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成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便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如果可以为学生创设精彩生动并且恰到好处的情境,就能够营造很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就可以运用掌握了的知识以及思维方法,充分思考以及运用知识。
【关键词】巧设情境;小学语文;有效性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有趣新奇的东西,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如果老师可以结合所要传授的内容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带来很好的效果。一来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课;二来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思维方法以及技能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的方法带来的好处很明显,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巧设语文情境呢?
一、注重情境的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一个有趣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往后看。上课也是一样的,课程效果跟很多因素有关,一个好的引入直接关系到情境的成效。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进入比较活跃的情绪状态,然后引导学生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并激发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愿学”“乐学”的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自然而然,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进而顺利进入学习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向学生提问:“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学生都齐声回答:“是小蝌蚪来的。”这时,笔者便借此机会,引趣导入情境:“没错,是小蝌蚪。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个小蝌蚪,它从出生开始,就从来都没有见过妈妈。它非常地想念妈妈。同学们想不想去帮它做些事情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想要帮小蝌蚪找到蝌蚪妈妈!”通过这样的引入,老师便开始讲起今天的课题,学生也就带着好奇以及念想进入新课的学习。当然,情境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游戏、表演等方式。再如,在给学生讲《草原》一课文时,可以选择播放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方式,在播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思考歌曲中值得赞美的地方这个问题去观看,播放结束之后就提问。等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要给出答案,转入新课的学习,跟他们说在新课的学习中便可以找到答案。再比如,在教学《正常》的课程时,可以在课程选出两名学生排演,然后在课堂上模仿为一件小事而争吵的剧情,并让所有的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事人,他们会怎么做?然后再转入新课的学习。
引入情境便是将知识以及艺术趣味融于一体,它就像一艘船,可以引领学生向知识的彼岸航行。
二、巧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过程中,探究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能够使学生主体性需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职责是结合小学生钟爱刨根问底的特点,巧妙地设定学生可以深入探究的教学情景,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勇敢地去探究,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问题,以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激发淡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主动学习。
笔者曾采用的具體方法如下: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先是让学生对齐威王、田忌、孙膑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各位同学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最喜欢文中的这三个人物中的哪个呢?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言之成理即可。”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一番讨论后,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孙膑,因为孙膑很聪明也很善良,他善于观察、解决问题,也会主动帮助朋友解决困难。当然,也有学生说喜欢齐威王,因为他驯的马好;也有同学说喜欢田忌,因为田忌比较虚心,会接受朋友的建议。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我说:“大家都有更喜欢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秀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更喜欢谁呢?”,同学们说:“都喜欢。”听了他们的回答,笔者很高兴,因为为人师表,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理解与感受,达到一个额外的效果:让学生明白人都是独特的,有各自的优点。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全劣的“庸人”,全面地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思考、充分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可以增加不少欢乐,并且掌握了课文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其它一些道理。这种自由探究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乏味,获得探究的乐趣以及创造的乐趣。
三、巧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突破学习难关
皮亚杰说过:“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可以提升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自发地探究、发现知识。”小学生都很喜欢动手实践,因为动手实践是可以具体操作并且可以肉眼可见,操作的过程中也是比较有乐趣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具体的一些活动打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环境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理解难点。
例如,笔者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内容深奥难懂,因此,课文的难点之一便是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活动计划:在学习课文的前几天,针对农村生活环境的现状,把学生分成5个活动调研小组,并提出调研要求:1.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家附近的小溪观察小溪里面水质情况以及水里、溪边的动植物情况;2.再到附近的小山岭上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生存情况;3.最后再咨询长辈们十几年前的小溪的情况,还有十几年前的动植物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并且把咨询的情况记录下来。由于这是活动调研,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研活动,学生发现如今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遭到了较大的破坏,都一致认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以上的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对要讲的知识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老师便讲起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让学生想起自己做实践活动时的情景,通过联想可以触发他们的感想感悟。自然而然地,学生便真正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课后,笔者再组织各小组以“环保”为主题,让学生根据实践活动和课文的相关知识,进行手抄报比赛。学生都有竞争意识,他们会主动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够让本组的小报内容更丰富新颖,发挥每个人各自擅长的地方,发挥每个人的想象。结合在实践活动以及课堂的感悟,创造出小组的手抄报。接着,学生就在主题班会课上展示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笔者会评出“最佳创意奖”,并且把最好的作品粘贴到“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与学习。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中学会学习,很自然地就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巧妙地设定多种情境,可以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从以上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情境学习在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求知、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并领会其它相关的道理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情境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能带来重要的帮助。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知道,打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个合适且有成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