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职工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下降,综合反应能力变弱,因而在遇到意外事件时极易发生创伤性骨折,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就是其中较为多发的一种[1-2]。为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极为重要。现为了解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本案将对我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所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本案共有研究对象50例,均选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所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且满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最终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另,将存在心肝肾等合并症者、重度神经性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等予以排除。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5例,男女各16例、9例;年龄61~80岁,平均(75.1±3.2)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6例、交通意外伤9例、跌伤10例;骨折分级: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8例。乙组25例,男女各15例、10例;年龄62~83岁,平均(75.6±3.5)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7例、交通意外伤10例、跌伤8例;骨折分级: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院后,对患者骨折处予以X线、CT检查。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并引导其在手术床上保持仰卧姿势,借助C型臂X线透视机,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牵引与复位处理[3-4]。随后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如常规消毒、铺巾等。
甲组:对该组患者予以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为:将股骨近端外侧确定为手术的切口,并对股骨外侧肌实施剥离处理,以使股骨转子能充分暴露出来。经由导向器引导,将导针打入股骨颈处,并插入长度适中的动力髋螺钉,随后以钢板加以固定,在明确固定效果理想后,对切口进行清洗并缝合。
乙组:对该组患者予以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为:首先将股骨大转子顶端以上3~5 cm外侧作为切点,而进针点定为股骨大转子顶点。置入导针,并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帮助下将导针插入髓腔中,之后将PFNA主钉导入其中。在明确主钉所在位置且符合预期后,在导向器引导下将长度适中的螺旋刀片插入其中,且置入锁定螺钉以起到固定作用。对内固定效果予以确定,若结果满意则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洗,并予以逐层缝合。
术后,对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的发生,术后3~7 d,引导患者进行非负重训练。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疼痛显著缓解,骨折逐渐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改善,骨折部位逐步愈合,关节功能并未恢复,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甚至有加剧的趋势,关节功能并未恢复,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5-6]。
采取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予以判定。Harris评分的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越理想[7]。
另外,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进行组间对比。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中8例治愈,6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0%(18/25);乙组中16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0%(24/25),组间总有效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如表1所示,乙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n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甲组 25 62.58±6.25 69.41±8.11 85.16±8.99乙组 25 76.94±7.21 85.22±7.58 90.16±8.05 t 7.525 7.121 2.072 P<0.05 <0.05 <0.05
见下表2所示,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等指标均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d)甲组25 89.21±15.44 255.14±89.16 10.34±2.59 6.21±1.29乙组25 67.58±11.26 157.11±50.26 5.64±1.29 3.48±0.58 t 5.659 4.789 8.122 9.65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尤其以老年人多发,而又因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8-9]。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通常是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DHS内固定手术就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术式。该方式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高,但其在治疗期间会因制动时间与稳定性较差,继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并很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预后[10]。对此,临床上提出采取其他术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诸多研究指出,采取PFNA内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1-15]。该术式是在PFN的基础之上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髓内固定系统,其在治疗期间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拥有较为理想的抗旋转力,能够避免或降低股骨旋转与髋内翻的出现[16-17];另外,还能对松质骨流失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松质骨密度,提升把持力,最终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18]。
通过研究可知,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的乙组患者,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取DHS内固定治疗的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可知,乙组患者三个不同时期的评分均比甲组高,这说明PFNA内固定在确保患者关节功能上,可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乙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甲组,说明PFNA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这意味着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更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