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始终是不可忽视的。而班主任主要负责德育,在日常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励策略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的印象,有利于德育的后续开展。在目标驱动下的道德品质培养,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利于整体师生关系的养成,也能树立起学生的成长自信,促进学校德育开展。本文以职高教学中班主任的具体措施为中心,探讨如何使用激励策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言行。
从具体事件出发开展实例教育
班主任的德育教学基本都是从理论入手,在面对具体的德育事例时,应该抓住机会进行现场教育,通过事件来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班主任可从身边的实际事例或者新闻事例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从正面或者反面教材展开激励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讨论,规避不道德行为,强化道德认知。
举例来说,学生小强偷窃了同学小红的一百块钱,被小红发现后举报。事后,小强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向小红进行诚恳地道歉,在归还钱物之后,又积极地从行动上做出了补偿,小红也接受了道歉。针对这一身边的实例,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内进行处理与解决,正确性地渗透德育。教师应当批评小强最开始的偷窃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偷窃造成的恶劣影响;然后对小强的主动表态表示认同,能够明白过失并予以改正,这是相当不易的;最后对小红的大度,也给予表扬。用这样的实例展开道德教育,能起到行为导向作用。
从当前的教学模式看,职高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性与理论性,缺乏有效的德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高学生违背社会道德与公共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班主任与其他同学对正确行为的肯定,通过荣誉感的驱使,使学生自觉学习与模仿正面行为,从而获取他人的表扬与认可。
从教学原则出发引发情感共鸣
对于职高教学环境下德育的开展,班主任应赏罚分明,在奖惩制度下确立教學的原则。通过对学生进行原则说明,使其明确行为规范,促使教学更加严谨和认真。在激励策略的力度拿捏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此外,学生的行为有了依据,其他学生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在正确的道德与情感导向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激励策略的驱动养成行为上的习惯与情感上的趋同性,在自我认同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班主任应在教学中树立适度性原则,不应矫枉过正,过度惩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或自卑心态。从这一原则去评判职高中学生的各种行为,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这一原则下,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态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相信教师的处理方式,对犯错学生的改正行为产生认可。另外,以教学原则驱动德育过程,能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通过“身正为范”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对模范的学习,并通过对模范的奖励来激励,发挥导向作用。
班主任应当在对职高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增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从学生个体出发注重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性格与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与心理需求,即便在同一模式的激励下,也只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对于家庭环境好的学生,简单的物质奖励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应从情感上进行激励与道德教育;而家庭环境差的学生,更加注重物质上的需求,因而班主任的激励方式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并辅之以温和的情感教育,关注他们的身心成长,避免其出现一些偏激行为与极端倾向。
班主任应对班上每一位学生予以足够的人文关怀,对有个性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改革,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激励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从这方面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力,在差异性的激励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感到满足。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之下,教学能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在因材施教中使德育教学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推动整体教学发展的同时使其朝着理想的方向努力。而在相互评价与沟通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职高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间温情,在对未来的畅想中牢记教师的激励,从而迈出更自信的步伐。
由于职高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因此,班主任的行为应尽量减少批评,多进行鼓励,在德育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人文关怀中促使学生发展。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应从学生个体出发,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基础,因材施教,针对性制订定向的激励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新时代对职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激励来实现良好的引导,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提高智育质量,尝试应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学习,使其走上学习的正途,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影响学生的心态,调动其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其树立起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与正向的价值观念。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