的变化测出电源电压和已知电阻的两端电压,二者相减得到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三是对于电阻会变化的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在已知灯泡的额定电流的情况下,让灯泡正常发光,用另一个电阻箱或滑动变阻器替代正常发光的灯泡,改变电路的电流,计算替代电阻的阻值从而得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的阻值。因此,仅仅是缺少电压表就有很多种方法,若缺少电流表也有很多种方法。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将这些方法全部传授给学生,有的学生不一定能全部理解,但是将这些方法做成微课专题,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系列微课,依次解决这些问题。这也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四、利用微课强化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1利用微课强化简答题的答题方法

在物理中考题中简答题一般所涉及的知识点不止一个,这对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通常学生能够理解与题目中陈述的问题相关的物理知识,但是如何利用这个知识完整、缜密地解释对应的现象,实现由“物”到“理”,再由“理”到“物”的过程,学生却很难做好。学生从“物”走向“理”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从“理”到解释“物”,即“物理现象”就容易出现错漏。要么是一个现象中涉及多个“理”没有分析到;要么是题干中涉及多個“物”没有逐个分析到位。

比如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很多学生一看到题目,就知道这是惯性现象。可是在答题时,却很容易失分,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上面的棋子,知道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来解释。可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有两个现象需要解释:一是被击打的中间棋子飞出,二是上面的棋子落下。涉及三个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惯性现象的解释,三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分析,那么这道题就会失去大部分的分数。而简答题的答题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物理严谨逻辑思维的再现过程。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如果能将简答题进行分类,比如“公式运用类”“控制变量法类”“现象类”“原理类”等,找到每一类学生的薄弱点,并在微课中强化突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比如“公式运用类”强调学生要写清楚所运用的公式,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在题目中的现象的变化,以及得到的结果;“控制变量法类”要特别注意多个变量中每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现象类”要快速准确地判定是“力、热、光、电”现象中的哪一种,以及多个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原理类”通常是对一个物理现象的深度挖掘,比如解释“飞机的升力”,不仅涉及“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还涉及“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压强差”“向上的压力差”等内容。通过微课分类讲解,确保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做到分析环环相扣,答题思路清晰。

2利用微课示范计算题解题规范

物理中考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一般分值较高,难度较大。学生在计算题的答题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程不完整、不规范,有跳跃和遗漏等现象。尽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示范和黑板演示,但是学生仍然会出现遗漏原型公式的书写、必要条件的分析、必要文字的说明等问题。比如计算时使用的数据源于题目、图像,但学生往往不交代数据来源,就信手拈来。在电学试题中,对于电路结构的变化分析,求极值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限制分析、关系分析等,均应该用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使整个解题过程清晰、完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易漏的文字说明用微课分类分析示范,演示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必要性。比如压力只有在支撑面水平时才有可能等于重力;必须分析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才能得到F浮=G物;电学试题中必须对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进行分析;求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必须对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条件进行说明,可以根据哪些公式说明此时该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等。这些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是零散的,所以学生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加上考试时间紧,很多学生没有注意解题分析过程的理论依据是否完整,结果出现大量的计算正确却得不到满分的情况。所以教师利用微课集中进行讲解和示范是很有必要的。

微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以更精炼、更有效的展示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制作好的复习微课,学生可以使用,教师之间也可以共享,能高效地重复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使复习课教学更生动、更高效。

猜你喜欢
微课
数学习题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微课的构建与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研究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